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帶串起紅色地標——追尋太行山高速沿線革命歷史印記

巍巍太行八百里,玉帶蜿蜒變通途。沿着太行山東麓的河北太行山高速由北向南飛馳,一處處革命老區的名字映入眼簾:桑乾河、城南莊、西柏坡、前南峪……在河北這片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上,全長680公里的太行山高速猶如一條玉帶,將太行山區的紅色地標串聯起來,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紅色旅遊路。

在太行山高速的北端起點張家口涿鹿縣,從涿鹿南口出高速,不到一個小時便到了温泉屯丁玲紀念館。跟隨紀念館講解員腳步走進這座古樸雅緻的中式庭院,可以看到,不大的小院,前後三個展室記錄了丁玲這位“文小姐”“武將軍”的風華歲月。

“1946年,丁玲、陳明等人蔘加中共晉察冀中央局組織的土改隊,來到了位於桑乾河畔的温泉屯村開展土改工作。以此為背景,丁玲創作了著名長篇小説《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温泉屯也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成為‘土改第一村’。”講解員張啓傳介紹,丁玲用部分稿費建立了新中國第一所農民文化站——温泉屯文化站。1995年,當時的温泉屯鄉政府為紀念丁玲作出的貢獻,興建紀念館,讓“丁玲精神”紮根,一代代傳承。

繼續往南,來到阜平縣城南莊鎮的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紀念館北依菩薩嶺,南臨胭脂河,掩映在蒼松碧草之間,顯得寧靜而莊嚴。

“作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敵後創建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冀察邊區不僅是華北的堅強堡壘,也是對日進行戰略反攻和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前沿陣地。”講解員高宗雯介紹,抗戰期間,阜平這個只有9萬人口的小縣,有兩萬人蔘軍參戰,5000餘人壯烈犧牲,被稱作“抗日模範根據地的模範縣”。

隨着高速通車,來紀念館參觀的人數從以前的每年20萬人次增加到30萬人次。山門打開,山貨出山,老區人民的日子也越過越富。

沿着太行山高速繼續往南100餘公里,便來到了革命聖地西柏坡。“五一”小長假期間,到西柏坡紀念館參觀學習的遊客熱情高漲,超過6萬人次。

走走崎嶇的“趕考”路,參觀簡陋的土坯房,看看泛黃的老照片……來到西柏坡,通過革命舊址、文物和史料,追尋紅色記憶、重温革命歷史,已成為許多黨員幹部黨史教育的必修課之一。

昔日僻在深山,今朝通達四方。隨着太行高速的通車,西柏坡南下北上的交通路線進一步打通,更成為京津冀旅遊的熱點。在西柏坡景區附近開了20多年餐館的平山縣西柏坡鎮梁家溝村村民陳素梅,最近又忙着更換新菜單了。和以往不同,這次她不做主了,而是讓遊客來提建議,更好地滿足遊客需求。

依託紅色旅遊,梁家溝村全村七成人吃上了旅遊飯,開飯店、辦民宿、當導遊……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了萬元大關。

黨支部剛換屆,再次當選的梁家溝村黨支部書記陳志軍有了新打算:“全村43家民宿要提升服務水平,在後山建設500畝的採摘園,今後在梁家溝,遊客不僅能吃能住,還可以休閒娛樂。”

一路走一路看,太行山高速通車以來,“紅遊太行”已成為招牌旅遊線路。在淶源縣黃土嶺置身八路軍伏擊敵人的抗日烽火中,在邢台前南峪聆聽抗日軍政大學校歌,在涉縣赤岸村感受“九千將士進涉縣,30萬大軍出太行”的軍民魚水情……一個個紅色地標正在太行山高速沿線綻放光彩。

光明日報記者耿建擴陳元秋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12日04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7 字。

轉載請註明: 玉帶串起紅色地標——追尋太行山高速沿線革命歷史印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