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市軒轅湖濕地公園生態綠道綠意盎然,市民在公園裏休閒娛樂。本報記者聶冬晗攝
□本報記者王延輝
“多像一幅畫,住在這村裏可真得勁!”家住新鄭市城區的劉先生,週末時常開車攜妻帶子到觀音寺鎮唐户、潩水寨這兩個古村落遊玩。唐户村與潩水寨村相距三四里,唐户村南、潩水寨村北便是著名的唐户遺址,兩村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脈相連,結為“兄弟村”,攜手共發展。
盛夏時節,順着乾淨整潔的鄉間公路,走進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古村落,老百姓一張張綻放的笑臉組合出小康生活的最美風景。
“看,是不是很浪漫?”
到唐户村,尚未入村,精美古樸的牌坊已映入眼簾,“唐户人文形勝”6個大字格外醒目。從村西口進入,過南水北調幹渠,在鬱鬱葱葱的綠色生態廊道掩映下,唐户別有一番韻味。
一片仿古建築從北往南串起黨羣服務中心、姓氏廣場、唐户歷史文化展示館、唐户遺址文華苑等處。夏日午後,村民們坐在公園遊廊內乘涼,不時傳出陣陣歡聲笑語。
“這都是近兩年建成的,眼下村裏的明清商業街、蓮花客棧、康養民宿項目正在推進建設,讓新‘夜’態也點亮鄉村。”50歲出頭的唐户村黨支部書記唐永貴説。
“最美庭院”示範户賈君玲家,門口的凌霄花開得正豔,步入庭院,驚喜連連——她與愛人精心設計的庭院,盆栽清雅、花木繁盛,樓頂也是綠意盎然,賈君玲還特意把庭院命名“夢緣花園”、把樓頂的亭子命名“夢緣亭”。
“看,是不是感覺很浪漫?”賈君玲的話裏透着“得意”,“現在村裏‘最美庭院’有幾十户,每家是個小花園,整個村就成了大花園,不知名的鳥兒都飛來了。”
一處美連成一片美,庭院美串起鄉村美。在唐户,遊園已建成4處,荒溝變成了水系遊園,污水溝經過治理種上了蓮藕養了魚,原本的“蒼涼荒地”變身“荷塘月色”。
“文化是唐户的靈魂,綠色是唐户的底色,古老的唐户就是要飽含詩意又充滿鄉愁。”唐永貴動情地説。
“幸福靠自己去創造”
唐户村南,唐羣生、劉瑞霞夫婦承包了十來畝地,經營採摘園8年有餘。
時下,採摘園裏的葡萄、蟠桃、獼猴桃綴滿枝頭;果樹下,雞鴨鵝成羣,“林下經濟”規模可觀。
“這可都是俺的‘搖錢樹’,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創造。”劉瑞霞笑着説,“每年人不用出園,光城裏人來遊玩、採摘以及通過電商都賣得精光,一年下來,掙個小十萬塊錢手拿把攥。”
“唐户土地肥沃,村東南着力發展油菜、菊花等觀光農業,栽植了萬株柿樹,還有蜜橘、獼猴桃、火龍果等農家果園,打造研學採摘體驗基地。”唐永貴已謀劃好村裏不同區域的新圖景。
唐户以前三面環水,現在又有南水北調幹渠,形成四面環水之勢。“你看,俺村像不像一個島村,美不美?”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劉瑞霞對自己的生意更是充滿信心。
“村民愛上文藝範兒”
而與唐户隔河而望的潩水寨,是個古堡式的千年古寨。四面環水,四周復古的寨門、寨樓高高聳立,村內亭台樓閣古色古香。
在潩水寨西街中段有一個四合院建制的村史館和紅色紀念館,裏面“藏”着村子的苦難與輝煌。潩水河畔還有一座雅緻的四合院,如今成了一座美術館,當地村民經常來到這裏,或坐在一起拉家常,或走進美術館,徜徉在藝術的海洋裏。
“這是河南第一座鄉村美術館,館長劉稚是革命烈士劉汝驤的後人。每個月6號,十里八村的藝術愛好者會如約來這裏參加筆會,幾間展室掛滿了各種題材的書畫作品。”潩水寨村黨支部書記林昀説,“趕上了好時代,過上了好日子,村民也慢慢有了文藝範兒。”
村民李小敏除了愛跳廣場舞、唱紅歌,也時不時來美術館轉轉。她和丈夫趙曉東是村裏的致富能手,不光種地,還搭上互聯網“快車”,全國收鴨蛋再販賣給加工廠,一年下來掙十幾萬元不成問題。
“現在村裏發展鄉村旅遊,整個村路暢、燈明、景美,俺農民也端上了‘生態碗’、吃上了‘旅遊飯’,日子越來越紅火了。”李小敏樂呵呵地説。
什麼是小康?古村落的蝶變便是印證。
什麼是幸福?老百姓的笑容最能代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希望的田野上,一幅鄉村全面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在鋪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