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畫家簡介

趙景收博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導師,牛津藝術學院研究生導師。1964年生於河南洛陽,字:墨丁, 號:川石。別號: 印收居士。先後就讀於天津美院, 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大學與美國管理科技大學。歷任洛陽市書畫院副院長,北京紫光閣畫院專職畫家。作品多次在全國美展中獲獎,並在國內外多家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作品發表於《人民日報》,《人民文摘》,《書畫家》,《中國書畫報》,《美術》等,著有:《牡丹畫技法》,《趙景收畫集》,並被多家博物館與美術館收藏。

獲獎情

況:

2008年獲全國首屆線描藝術展優秀獎(作品《根》)。

2009年獲十一屆全國美展河南省優秀獎。

2010年獲上海世博會中國畫優秀獎(作品《生命力系列之六—抱根》 )

2010年入選全國第二屆線描藝術展。

2012年入選全國首屆中國畫少數民族創作展暨黃胄美術創作獎。

2014年入選最具學術性當代中國畫百家邀請展。

作 品 欣 賞

生命之美的魅力

——讀趙景收畫竹

魯慕迅

我是不久前才認識趙景收其人其畫的。他給我的印象是謙遜誠厚、學養全面,而又思維敏鋭,見識不俗。他擅於花鳥,兼攻山水,亦工亦寫,書法亦佳。他尤喜畫竹,能於古今眾多畫竹名家之外,獨闢蹊徑,別開生面,實屬難能。

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歷代以畫竹名者,如蕭悦、文同、蘇軾、李衎、柯九思、夏昶,以至鄭夑、蒲華,俱是大家。經過他們的不斷創造形成了極為豐富的傳統積澱,以致在這一領域裏,似乎已無路可走。後之某些畫竹者,無論在審美意識、立意取象,還是筆墨形態上,總難脱前人窠臼,少有新意。今見趙君之畫竹,頓覺眼目一新。他之畫竹已和前人拉開了明顯的距離。只因他的畫竹,並非源於古人畫本,而是從大自然的活本中感受、寫生而來。我從他的寫生稿中也明顯地看到了這點。

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他的寫生不是冷靜地、客觀的描寫,而是以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靈直探生命的本源。他所着意刻畫的那些富於生命特徵的細節,都是他飽含激情的內心語言。那些枯槁斷裂的老竹樁,那些已開花結籽而死亡下垂的枝條和那些散落地上的苞片(注),與那破土直上的新荀,形成了生與死、新與舊的強烈對比,不禁想起“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長江後浪推前浪”,“病樹前頭萬木春”等詩句。大自然新陳代謝,生生不息,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一種發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已使畫中的人文內涵,上升到意境的高度。

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前人畫竹多屬文人寫意,重在筆情墨趣,自由揮灑,不計細節。景收之畫竹,主要以工筆白描寫出,而在章法上,多是採取大特寫,滿構圖。工筆畫長於對細節的深入表現,滿構圖則充滿張力,使人有畫外無盡之感。這樣從表現方法上已於前人迥然不同。再就畫竹這一題材來説,竹的品種甚多,其生長環境、外貌特徵和性格亦各各不同,前人所畫不過數種而已。就如景收所畫這種原生態的野竹,古人更沒有畫過,因此也就沒有現成的表現方法和技法可以借鑑,這就需要探索和嘗試。景收的成功就在於:敢於探索和嘗試,而且通過探索和嘗試找到了一條前人不曾走過的自己的路。只要不斷地探索和嘗試,這條路就會越走越寬,走向更遠更高的境界。

2013年10月

魯慕迅

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45 字。

轉載請註明: 畫家趙景收作品欣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