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大為震撼的一天,我直接穿越了5000年
作者:嬉遊
最近,我去良渚的密度有點高。先是去逛了3月份杭州唯一成功舉辦沒有延期的市集——大屋頂櫻花市集,看了秋山亮二《你好小朋友》的攝影展。
再是跑去良渚博物院,和5000多年前的文物對話,對良渚的喜愛程度直線上升。
每次大學同學來杭州的時候,基本上都圍着西湖、西溪濕地玩。直到有次同學提出要不去良渚遺址的時候,一開始還嫌遠,但玩完後我們一致都覺得良渚好有趣!
不僅有大片稻田可看,還有良渚古鎮的遺址散落在各處,甚至還能看小鹿、音樂會、市集。
一個良渚遺址,我們竟然待了一個下午,走之前還覺得戀戀不捨,很多地方沒玩到。
和西湖、運河相比,良渚自然是沒有如此“自帶高光”。
西湖是自古以來的“流量密碼”,文人墨客主動為它寫詩寫詞,現今也是杭州最重要的一張對外名片。編輯部的蜻蜓就是一個行走的西湖野生代言人。
京杭大運河不僅是重要的交通水道,從古至今沿岸到處都是風景,那些沿河而開的餐廳、咖啡館、書店、手工店……不少在杭州還小有名氣。
住在運河附近的鹹魚,對這一片感情很深厚。
但要論“輩分”,良渚才是年紀最大的那個,今年已經是良渚古城申遺成功的第三年了。
在發現良渚文化之前,在西方學術界,他們公認的中國進入文明階段是在商朝,大約距今3600年到3500年。
良渚遺址重見天日之後,專家們發現這裏5000年之前就是一個極高的文化形態。這兒有面積很大的“王城”,相當於8個故宮那麼大。
其實在5000年前,在中國大地上,有好幾種不同的文化發展水平都差不多,但是其中最出挑的就是良渚文化。
另外,良渚外圍的水利系統是當前已知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影響範圍約100平方公里。
如果你想生動地瞭解良渚文化,應該去哪裏?
目前有兩個去處:良渚博物院、良渚遺址。
其中良渚博物院是室內博物館,而良渚遺址是室外的“大公園”。前者是通過出土的器物與館內圖案的呈現,生動還原了後者遺址裏古人們的生活圖景和生活細節。
*良渚博物院
而且最佳遊玩順序是:先去博物院,再去遺址,能玩得更明白。
*良渚遺址
良渚博物院
5000年前的人類好會生活!
良渚博物院帶給我的感受可以説是相當震撼,博物院的外觀看起來的方方正正的白盒子,並無什麼奇特之處。
但走進展館之後,古人用的各種生活用品有深深吸引我。比如煮米飯的陶器,勞作用的石器,裝飾用的玉器……
以及最能代表良渚的“玉琮”,它融合了天圓地方的思想,直到現在都是讓玉石愛好者痴迷的存在。
在正式帶大家逛良渚博物院前,先説説我的一個“小發現”:
檢查我們健康碼行程碼的保安叔叔還戴了看着像黑科技的“墨鏡”,一問才知道他可以通過墨鏡就看到我們的體温,竟然很想試戴一下他的眼鏡。
走進展館後,發現有同品牌的黑科技眼鏡租借,櫃枱小姐姐説:有些展品你們戴着Rokid AR眼鏡,用眼睛掃一掃展品,眼睛裏可以看到文物的AR導覽Σ("a
這還是我第一次在博物館美術館裏看到這玩意,價格50一次,也不貴,抱着想要感受保安大哥同款眼睛的心情試了一下(雖然最後詢問得知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眼鏡)。
不瞞大家説,因為這幅眼鏡,我收穫了一次極佳的美術館觀展體驗,看展的時候,感覺文物們都活了過來,完全就是看展buff,50塊有感覺用回本。
下面,就帶大家逛逛幾個很打動我的部分。
良渚文明時期,這兒誕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陶器以及高超的木建築,讓人覺得當時社會的分工就十分明確,而且5000年之前的人類審美就很不錯。
被展出的器物,大多是貌美又實用的,良渚人民請先收下我的膝蓋。
良渚文化的代表:玉琮(cóng)
玉琮的形狀內圓外方,是古人的祭祀用品,中空部分被認為是連通天神與地神的通道。玉琮的外面雕刻着人臉與獸臉複合的圖像,是肉眼可見的精美。
乾隆皇帝就是玉琮的迷弟,到現在,它也是藏玉界的寵兒,研究、收購它的人越來越多。
在良渚時期,能夠擁有玉石製品,就是權利與地位的象徵。
玉璧
除了玉琮,另一個很重要的祭天法器就是「玉璧」,看到解説裏提到:玉璧的造型可能是對天體的描繪與物化。
遠看這些玉璧,這紋路和月球表面的明暗變化還有點相似。
在墓葬區,也看到了熟悉玉璧的身影,當時尊貴的王族下葬,墓穴裏都會放上一大堆玉璧,搭配着一些首飾,是當時非常體面的下葬之禮了。
資料裏説:這玉璧不僅是權利的象徵,也帶着屍體不朽的神秘色彩。
玉鉞(yuè)
玉鉞長得很像斧頭,形狀也是從斧頭中脱胎而來,但它卻是意義高很多的古代皇室聖物。
良渚的玉鉞形狀主要是長方梯形,而且很多鉞基本上沒啥使用痕跡,妥妥吉祥物的功能——象徵了良渚時期的王權。
上面説的鉞,璧、琮的意義,分別與天、地、人相關聯,即是祈天、禱地、治人,和幾千年後孟子説的「天時地利人和」,也有意義相通之處。
雖然中國範圍內最早的玉器並不在良渚,但看這些玉器表面的做工,以及背後反映的宗教、等級意義,都能體現出它在新石器文化中的地位很高。在後世,其它地區做玉器多少都有受良渚影響。
良渚先人愛用的陶器
關於他們的起居日常,陶器區是我最愛的地方,有被他們的日常器皿給美到。
比較大的器皿是炊煮器與盛貯器,看形狀以及細節之處的工藝,都很有講究。盛食器與酒水器也是每個都值得拿出來好好端詳的程度。
比如這個三隻腿的盛酒器皿,側面看是不是像柴犬?
還有上圖左邊的陶豆,光看外形就覺得放在現代,這樣的器皿也會被家居博主們pick,今天還無意間發現公司桌椅支撐的腿腳和陶豆的下半部分很像。
當時戴着AR眼睛用目光對準其中一器皿,眼鏡的屏幕裏開始播放古人如何做飯的畫面,三角區域加柴火,上面放生米,實不相瞞寫到這裏我已經在腦補米飯香氣了。
很喜歡的還有這個酒器,它視覺上非常“北歐風”,外面黑色是修補的痕跡,無規則地印在器皿之上,我當下腦子裏冒出的是marimekko黑色的罌粟花圖案,時尚與美果然是一個生生不息的輪迴啊!
首飾區
在良渚時代,稀有的玉掌握在少部分人的手裏,好看的玉器,則更是難得。
如果你喜歡珠寶首飾,那良渚王室用的這些高貴玉飾,絕對讓你挪不開眼。
當時我看這些首飾,腦子裏馬上浮現出的是2019年在上海看的一個香奈兒展,良渚人美起來,完全不輸給香奈兒。美的東西,的確看幾千年都是看不厭的啊~
*良渚博物院展現的玉墜
*香奈兒展覽上的首飾
除了玉石做的項鍊與手鍊,我還看到了玉鳥。在好幾個插畫師的畫裏都看到了玉鳥,去年自己的隨手插畫裏也有這個形狀的小鳥。
聚落 & 房屋:
良渚遺址羣大致由三個聚落羣組成,聚落大小規模可分三級。其中一級聚落有1處,在杭州良渚的莫角山遺址。
在每個聚落,其實建造房屋有明顯的等級區分。房屋多建在自然高地或者人工土台之上,建得越高則代表權勢越大。
內城密集地散落着一些民居,外城則顯得更加空曠。其實這城邑格局,和現在大城市的一環到五環,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房屋的形狀也有一些美感,四壁為“木骨泥牆”,屋頂是茅草屋頂,古裝劇裏看到的先秦時期的房子,和它長得還蠻像。
勞作 & 生活方式
5000多年前良渚文化能夠如此發達,離不開水稻的功勞。
在良渚古城的池中寺遺址,出土了20萬公斤的碳化稻穀,就是下圖右邊黑黑的那些。
而良渚人史前種稻谷表現優秀,也是它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時戴着AR眼鏡,目光對着稻穀掃了幾眼,眼睛前就出現了一副曾經的良渚的稻田,有人在勞作,有人在泛舟運輸物品,風景好得像世外桃源。
*Rokid AR眼鏡裏看到的畫面
還看到了良渚人搬着石頭過河,用小木筏運輸石頭,然後各家各户製作玉器的場面。
雖然許多現代人已經不需要像他們一樣那麼辛苦勞作了,但着實想穿越5000年去體驗一週這樣的生活。
*Rokid AR眼鏡裏看到的畫面
良渚符號
在良渚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很多帶有刻畫符號的陶器、石器、玉器,比如下面這個陶罐上,畫着很抽象的簡筆畫,能看到帶着蟲魚鳥獸的元素。
專家學者專門研究過良渚的符號,發現一些筆畫簡單的抽象符號和甲骨文十分相似。
另外,良渚的刻符還讓我想到了胡安 · 米羅的作品,符號上有相似之處。
*胡安 · 米羅的作品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
是風平浪靜的閒暇
第一次去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後面簡稱:良渚遺址)的時候,身處一大片麥田,當時覺得它和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中的女主剛剛搬離東京市中心後的生活周邊有些像。
*《風平浪靜的閒暇》劇照
*我路過的良渚遺址
在蜻蜓看來:杭州人心中其實想不太出什麼拿得出手的古建,南宋御街一帶都非常商業化。
良渚古城遺址算是來“挽尊”的,從三十年代發現之初就保存的很好,作為一個風景與文化兼具的地兒,是值得專程去一趟的。
發現良渚遺址的學者:施昕更
除了瞭解歷史與文化,這裏不帶任何包袱地來散步都很好。每個季節“顏色”都不同,春天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夏秋交接去可以看到大面積的稻穀,濃郁的稻穀香會躥進你的鼻子。
而稻穀收割後的良渚,也很美麗。
除了輕鬆散步,我們腳下走的還是中國第55處世界遺產,也是中國最大的史前城址,是曾經良渚文化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在五千年前,良渚先人應該就在同樣的地方生活勞作,白天種水稻,晚上回家温點小酒喝喝……
莫角山是良渚遺址的中心,也是最重要的一站。這裏有莫角山台地、南側的皇墳山台地,以及池中寺台地。
其實這裏就是5000多年前的莫角山宮殿片區,下站後順着台階往上走,還能看到這個還原後的城邑模型。
走到莫角山時,看到也有可以用AR導覽的提示,我戴上眼鏡看到的畫面是這樣的:畫面先是帶我來到了良渚的城邑中心,以及居民聚集區,再是還原了當時良渚人民如何建造這些屋子。
除了看水稻與遺址,如果趁着一些節日去玩,會更有趣。之前和同學一起去的時候,我們還偶遇了穀倉音樂會。
還遇到了小市集,炎熱的天氣有咖啡補給相當不錯。
另外,這裏還能看小鹿,我本淺薄地以為良渚遺址裏有小鹿,是他們刻意打造的拍照打卡點,但參觀良渚博物院後才發現:先民的飲食裏,鹿肉佔比非常高,良渚文化時期達到了27%。
這裏鹿應該是對先民們狩獵文化,飲食的一個還原。
來良渚遺址並不推薦全程暴走,尤其是大夏天的,估計能曬傷。大家可以租共享景區車來回穿梭,價格是三人車40元/h,四人車60元/h。
最方便的就是觀光車,全程車票20塊一個人,一共八個站點。在站點可以隨下隨上,等待的時間不長。
文化都有一個自己的生命週期在,良渚文化結束於國家解體、農業衰落、玉器失傳。
再往後的馬橋文化倒退回到自給自足、狩獵與採摘的經濟狀態,恢復到了比較分散的部落社會。
小時候看到的科幻書裏總是會提到:曾經應該出現過比現在人類更高的文明,雖無法考證,但我還是挺相信的。盛極必衰,衰到一定程度又會上升。
最後還是想誇誇這個AR眼鏡,戴着它看展的時候,會想着:如果以後境外慢慢開放了,在大都會博物館、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等地方也能用上它,那體驗應該是絕妙的吧!
感覺uu們戴上它像外星朋友剛剛登陸地球,來考察良渚文化。
而且在租借眼鏡的地方,可以看到哪裏可以用上AR導覽的地圖,喜歡了!要租的uu們直接問博物館櫃枱的工作人員就行。
博物館必要信息
良渚博物院
營業時間:
週二-週日 09:00-17:00,16:30停止入場,週一館休
門票:免費
AR眼鏡租借:50rmb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
營業時間:
週二-週日 09:00-17:00,16:00停止入場
門票:60rmb,杭州市民卡免費
60-70歲老年人、未成年人、憑學生證打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