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徽派古村,卻是名導演鍾愛的取景地,被稱“古祠博物館”

安徽的古村落多,是出了名的,而其中有個據説走進去會迷路的“南屏村”,比起一些徽派建築密集而華麗的古村來説不算很有名,但它卻是中國很多名導鍾愛的取景地。

在這裏拍的影片,有不少在國際國內獲過獎,比如《菊豆》、《卧虎藏龍》、《大轉折》等等,還有許多拍戲搭建的場景仍然還留着。

低調徽派古村,卻是名導演鍾愛的取景地,被稱“古祠博物館”

初聽到“南屏村”這個名字,都會想到“南屏晚鐘”,但南屏晚鐘説的可是杭州景色,它們並無關聯。到南屏村交通算方便,本來按攻略上預了要走一公里左右的路,那天司機心情不錯,直接放我到了村口。

開局心情好,自然景色都美三分,藍天、白雲下,一棟棟白色古老房屋點綴在黃色的田野裏,還能聞到久違的青草味和淡淡花香。中國南方,有村就有河,有河必有橋,三孔的“萬松橋”橫卧在武陵溪上,橋上還有石柱和護欄,走過石橋便進了村。

低調徽派古村,卻是名導演鍾愛的取景地,被稱“古祠博物館”

南屏村最早叫“葉村”,因早期定居者為祁門葉氏,後來村裏又來了其他姓氏,南面背靠的山像一座屏障,於是改名“南屏村”了。

到了明代,全村有了葉、程、李三大姓氏,村莊的建設也已經很有規模了,縱橫交錯的72條巷道、36眼水井、明清兩代蓋起的300多棟房屋,錯落地分佈在田野中。

低調徽派古村,卻是名導演鍾愛的取景地,被稱“古祠博物館”

因為沒有跟旅遊團,也不着急趕路,高牆深巷自己慢慢轉,即使迷路也不要緊,反而這樣會有一份小小的刺激感,若簡簡單單幾條巷子,閉着眼也能出去的,倒還少了些探尋的興致。

若是單以徽派建築來論,比南屏村多且漂亮的村莊多了去,而南屏村最特別之處則是它的宗祠建築羣,數量之多,之密,保存之完整,在全國都是少見的,説南屏村是“祠堂博物館”也不為過。

走過的中國古村落幾乎都有祠堂,但是像這麼多這麼全的,還是第一次見到。

也就可以理解,當初張藝謀來到南屏村的時候,一見到“敍秩堂”這座古祠,就決定要在這裏拍《菊豆》了。

30年前拍的《菊豆》,即使在今天看來,仍是一部讓人讚歎的作品,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菊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場景就是“敍秩堂”,這個祠堂在整個南屏村的中心,正式名字是“葉氏宗祠”。

大門的氣勢自不必多説,一進到廳內,就見很多根碩大的木樁支撐着整座祠堂,一共有80根。

祠堂分為上、中、下三個廳,除了上廳和中廳是擺放祖先牌位和祭祀的地方之外,下廳是用作有儀式時吹拉演奏的地方,也可以在此搭台拍攝。

見到那放着彩色布匹的染坊,不由的就想起了劇中的“老楊家染坊”,而在電影中,紅色的布匹醒目得叫人難忘,而後面莊重的祠堂更讓劇情有了強烈的衝撞,鞏俐幽怨的眼神,壓抑的青春,一聲嘆息。

現今,廳內還保留着《菊豆》拍攝時的場景原貌,高掛的染布、絞車、染池,周圍牆壁上還貼着劇照。而當年張藝謀一眼就被整座祠堂震撼到了,這就是他要的感覺:古老、肅穆,後來整個劇組在南屏村裏一呆就是7個月。

除了宗祠外,村中還有支祠、家祠,是因為有人做了官或發了財之後專門建的,這個很好理解,因為見過很多舊時的名門望族有建家祠的傳統。

“葉奎光堂”是村裏規模數一數二的祠堂,是一座支祠,當年《卧虎藏龍》的鏢局內景就是祠堂裏面了,楊紫瓊和章子怡比武的那場戲便在這裏拍的。

一座有500年曆史的老祠堂,是南屏村第一大姓,葉氏的第四代祖先的祠堂,主人曾做過山西太原的縣令,告老還鄉後建的。

最特別之處我覺得在祠堂的門口,有一對“石鏡”,和通常所見祠堂前的石鼓有點區別,它用青色大理石打磨而成,異常平滑光亮,站立前面可以看到人影,葉氏子孫在進入祠堂前,都要在石鏡前整理衣冠,方能入內。

也令人難免會想到禮節繁多的儀式,敬畏感油然而生,以至於我看看自己的衣着,有點不敢貿然入內。

除祠堂外,還有很多別的民居建築可看,比如“慎思堂”。

徽派建築給人的感覺總是人文氣息多一些,從一座砌有青磚門罩的大門進去,精緻的庭院,曲曲折折的石板路通往正廳,廳內八仙桌、太師椅、方茶几,羅漢椅,典型的徽派擺設。

這座建築的木雕很漂亮,但據説保存得好的原因是文革期間主人用泥將所有木雕都糊了起來,才避過一劫。

傳統禮教森嚴的時候,後進才是女眷活動的場所,正廳這裏是不能踏足的,不正是所説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麼?

相比起徽派建築雲集的名村,如西遞、宏村等,南屏村可以説是有點低調甚至落寞的,沒有響亮的歷史風流人物點綴,也沒有什麼重大事件發生過,似乎在歷史內涵上欠缺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或許這也是遊人的一份幸運,沒有行人如織、車馬喧譁,一份自自然然的寧靜美。

“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農田和莊園”,南屏村正是如此,遠看近看都是一幅中國水墨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85 字。

轉載請註明: 低調徽派古村,卻是名導演鍾愛的取景地,被稱“古祠博物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