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是匯聚了人們思想感情的一種表達內心觀點的方式。在我們的歷史上,有着無數的著作誕生,它們的存在讓我們的文化與思想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在文學中最有名的作品莫過於“四大名著”了,它們是我們史上最出色的小説作品。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古代是有着“六大名著”一説的。歷史上優秀的小説作品絕對不僅僅只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這四部,還有2部經典的小説曾經和它們有着相同的文學地位。但是它們卻在時間的推進中被刪減了,它們在某種意義上更加經典,甚至在如今經常被翻拍成電視劇。
第一部,就是清代著名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志怪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了。全書共有着491篇短篇小説,記錄整理了來自民間亦或是他自己創作的各類神鬼志怪小説。它為後世創作了非常多經典鮮活的人物形象,諸如聶小倩和寧採臣,並且它獨特的內容在民間也廣為流傳,一度掀起了志怪風的流行。
蒲松齡出生於1640年,在他父親一輩的時候家道就已中落,所以自小他就刻苦學習以求功名。但是在他的一生裏,科舉之路坎坷無比,自19歲那年中秀才後,鄉試接連失利。迫於生計,他只能一邊教書,一邊寫寫小説來謀生。
蒲松齡是一個對鬼神故事非常感興趣的人,在他閒暇時就會去四處收集民間的一些傳説故事,並加以整理編撰。1679年,他在自己的書房“聊齋”終於完成了這本《聊齋志異》,全書利用鬼神故事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了有力的批判。
第二部,則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説《儒林外史》了。吳敬梓出生於1701年的一個富裕家庭裏,自小聰慧好學,頗有才華。但在他年輕的時候養成了一種極為敗家的紈絝之氣,整日沉迷尋歡作樂。
1722年,吳敬梓的父親病逝,留下了2萬兩白銀的家產給他。可家族中人以他敗家為由,發生了“奪產之變”,迫不得已他只能和自己的妻子一起過上了窮困潦倒的生活。期間他也曾參加科舉,縱然頗有才華,卻因自己的“壞名聲”被拒絕,最終立誓再也不會參與科舉,並潛心創作《儒林外史》一書。
《儒林》是一部對當時的知識分子進行描寫的小説,他塑造了諸如“范進”、“周進”這樣的腐儒形象,極力斥責科舉制的弊端,並且批判八股文的毒害。他採取了非常接地氣的描寫方法,在民間獲得了極廣流傳。
而這兩部著作,之所以被排除在了“六大名著”之外,是因為它們的內容相比而言太過於黑暗。其中描述的腐朽朝政與黑暗社會堪稱極致,真實地還原了當時令人髮指的社會狀況,但這對於不斷進步的時代卻顯得太過陰暗了。
可就算《聊齋志異》與《儒林外史》沒有被納入“四大名著”之中,這並不妨礙它們本身的出色,它們絕對是我們文學史上最為優秀的小説作品之一。在如今的生活中,它們依然有着許多忠實讀者,並被翻拍成了各種影視劇,而這也就是它們傑出之處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