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古代君王自稱天子,也是人間的最高統治者,他們在生前就享有世間最稀奇寶貴的東西,而死後也會收集世間珍寶同自己一起葬入陵墓中。在50年代,研究考古專家在挖掘十三陵時,工作一再遇阻,這時候工地上來了一位古怪的老者,他是誰?他又為何來到這裏。
考古人員在1921年時,在周口店附近發現了一處遺址,工作剛準備展開,就陷入了戰亂,所以挖掘工作就被迫中止,而到新中國成立後,秩序重新運轉之後,考古工作再慢慢恢復。1955年時,掃除封建迷信迫在眉睫,皇帝作為封建時代最大的統治者,挖掘他們留下的陵墓無疑成了國家破除封建迷信的首要目標。當年郭沫若和吳晗等人一起商議挖掘明長陵,但是當時我們的考古技術起步晚,發展慢,為了保護文物,許多人提出了反對意見,但是最終郭沫若的提議還是被採納了。
考古人員決定先是探究永樂帝朱棣的永陵,朱棣一生極富才能,當不了皇帝就創造條件當皇帝,當上皇帝后的統治手段也十分高明,能文能武。在整個明朝歷史中,還是相當出名的“明星”皇帝,然而對這位皇帝的陵墓的挖掘,百姓們心裏還是有些心虛的。就在考古工作開展時,考古人員發現巨大的長陵沒有一個切入點,於是就商議着換到長陵先探測朱高熾的獻陵,但是朱高熾只做了10個月的皇帝,這陵墓可能“寒顫”了點。隨後研究人員發現,獻陵沒有什麼探究價值。
兜兜轉轉後他們又回到了永陵,在永陵繼續研究切入口的時候,連續三天沒有找到長陵入口,隨後就連續下了兩個月的大雨,不知道是天公不作美,還是它“有意為之”,使得考古進度一再減慢。這時候,還有附近村民傳來的“噩耗”,據説這段時間裏,相繼有村民瘋掉。考古隊要開挖皇帝的墓,先人的憤怒降臨到村莊,就在這樣的思想裏,可能本身沒有任何聯繫的事情,村民都會把它們同動了皇帝墓聯繫在一起。
村民感到害怕,就一再阻止考古隊員在永陵的工作進程,永陵不好探測,那就又改目標。這時候,選到了定陵。村中發生了怪事,接連不斷的大雨,考古人員只得先“安撫”村民,就請來了一位村裏會卦象的老人,老人翻出族譜,又查又算的,才告訴考古人員:在定陵的牆後有一條生死河,極其危險,只有與定陵主人有緣的人才能通過,如果其他人要強行進入,那就回遭遇不測。
老人的話對於研究人員來説就是變相給了“通行令”,本身就是要掃除封建迷信,他們更是不會信這些,而老人的話無疑又“安撫”了村民。如果非要是有緣人,那研究人員各個都是“有緣人”,考古隊最後發現了定陵的入口,打開金剛牆後,室內傳出了古怪的煙霧,再想到老人的話,研究人員們心裏還是有些動搖,但是很快也就調整好心態繼續工作,在考古隊人員的互相配合中,定陵的墓門終於被完全打開,頓時所有人都傻了眼。
墓裏有大量的奇珍異寶,文玩書畫。在前期,出土文物養護技術的不發達,考古隊員也缺乏技術,甚至在文物搬運中太過“暴力”,這些文物中相當多的一部分在途中損壞,字畫在氧氣中也逐漸氧化失色。甚至,天空一陣雷暴,幾道閃電劈在了陵墓門口的石獅上,兩名隊員因此喪生,可是考古人員依舊沒有停止開發古墓。
期間考古隊還不慎丟失三幅棺木,而膽大的村民就乾脆撿了回去,隨之而來的就是家裏招來了厄運,家人中生病的生病,去世的去世。各界人士都在批判這次考古行動,考古團隊終於決定終止這次考古行動。不過厄運的厄運的説法不過是迷信的説法,古墓深埋地下,其中的物品難免細菌繁殖導致人生病,沒有做好相應的防護工作接觸古墓中的物品會有那樣的結果也不足為奇。
後來歷史界評論此次行動,大多都是遺憾,為文物沒有妥善保護。也有氣憤,為當時工作人員的不專業。歷史長河中,先輩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但是一味求成,自己在缺乏實力的情況下,也很難去“消化”。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