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縣千村行走進宣漢|看窮山溝如何逆襲成景區
8月9日晚,達州市宣漢縣渡口土家族鄉的王娟換上了民族服裝,和村民一起為巴山大峽谷的遊客帶來了一場民俗表演。這場演出,她將獲得四五十元的酬勞。王娟是當地曾窮得出名的甜竹村村民。“以前從不好意思説自己是哪裏人,現在揚眉吐氣了!”
王娟的底氣,源自巴山大峽谷景區的建設。這座2016年開工建設、2018年開園的景區,一開始就定位於文旅扶貧、全域旅遊,直接帶動巴山大峽谷片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 2014 年的9.1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0.2萬人,探索出一條貧困山區依託文化旅遊實現脱貧奔康的新路。
旅遊牌 啓動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項目
從宣漢縣城出發,1小時即可抵達巴山大峽谷景區。這裏風景如畫,渡口風情小鎮、桑樹坪巴人村落煥然一新,如同明珠灑落。
“以前哪裏是這樣哦!”王娟快人快語,“住的茅草棚,啃的洋芋坨,睡的包穀殼。”
2014年,巴山大峽谷片區內建檔立卡貧困村102個、貧困人口9.1萬人,分別佔全縣的48%、40%。然而巴山大峽谷片區,又擁有獨特的巴山風光和喀斯特V型大峽谷景觀。
為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項目開始啓動。“項目從一開始就堅持把文旅扶貧的長遠效益和脱貧計劃結合。”宣漢縣扶貧開發局副局長鬍長路介紹。
景區建設怎樣促進脱貧增收?景區扶貧包括了勞動就業等7種模式,搭建“家門口務工”平台,吸納貧困人口到景區就近務工。
渡口土家族鄉桃溪村村民王春燕介紹,“景區佔我們的土地要賠償,最高每年每畝600元。景區建成有收入後,還有10%給我們分紅。我家只佔了幾分地,去年雜七雜八加起來還是分了幾百元。”而景區運營以後,王春燕就到景區當了觀光車駕駛員,“除了社保,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龍泉土家族鄉小坪村村民彭雲貴從武漢回到景區搞建設,“收入比在外地打工還高!”
目前,景區已讓670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帶動3500多名貧困人口脱貧,人均年增收1.9萬元以上。
景區建設中,盤山公路將渡口、龍泉、三墩、漆樹4個土家族鄉全部連接。“以前是看到山,還要走一天。看到屋,走得哭。”家住龍泉土家族鄉羅盤村的謝子義感嘆,“我賣藥材要擔一天下山才賣得脱。現在路修好了,老闆直接開車上來拉!”
致富經 探索文旅融合脱貧新路
王娟表演那晚,來自重慶開州區的遊客謝先林一家在廣場上觀看了演出。他興奮地説:“可以聽到山歌,還可以看到土家族的婚嫁習俗,很新鮮。”
盤活文旅資源,探索扶貧新路。近年來,宣漢廣泛開展薅草鑼鼓、巴人錢棍舞等“巴文化”傳承培訓活動,積極吸引當地貧困人口通過兼職當演員、當傳承人等方式參與活動。
渡口土家族鄉村民楊大田就在巴山大峽谷景區進行民俗文化表演,“哪怕沒有錢我也願意演,景區出名了,子孫後代才有盼頭。”胡長路透露,目前,已有870名貧困人口常態參與巴文化文藝展演,實現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遊客多了,村民增收的渠道也多了。王娟的母親住在渡口土家族鄉長樂社區,“原來的豬圈變成了門市,一年能租一萬多元。”王娟的母親今年55歲,現在還在附近餐館當服務員,一個月能掙兩千多元。
在景區遊客中心旁,記者看到,土家風情休閒商業街已初具規模,摩天輪直插天際。未來,這裏將依託巴人寨民宿、國家非遺民俗展演等12個文旅產品,為貧困人口搭建更多表演舞台,創造增收機會。
此外,記者獲悉,預計9月中旬,由央視著名導演哈文執導的巴文化大型情景史詩劇《夢迴巴國》也將在這裏駐場演出。預計年底,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景區將實現年接待遊客200萬人次以上、旅遊綜合收入30億元以上,直接帶動片區整體脱貧奔康。(來源:四川日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