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鉅野有一座“金山”,因金山大洞、秦王避暑洞、敕賜大明禪院等被世人熟知,來了遊客只知道拜佛了,卻極少有人瞭解,這是一個漢朝當了27天皇帝的劉賀給自己建的墓。
金山,海拔僅僅136米,號稱“天下之中第一山”,佛道兩教的勝地,位於鉅野縣核桃園鄉,屬泰沂山脈的切斷餘脈殘丘,傳説是泰山奶奶的姊妹山。
金山因地質構造的原因,雖然面積不大,但山中頗多石灰岩的溶洞,每個洞的造型和洞穴走勢都非常奇特,名字當然也讓人稱奇,如蝙蝠洞、麒麟洞、玉兔洞、金牛洞等。不過山南最奇特、最大的洞穴卻是金山大洞,曾有秦王避暑洞、大明禪院等別名,甚至香火還非常的鼎盛,只是這洞原來不是洞,而是時為昌邑王的劉賀給自己建的墓穴,佛祖供進了墓穴,你説這是佛祖要是知道了,會怎麼想?
金山大洞現狀金山大洞位於金山南峯的半山腰處,遠處看是看不到的,只能看到一座巍峨的金磚碧瓦的大雄寶殿,再下幾十個台階,是三座兩柱單檐彩繪的牌坊,左右匾額為金山寺,中間一個為“金山崖墓”四個大字,牌坊中間以白色的牆封堵了起來,上面寫着王玉柱題寫的“金山大洞”詩,有點像民間的影門。
牌坊正對山體的方向,一處彷如一刀劈開的整齊的山崖,寬約三四米的樣子,高有15米,崖谷裂縫前有一“金山漢墓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進入峽谷,垂直壁立的崖壁顯得更加高大,天空成了一條縫,山上的綠蔭探出又來遮擋,於是整個人都有一種壓迫感。
崖壁兩側有46幀摩崖石刻,是歷代官府告示或文人的墨寶,文化底藴深厚,盡頭有多處石室洞穴,也就是當初的墓室,正對墓道的洞穴上方有金代的“敕賜大明禪院”六個大字。如今的墓室中沒有空的,每一個都供奉了佛像。
金山大洞由來金山大洞非常有意思,門前的“金山漢墓羣”的碑刻,主墓室上方的“敕賜大明禪院”,今日墓室中供奉的佛像,彷彿記錄着這處廢棄的墓室的歷史演變。
瞭解金山大洞,要從西漢第位皇帝,也就是在漢朝位時間最短的“廢帝”劉賀説起。他是當時的昌邑哀王劉髆的兒子,四歲就成了第二任昌邑王,本來是與帝王無關的。不過歷史的命運是很神奇的,沒有兒子的漢昭帝駕崩後,因無子,幸運女神就降臨到劉賀身上,被召入朝廷,成了皇太子,公元前74年7月18日繼位,不過只當了27天的皇帝,8月14日因荒淫無度、不保社稷而被廢為庶人,被太后趕回了昌邑國,而且國也沒有了,成了山陽郡。也因為此,劉賀史稱漢廢帝。
注:昌邑國即今菏澤鉅野一帶,瞭解詳細的昌邑國與南昌的淵源,可以參閲老靳往期圖文《差點湮沒的南昌和昌邑的淵源,一處考古遺址,重啓名稱由來的爭議》。
從皇帝到王也不是了,劉賀的故事沒有結束,後來看起沒有野心,新皇帝感念其叔父地位,又封他海昏侯,去南昌養老了。所以如今享譽全國的考古工程“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大量與山東菏澤有關的文物,這是從王到皇帝,又到侯爺的劉賀,算是從故土收集的了。
劉賀在鉅野沒有留下太多的古蹟,根據當時的禮制,活着的時候就可以為自己修築死後的墓地了,所以他就在金山為自己準備死後的墓穴了。西面的墓道是廢棄的,因為傳説是因為發現了不祥之物,左側現存的金山大洞就是最後挖掘的真正墓穴,只是誰也想不到,昌邑王經過短暫的帝王之後,被弄去了江西南昌,這墓穴也就廢棄了。
當他在海昏侯的位置上死後,葬在哪兒也不被史書記載,從此這個短命的皇帝了無蹤跡。如果不是2013-2016年間的考古發掘,發現了他的墓室(海昏侯墓),劉賀的去向甚至成了謎。
金山大洞雖然是劉賀的廢冢,但是後人難以瞭解,傳着傳着就成了“秦王避暑洞”,一説是秦始皇駐蹕的洞穴,也有説是唐朝的秦王李世民征戰時在此避暑的,總之不一而足。
後來不知道哪位僧人在此建了金山寺,慢慢地這裏成了寺廟,金朝時期還被赦封為“敕賜大明禪院”,再加上金山景色極美,成了文人墨客推崇的地方,於是留下了眾多的文字在崖壁上,如今成了國寶。
金山大洞的輝煌在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戛然而止,一場大火把金山所有建築焚燒殆盡,金山的寺廟和文化也被隱藏了起來。
再後來,當地居民常常在此開採山石,如今我們再看到的金山,已經不知道小了多少,殘破了多少。
金山公園的重建1989年,金山所在的核桃園鄉,從嘉祥縣劃歸到鉅野縣,一年之後,金山開始了旅遊開發。殘破的山體生態得以慢慢恢復,自然景觀也再次恢復。
一把火燒掉的寺廟、道觀經過20多年的建設,也遍佈了山南山北,小小的山體上到處是恢弘的建築,多為依山而建,是不是根據史料所建,咱們也搞不清楚了。
山上的大雄寶殿、中華道觀、金山古塔雖然是現代所建,但卻吸引了周邊的遊客來此尋古,只是不知道,為何已經消失的大明禪院,現在被列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怎麼還能把佛像再移入洞中,畢竟這是昌邑王劉賀的廢冢,佛祖知道後會怎麼想呢?
壹點號老靳行色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