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對《山海經》地理學價值的認識經歷着一個反覆曲折的過程,有人認為這是一本上古奇書,它記載了非常具有價值的地理線索,也有人認為《山海經》荒誕不羈,純屬胡言亂語。
東漢時,著名的治水專家王景,從治卞入手治河,臨行時,明帝贈送給他的參考書中就有《山海經》。北魏酈道元作《水經注》時,引用《山海經》達80餘處。以後《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及王堯臣《崇文總目》皆將其列入史學地理類古籍。
明清時代是《山海經》地理學價值被貶時期,它被説成“多雜以神怪”、“道里山川難考據”。至近代,顧頡剛作《五藏山經試探》,他發表了許多極為精闢的見解,使人們重新認識《山海經》的科學價值。其後,譚其驤又作《“山經”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利用《山海經》中豐富的河道資料,將《北山經》中注入河水下游的支流一條一條梳理,並加以排比,考證出一條最古的黃河故道。
這些學者們用實踐證實了《山海經》並非荒誕不羈的小説,它是極具歷史意義的一本書籍,是一本歷史文化隗寶,同時《山海經》也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謎,裏面有很多事關遠古先民的記載,這其中有很多的事情都是我們目前解釋不了的。
《山海經》的原創為古圖,產生於大禹之世,並且是先有圖後有文,文為圖的解説和補充。因此,《山海經》第一作者當屬原始圖的創作者,可惜的是,在長期的輾轉流傳的過程當中,山海經原始圖早已銷聲匿跡,無蹤可循。基於文字的解讀,人們無意間竟還原了這份“原創圖”,在圖上人們有了驚人的發現,這竟然是一幅世界地圖,若此發現被證實,將解開所有謎底,改寫整個歷史。
圖上描述崑崙竟在非洲的古埃及地區,所謂的流沙河竟是撒哈拉大沙漠等等,如果這是真的,那足以説明在遠古時代的航海活動是很早並很高超的,既然可以航到美洲,中國沿海和長江下游航行就更不在話下了,《五藏經》對長江中下游和沿海的厚重記載就可見一番。
那麼問題來了,遠古先民們是如何做到環遊世界的,那個時候如果並沒有火車、汽車、輪船,單單靠行走的話是根本不可能到達那麼遠的地方的。結合地圖發現,在遠古先民生活的地方不正是如今諸多世界未解之謎存在的地方嗎,比如埃及金字塔、古埃及和古中國的諸神傳説、巨石陣等等。
接下來我們做個假設,如果傳説中的巨人族真的存在,那麼這些都不是問題了,巨石陣的問題解決了,金字塔的謎底也解開了,在遠古時代先民們就可以環遊世界的問題也解開了,畢竟巨人的力量和行動範圍不是我們眼下所能想到的。
或許在那個遠古先民時代,巨人與我們平常人是共存的,巨人被視為神,擁有強大的力量,這樣解釋的話一切都能夠説通了。相信終有一天《山海經》的最終秘密會被解開,那個時候所有的謎底也將被解開,再也不用人們憑空推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