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座古剎,為何被譽為“活化石”?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休閒

建議佩戴耳機,獲得更佳收聽體驗

鼓樓北隅、屏山南麓,行走在華林路,遠遠可望見一座氣勢恢宏的古代建築,紅牆灰瓦,作為樑柱的圓木連成年人都難以合抱。

鎮守大門兩側的石獅神情莊嚴,抬頭一看,寶藍匾額上書三個大字——華林寺。

華林寺被稱為長江以南木建築的“活化石”,不僅因其建成年代久遠,歷史可追溯到宋代《三山志》中的記載,更因華林寺大雄寶殿是長江以南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在多雨潮濕的南方地區,能保存下來的古代木製建築寥寥無幾,而大殿的主要構件仍為初建時的原物,大量保存了唐宋甚至更早期的建築手法,其中有很多還是孤例,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的珍貴實物資料。

華林寺舊名越山吉祥禪院,是北宋乾德二年,吳越王錢俶割據時,福州郡守鮑修讓為祈國境安寧而建。

樑架中大量使用斗拱,用材碩大,斗拱與樑架結構緊密關聯,構造和處理上都具有顯著的福建地方特徵,日本鎌倉時期“大佛樣”“天竺樣”深受華林寺大殿風格影響。

“城裏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越山吉祥禪院在眾多的寺院中頗負盛名,宋高宗御書“越山、環峯”碑銘至今依舊清晰可見。明正統九年,越山吉祥禪院被賜額“華林寺”,與此同時,華林寺的香火迎來鼎盛時期。

清朝時期,橫渡台灣海峽前往福州鄉試的士子陳肇興於遊歷屏山途中偶遇華林寺,被寺內景象所震撼,又念無諸開閩功勞,提筆寫下了《華林寺》一詩。

現如今,歷經動盪的華林寺僅存山門、左右配殿、廊廡和大殿,我們已無法再現這座千年古剎往昔香火鼎盛的輝煌,唯有通過古人的詩文和今人的想象,才能一覽華林寺“紺殿鬱崔嵬,金紫迷人醉”的過往風光。

於鬧市中守住一方清幽寧靜,“鳴禽帶梵音,寒蟬悦禪意”的意境千年不減。這一次,我們在華林寺,期待下一次,繼續在福州的街頭巷尾中相遇。

本期主播王子

用家鄉風景

餵飽心靈

帶着一身煙火

繼續出發

hi~

這裏有一則重要通知~

聽福州“尋找計劃”

已經啓動啦!

尋找故事、尋找聲音、尋找美圖

戳下圖立即參與

我們一起

讓所有人聽見不一樣的福州

尋找計劃

另外,除了微信

大家現在可以在喜馬拉雅

收聽我們的節目啦啦啦啦

喜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