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花博會開園首日 2萬餘名遊客趕赴這個“美麗約會”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休閒

◆復興館遼寧展園帶來的乾花工藝品。 ◆花博園內盛放的海棠。 竹藤館局部。 製圖:馮曉瑜 本版照片除註明外均本報記者 邢千里攝

昨天下午1點,花博園區正式開園迎客,首日就迎來2萬餘名遊客。記者追隨着他們的腳步,聽他們講述花博首日“賞花記”,也發現了幾處大家最愛的打卡點。

上海園:傳統與現代對話

紅色的石庫門、用植物綠牆勾勒出的陸家嘴天際線剪影,讓人一下子就能認出,來到了上海園。坐落在花博北園東區的上海園有個好聽的名字——“源夢園”,寓意夢的起源,花意圓夢。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上海園,那就是“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正如上海這座城市一樣。江南園林的亭台樓榭、極具現代感的金屬花架、噴着水霧仙氣飄飄的白色圓環,都呈現在這5000平方米之中。

穿過石庫門步入園內,遊客可以感受移步換景的遊覽體驗,“印象上海” “生態瀛州”“逐夢繁花” “妙趣森林” “花語都市”和“綠意生活”6個展示區依次呈現。

園裏“歷史最悠久”的是主題為“妙趣森林”的林下花帶區,71棵高大的水杉是崇明島的“原住民”,水杉的廕庇之下,一隻桫欏靜靜生長着,它可是植物界的“遠古活化石”,曾是遠古時期食草性恐龍最主要的食物來源。同樣彰顯傳統的還有“綠意生活”展區,也叫“同心園”,外形脱胎於江南園林,園內種有一棵百年羅漢松,枝條上刻滿歲月痕跡。

“綠意生活”展區旁邊是園裏“最現代”的展區“花語都市”,白色金屬框架搭起一座二層小樓,外牆還有一塊巨大的電子屏幕投射着紅色的萱草花朵形象。有趣的是,這座建築是“鏤空”的,170箇中空的金屬模塊做成了一個個花箱,大小不同,裝點着和平月季、六出花、彩色馬蹄蓮等多種花卉植物,寓意都市花香四溢。不僅建築設計別出心裁,花卉佈置也充滿新意,記者注意到,展區一層的花卉是倒掛着的,現場工作人員解釋道,這是用竹子支撐起天堂鳥的枝幹搭建而成的,與下面一層花卉形成了佈置對稱,是上海園在全國首創的花卉佈景方法。

【花匠師傅:讓花卉時刻保持最佳狀態】

下午2點,姜師傅頂着烈日,蹲在“逐夢繁花”展區裏,拿着花鉗忙活着,曬得黝黑的腦門兒和胳膊上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這裏是上海園內遊客最密集的地方,種植了近百種月季花,遠望過去,一小片花海呈現出淡黃、橙黃、橙紅、粉紅到紅色的顏色漸變過程。而姜師傅的職責就是修剪這片花海,“因為自然生長的花卉總有其最佳的觀賞期,要讓整片花海保持最佳狀態,就要對已過花期的花朵進行修剪。”他説着,用花鉗剪下一枚“垂頭喪氣”的小花。

一同忙碌的還有魏師傅,不同於姜師傅的慢工細活,魏師傅的工具是一根一米多長的剪刀,用來修剪高大的水杉樹上的枯枝。他告訴記者,他們一個班組有6人,共同負責上海園的植物養護工作,為了讓植物“精神飽滿”,他們每天都要養護三四個小時。

復興館:一日看盡長安花

復興館是本次花博會的主展館,展館建築總面積3.4萬平方米,彙集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花卉協會、深圳市花卉協會及港澳台地區共35個室內花展,每個展區都擺出了自家的“當紅花旦”,雲南展區各色多頭玫瑰充滿甜蜜浪漫的氣息,北京展區反季開放的梅花身姿優雅,遼寧展區嬌嫩的杜鵑展現着重工業基地柔情的一面……遊客在復興館遊覽,可謂是“一日看盡長安花”。復興館建築本身也值得一看。館名取自“波瀾壯闊的復興之路”,紅色柱廊和妙用中國傳統摺紙技藝的屋頂充滿中國古典韻味,而舒展、大氣的建築體量,層疊激盪的坡屋面,讓復興館區別於傳統中式建築的婉約內斂,看起來更大氣磅礴。

此外,復興館還濃縮了豐富的上海元素,門前的復興廣場上,一塊巨大而精美的漢白玉浮雕上雕刻着上海市花玉蘭花。復興館屋頂上的開窗,背部與坡屋頂內部的空間相連接,形成了一個個小山花,這其實脱胎於本地窗户樣式“老虎窗”。

【館內工作人員:給“當家花旦”當好推介員】

記者在遼寧展區被一個“獨角獸”玩偶吸引住了,看起來毛茸茸的“獨角獸”,為什麼會出現在花博會的展區裏?正當記者納悶時,現場工作人員何小姐走了過來,告訴記者這是用乾花做的,除了這個“獨角獸”之外,旁邊的小熊、相框、裝飾畫也都是由乾花壓制而成的。

何小姐告訴記者,她的職責就是給遊客介紹遼寧展區裏的招牌花卉,“鞍山市的君子蘭、丹東市的杜鵑花,還有本溪市的奇石,都是展區裏的‘當家花旦’。”她要給它們當好推介員。

【幼兒園小遊客:聽,鮮花鳥巢裏小鳥在叫】

雲南展區內,一個用樹枝紮成的大 “鳥巢”吸引了許多遊客的目光,纏繞編織的樹枝外面還綴滿了各種蘭花,顏色繽紛。“聽,這裏有小鳥在叫!”嘉毅和美夕兩個小朋友好奇地把耳朵貼在大鳥巢上面,並不斷透過樹枝的縫隙向裏張望,試圖找到小鳥在哪兒。美夕的媽媽告訴記者,今天帶這兩個還在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來遊花博會,是希望帶他們多瞭解下大自然,看看世界上還有這麼多稀奇又漂亮的花朵,“當然也不能光看,他們每人還要在這兒給自己最喜歡的花畫張寫生。”媽媽笑着説。原來這兩個小朋友還是帶着“作業”來的。

世紀館:心中的花長啥樣

穿過森林廊道,花博主路上迎接遊客的第一個展館就是世紀館,臨水而建的它,佔地面積為1.2萬平方米,是一座以花卉、綠植、採光庭院等構成的覆土型花坡建築。五彩斑斕蝴蝶肌理狀的屋頂花園約2萬平方米,種滿四季海棠、美女櫻、香彩雀、百日草、同瓣草等開花植物。主軸將世紀館分為東館和西館兩部分,東館布展面積1400平方米,以多媒體技術展示植物生態主題“心中的花”;西館布展面積2153.78平方米,主要展示實體植物,以珍奇花卉植物展示“真實的花”。

前天探訪完西館的三大鎮館之寶,昨天記者來到東館,尋找古往今來人們心中之花的形態。以《錦繡》為主題的第一展區人氣最旺,明代畫家文徵明的《玉蘭圖卷》徐徐展開;一條粒子流線勾勒出的綠絨蒿,是世界上生存海拔最高的植物,被譽為“離天堂最近的花”和“稀世之花”,它身後浮現出其生長環境——長江之源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東峯;不斷浮動的絨毛形態則來自於雪兔子,它得名於一身蓬鬆的雪白絨毛,看起來像只小兔子,其實這樣的棉毛結構,是為了幫它們抵禦嚴寒和雨水……變幻莫測的燈光秀,展現着植物在人們心中形成的寄託,也表現着自然植物生命的神奇。

【志願者:一邊講解,一邊在漆黑中引導遊客】

今年讀大學三年級的小琪是花博會“小白鷺”志願團隊的一員,學園林專業的她從昨天起到28日都在世紀館東館服務。“其實我的工作主要是引導遊客,指引出入口,避免出現人流擁堵的情況。”她告訴記者,她的工作要求較高,“因為這裏光線較暗,需要不時提醒遊客們小心碰到頭或者跌倒,尤其是老年遊客”。除此之外,由於東館的展品較為抽象,不像其他館一樣展出實體植物,小琪還承擔起簡單的講解工作,“比如,現在屏幕上這些形態各異的字符,其實都是花字的變體,3000多年來花字演變出了30多種寫法,從甲骨文、小篆、隸書等逐漸演變成後來的楷體字”。

【來度蜜月的新婚夫婦:把世界各地的植物看遍】

記者在世紀館西館的叢林秘境展廳遇到一對來度蜜月的年輕夫妻,1996年出生的佳佳與1994年出生的東陽表示,“本來蜜月的打算是周遊世界,但現在不太行得通,所以就來花博會看看世界各地的植物。”佳佳笑着説,他倆今天一路拍着Vl og,剛跟“叢林秘境”裏的熱帶雨林植物們合影完,現在要去“沙谷綠洲”展廳裏看看非洲沙漠裏的植物。

竹藤館:沒有花草的展館

夕陽把一根根竹藤的影子拉長,在地面交織起來。坐落在花博北園西區的竹藤館是一座以現代竹藤工藝建造的建築,建築總面積400平方米,主要用於竹藤工藝製品、最新最前沿的竹藤材料、竹藤手工藝產品的展示,館內還有大大小小各種珍奇竹藤圍合而成的竹園。

在這個不以花草展示為主的展館內,建築本身就是最大的看點。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竹藤館外體再現了傳承數百年的竹藤編織藝術,用竹器編織肌理拉開索網,結合藤編材料塑型;250平方米的內殼展廳則採用仿竹藤工程材料,以單層3D打印模板加噴射混凝土技術建成。據介紹,這是我國首次在建築實踐項目中使用該技術。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遊客該看點什麼】

展館內,擺着兩塊約2立方米的混凝土塊,它們中間夾着幾根竹藤,竹藤已被擠壓得彎曲變形,但一直沒有裂開或折斷。“這就是我們場館的看點。”現場工作人員劉先生告訴記者,“我們這個展館沒有花花草草,展示的就是竹藤本身的特性,這個展品就是為了展示竹藤的柔韌性,被兩塊大石頭夾在中間,這麼大的壓力都不會折斷。”他補充道,竹藤館內殼裏用竹藤製作的傢俱展示的是竹藤的耐磨,外體用竹藤製成的、供遊人行走的走廊,則展現着竹藤強大的承重能力。

【來源:文匯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