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我國五千年氣象史上,出現過四個寒冷期,明清時期是第四個寒冷期。一年中有約150天都是寒冷的冬天,最冷時氣温可達零下二三十攝氏度。在這樣嚴寒的氣候下,處於北方的故宮自然是寒冷異常。乾隆曾有詩曰:“人苦冬日短,我愛冬夜長”可見皇帝在故宮生活並不覺冬日寒冷?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房屋共有九千餘間,但是在偌大的紫禁城卻沒有一個煙囱,古代沒有暖氣和空調,皇帝一家又是怎樣取暖的呢?
北京地處華北平原,冬天乾燥寒冷,最冷時温度可降至零下20多度。在當今,我們可以通過煤炭、天然氣給家家户户供暖,古代的紫禁城又是如何抵禦嚴寒的呢?
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驅走冬日嚴寒的“蜈蚣道”
在皇宮中,最主要的取暖方式是地下火道,也稱地火取暖。宮殿的地面下用磚石搭建火道,添火的爐門設在宮殿外,熱氣通過火道進入室內,熱氣上升產生熱循環,室內很快就會温暖如春。火道分為主煙道和支煙道,排列形式很像蜈蚣,工匠們形象地稱其為“蜈蚣道”。
但是,並非每個建築物中都有“蜈蚣道”,一般地火取暖都設置在有牀鋪的區域內,可以達到局部保温的效果,這樣的房間在清代被稱作“暖閣”。坤寧宮東暖閣,如今還保留着這種火道,如果去故宮參觀,還能在一些建築台基上見到火道口和排煙口。
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屋頂上為何沒有煙囱
暮色降臨之時,老百姓居住的小院內會升起裊裊炊煙,然而擁有近萬間房屋的紫禁城卻幾乎連一個煙囱也見不到。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皇宮中的宮殿也有排煙孔,煙氣通過氣孔排到室外,不僅可以避免空氣污染,還能降低一氧化碳中毒的風險。紫禁城中有一種排煙孔設置在宮殿兩側的牆上,底部與地下的煙室相通,上端開口處於牆頂,出口處還會放置鐵質遮擋物用於防雨防塵。
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此外,宮殿的台基處和石雕須彌座上也有排煙孔。這些排煙孔一般為直徑10釐米的圓孔,會用古錢幣式花漏裝飾,這樣便可防止老鼠、鳥類鑽入孔道。排煙孔設計精巧、隱蔽,當我們在故宮遊覽時常被雄偉的古代建築吸引,卻忽略了這些低調的隱形煙囱。
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冬季取暖是個大工程
紫禁城佔地72萬平方米,皇室成員和宮女、太監、侍衞等宮中常住人員多達上萬人,所以每到冬季,取暖用煤、用炭便成為一項大工程。
明代,皇宮中有一個專門機構——惜薪司,負責供應取暖用的木柴和火炭,並在乾清宮附近設置專門地點儲藏柴炭,以方便宮中取暖。根據明代歷史資料記載,萬曆十八年(1590)舉行殿試,一次就消耗了1000多斤炭。在清代,內務府下設的薪庫負責冬季取暖工作。宮內供應炭的數量則是按等級劃分,每日供應的標準為: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貴妃90斤,貴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孫10斤……不過這些只是最基本的用量,有時還需要額外用炭。在漫長的冬季,皇宮內所需炭的數量是相當大的。
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白骨炭、菊花炭、紅籮炭
在古代,炭的價格非常昂貴,平民一般都消費不起。皇宮中所用的火炭是經過反覆精選的。宮中使用的上等硬火炭,均需堅實耐燒,敲之則叮噹作響,燃燒時無火星、無煙塵。
皇宮精品火炭分為兩種:一種是燃完後呈白灰色,故謂之白骨炭;一種是燃燒時像菊花瓣一樣,呈青灰色,故謂菊花炭。兩種炭燃燒時火苗旺、熱量大,非常乾淨且不會污染空氣。這些上等火炭都用紅漆籮筐盛放,所以也被稱為紅籮炭。
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據《明宮史》記載:“凡各宮中所用紅羅炭者,皆易州一帶山中硬木燒成,運至紅羅廠按尺寸鋸截,編小圓荊筐,用紅土刷筐而盛之,故名曰‘紅羅炭’也。”該地為存放紅羅炭之所,故名紅羅廠,大紅羅廠以及歷史上曾經有過的小紅羅廠地名就是由這紅色的籮筐而來。
炭盆取暖,加濕、香薰兩不誤
地下火道和火炕都是宮殿建築的一部分,但並非每個宮殿都設有這些取暖設施,靈活性比較差。於是,炭盆取暖就成為另一種宮廷中常見的取暖方式。炭盆是用銅製成的,看起來有點像平常使用的洗臉盆,但是盆口上有對稱的提樑,方便移動,盆底部有三足用於支撐。宮廷中的炭盆經常會放入松枝,可以增加香氣;也會在炭盆上部放上水,變為“加濕器”,讓空氣濕潤。
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不過,銅製的炭盆容易氧化,氧化後顏色暗淡,失去了光澤,影響美觀。古人也有自己的辦法,就是利用梅子清洗銅盆上的氧化物,這種方法被稱為“梅洗見新”。其實,“梅洗見新”是利用了梅子的弱酸性,酸會與銅的氧化物發生反應,氧化物被消解,炭盆自然煥然一新。
皇帝也愛睡火炕
北方農村地區,家家户户都有火炕。火炕是一箇中空的用磚砌成的立方體,灶門是燒火的地方,火的熱量通過煙氣進入火炕內,最後通過排煙孔排出。若身處極寒之地,在温暖的火炕上度過冬日的漫漫長夜,的確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莊嚴大氣的紫禁城裏也少不了這種傳統的取暖設施。清代的皇帝更是喜歡在火炕上批改奏摺、寫詩作畫、會客飲茶。從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各式各樣的精美炕桌就能看出皇帝對火炕的偏愛。
乾隆皇帝曾有詩曰:“人苦冬日短,我愛冬夜長……敲詩不覺冷,漏永夜未央。”從詩中可見皇宮冬季的供暖情況。紫禁城的冬天有着令人羨慕的温暖愜意,火炕帶來的温馨之感使皇帝愛上了漫長的冬夜。
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精美保暖的手爐
在清宮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大雪紛飛,後宮裏的妃嬪在雪中行
走,緊跟身邊的宮女手裏都會提着一個小物件,這個小物件就是手爐。
手爐的作用也是保暖,它的優點就是小巧靈便,上面設有提樑,可以隨時提着走。手爐製作精美,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分為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多為銅質鎏金或掐絲琺琅材質,裝飾圖案以具有吉祥意味的花卉、動物圖案為主,如鶴鹿同春、三羊開泰、歲寒三友等。
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金龍手提暖爐是專供皇帝冬季出巡時由貼身內侍太監拎着的暖爐。這種暖爐為銅質鎏金,提爐由爐杆、鏈、爐三部分組成。爐為圓形,似桶,上部略大。蓋頂有一龍紐,爐體有3個凸起的獸面,獸口銜環,環接連提鏈,爐下有3個象首,象目前視,象鼻下卷為甪足。提爐金光閃閃,看上去暖洋洋的,但爐內並不一定有點燃的炭火,以免燒着皇帝的龍袍,這種手提暖爐也是宮廷儀仗用器之一。
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冰嬉圖》上畫了什麼
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生活在寒冷地區,很早就開展了滑雪、滑冰等冰上運動。滿族的前身是女真,女真人長期居住在今松花江流域和黑龍江一帶,由於冰封時間長,踏冰滑雪自然而然成為當地人的一種基本生活技能。
清王室祖先世居長白山,他們不僅擅長騎射,而且也擅長滑雪、滑冰。冰嬉即冰上運動,其歷史悠久,在宋代宮廷裏已出現;明代定都北京,冰期較長,冰嬉活動日漸增多;到了清代,冰嬉作為皇家冬季一項重要的消遣活動十分盛行,還被乾隆皇帝定為“國俗”。
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乾隆時期的《冰嬉圖》繪有各種冰嬉活動的場面,栩栩如生地再現了清代盛大的冰嬉盛會:如速度滑冰,有初手式、跑冰式、大彎子式、背手跑冰式等形態;花樣滑冰有哪吒探海、大蠍子、金雞獨立、朝天蹬、童子拜佛、雙飛燕、卧魚、千斤墜等姿勢;雜技滑冰有緣竿、盤槓、飛叉、耍刀、弄幡、倒立、扯旗等高難動作。射天球是旗門上高懸戴穗的“天球”,滑冰者於運行之中張弓射球,顯示了滿族人能滑善射的高超技藝,清人顧森有“太液凍初尖,冰嬉隊連連。彎弧兼肄武,仰射綵球圓”的詩句,就是對這種冰上運動的形象寫照。
白雪皚皚,温暖如春的宮殿裏,九九消寒圖上的紅梅悄悄綻放;室外,冒着嚴寒前來遊覽的人們絡繹不絕,喧囂聲不斷。時空交織,人影模糊,唯有紫禁城裏的冬天依舊。
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乾隆雪景行樂圖軸(局部)
來源:又冉 百科知識
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05 字。

轉載請註明: 揭秘沒空調沒暖氣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過冬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