豆瓣一刻:花開一日休

豆瓣一刻:花開一日休

  《有花真好》

  這本書是書友推薦給我的,説圖片超級好看,你一定會喜歡。我自然是恭敬不如從命了。對方的眼光的確很好,但是書到手之後,我才想起來,即使最近兩年這樣教授插花的書正火,我也是不怎麼看這樣的書的——

  和別的插花的書沒什麼不同 ,依舊是言簡意賅,三言兩語的介紹一下該款插花製作,真是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啊。倒是這書裏的圖片是真的好看,那些插花的造型多是優雅大氣型的,配上精美的攝影感覺特別養眼,疲憊的時候不妨翻翻看,換換心情!

  很明顯的本書中絕大多數出現的都是西洋插花作品,只有很少的幾款才帶有日式插花的情致。總之,和日本傳統的花道不同,西洋花藝作品無論是從色彩還是造型,或器皿的選擇,甚至從最基礎的選材上,就差異很大。有些作品分開放還不算明顯,若是放在一起的話一眼就能看出不同來。

  作為香奈兒、迪奧、蘭蔻、愛馬仕等世界頂級奢侈品牌展的指定插花設計師,作者先是在美國波士頓、紐約學習插花,之後又去了倫敦、巴黎、東京等城市進修插花課程。或許是之前看到過的插花書大多是日本作者寫的關係,初看到書的時候還以為是個台灣作者,結果仔細一看才發現是韓國人寫的。倒是開始真正感興趣起來了。

  這本書剛看了封圖就感覺很不一樣,和我之前更為熟悉的日本花道風格不大一樣,看了書後才明白,因為書裏所介紹的插花,基本上是指的西洋花藝,和日本傳統的花道是截然不同東西。像我們常看到與日本有關的圖片中,會看到養在水碗中的花朵,載浮載沉中的清新芳色。那是一份我們早已遺失的美麗。甚至我的祖父母輩還有這種習慣,尤為可惜是,現在國內的人倒多是學西方人一樣,隨便找個瓶子把花插起來了。

  雖然在人們的生活中更多接觸到的多是西洋花藝作品,但更為國人所熟知的卻是日式花道。後者是一種基於極簡主義原則的花卉組合藝術,“少即是多”這是一位著名建築師所提出的對極簡主義的讚美,日本傳統的花道之美也是如此,不是看你在作品中添加了什麼,而是要看從中去除了什麼。其特點可被歸為,一枝獨放美於滿瓶繁花。

  因為日式花道的本身就是架構在日本傳統的審美觀乃至價值觀上的,陶器、建築、枯山水、茶道和花道等等這些都突顯了日本審美意識中的寂(Wabi-sabi)。日式花道的作品往往在簡單樸素中藴含着一種靜美,而藝術設計上則要用自然、空靈、樸素的禪宗美學觀來表現空寂的無華之美。相形之下,西洋花藝的作品色彩會更為濃烈,造型也要更加雍容大氣許多。

  在野趣中充滿了寧靜和雅緻的空靈素美,雖不是日式花道作品所獨有的格調,但的確是屬於其作品的明顯風格就是了。就好比説,如果禮物盒裏面裝滿了一盒子花朵,豔麗的花色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那麼我們會肯定這是西洋花藝的作品;如果禮物盒裏面裝了一枝花,花枝舒展的姿態極為雅緻,那麼我們就會感覺這是日式花道的作品了。


  在日本的大學裏還有專門的插花專業,就是為了從事花道工作的。其實插花在中國歷史悠久,尤其以宋代達到鼎盛。唐人重情,宋人重理。比起唐朝人直接在腦袋上別上朵花,宋朝人插花不僅追求漂亮,還要追求個意藴,多了些理學意味,是走的高潔路線,講究個“清”“疏”等風格。當時人們給每種花都起了雅緻的名字,就像法國給十二個月都起了名一樣,宋人也給花評出了“十二客”和“十友”。

  十二客:牡丹為貴客,梅花為清客,菊花為壽客,瑞香為佳客,丁香為素客,蘭花為幽客,蓮花為靜客,茶為雅客,桂花為仙客,薔薇為野客,茉莉為遠客,芍藥為迎客。十友:茶為韻友,茉莉為雅友,瑞香為殊友,荷花為靜友,巖桂為仙友,海棠為名友,菊花為佳友,芍藥為豔友,梅花為清友,梔子為禪友。

  你看那林邊的小花多麼可愛,

  何必將它從枝頭摘下,

  用清水養在枕畔,

  供你一霄好夢。

  雖然之前也上過幾堂插花課,看到了漂亮的插花作品的時候也會讚歎,但本心而言,卻一直無法喜歡起插花來。並非僅止於自認為自己缺乏天賦,更重要的是,心中一直對這樣只是出於人類裝飾家居目的行為,從道義上是反感的……怎麼説呢,總覺得這樣很殘忍,隨意的把花從枝頭剪下來,沒有辦法自然的盛開,凋謝。不喜歡這樣。

  “花枝時以選花朵只有七八成綻開,上面還有着含苞待放花蕾的最為理想。先將入選花枝上的殘葉、小枝、刺等剪去,修剪時應注意‘順應自然’的原則,盡是保留素材本身的優美天然姿態,切忌修剪過多。”幾乎在每本講插花的書上都能看到這樣的介紹,但對於插花的各種修整手法看得越多,便越發深刻的感覺到,這不過是一種為了追求更好的視覺效果而人為扭曲的藝術!

  因為修飾過度,已經完全失卻了自然的意味。雖然暫時來説還是鮮活的,但也只是沒有死透而已,和枝頭上註定雨打風吹去的花兒相比,少了那份蓬勃的生命力!果然,我還是更喜歡種植一些,大概插花會更合乎我母親的心意吧。之前,她去城郊的時候,攀折了很大一枝花枝回來,是開滿了成串的粉紫色小花的香花槐樹枝,雖然已經用水養了起來,但還是很快的枯萎了。當時心裏感覺特別不舒服。可能潛意識來説,如果只是喜歡那些花朵的漂亮,買盆花養就好了,何必這樣隨意的採摘攀折。

  不解的是,為什麼能有人為了喜歡動物而去做個純素食者,而不會有人因為愛惜植物去拒絕插花?固然插花是有益於心靈層次的修養,但是如果只是想提升心靈層次的修養,做什麼不可以呢。只要留心,生活中無處不可修行。何必非得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為素材,如果只是採用園藝中修剪下來的無用枝葉還好説,但只是為了製作插花的目的就要去破壞植物摧枝摘葉的,也就太過分。

  那天偶然在市內的公園裏看到了大樹下面乾乾的土壤,一時間竟然和旁邊的水泥地分不太清,心中感覺很悲哀。總覺得樹木不應該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固然我們人類需要綠色,但是這種需要和我們人類生活的愉快與方便相比較,終歸是可有可無的罷了。如果真的珍惜這些植物的話,好比説清掃公園的時候,就完全可以把落葉和灰土都掃回到樹下,這樣雖然會對清掃工作增加一定的負擔,但是對植物本身是很好的。腐爛的枝葉混合着風化的灰土會成為植物最好的養料,久而久之積澱成為豐饒的黑土。

  插花也是一樣的,唯一令我心生反感的就是這點了,“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葉,均不帶根,只是植物體上的一部分”。當然,如果不限於材質的話,用乾花或者假花來插花的話,自然是無所謂了。説真的,如果你真的那麼喜歡花木,完全可以和花店或者經營園林綠化的公司達成協議,要他們定期給你換植物盆栽,保證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都有花香相伴,何必一定要用從枝頭摘下來的花葉枝條來做插花呢?

  人類最噁心的弊病,大概就屬能夠看到還不夠,非得自己擁有、屬於自己,能夠隨意賞玩才肯罷休了!也正是如此,方締造了“人類愛美三大罪”:裘皮大衣、奇石古木、折枝摘花。這畢竟是和長久留存的目的製作乾花花束不同,每次在花市外面看到那些堆積在垃圾箱中,只是稍稍有些萎靡的花朵被丟棄,就感覺心裏很不舒服。因為人類的慾望被採摘下來的,但是又不珍惜的任意揮霍……

  當前人類世界面臨着資源的兩極分化,一方面是貧瘠緊缺,一方面卻是過剩浪費。只是用來點綴自己的居住環境的行為,我倒寧可這些美麗的花朵剪下來是用做自制堆肥,而不是成為城市可焚化填埋垃圾的一部分。誠然,在當下很多人來看,插花是一門高雅的藝術。但私以為,真正的藝術不止是帶給感官以愉悦的享受,更應該作為一種和諧的生活狀態,否則那就不叫藝術,應該改叫‘作’了~

  你插花、烹飪、茶藝、釀酒、縫紉、刺繡……這都是源自於生活的藝術,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甚至就算是自制手工皂做得好了也是藝術的。可是,如果你為了自制手工皂,就隨便買回來一堆自己根本用不完的瓶瓶罐罐,然後沒興趣了不是把這些東西送人,或者小心的分門別類的處理好,而是隨便的往水庫裏一扔,污染了水土,這隻能是自私而已!藝術的生活,應該是過一種美而有節制的生活,不貪多,也不揮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49 字。

轉載請註明: 豆瓣一刻:花開一日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