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閔行新閔路481弄小區裏,有一幢建造於上世紀初期,極富早期海派建築特色同時又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築,這座百年老宅不僅見證了閔行老街百年滄桑,也留住了其中許多珍貴記憶,人稱“項宅”。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項家宅院,邂逅一段“老閔行”的舊時光……
“最會凹造型”的老建築
項家宅院佈局獨特,建築風格新穎別緻,為閔行區境內僅見。院內主體建築為兩棟二層樓房,樓宇間佈局略呈“L”型,以天橋相連。
主樓為兩層對稱式西式小樓,座西朝東,類似為傳統的一正兩廂佈局。外立面輪廓為“凹”字,立面採用外百葉內玻璃窗的雙層窗,入口門上裝飾有彩色玻璃。小青瓦屋面,瓦下鋪望磚,屋脊為紅色機平瓦。外檐腰線線腳下有水刷石的裝飾帶。正立面中間內凹處建有以磚砌圓柱支撐的小陽台,兩側為立面前凸帶稜角樓,正面門窗均拱券頂,整樓為青磚清水外牆,樓前小院大門額牆上浮雕花卉紋。
副樓位於主樓西側,為中西結合的條形帶長廊的兩層樓建築,沿院牆有輔助用房。底平面呈長方形,正面上下皆為長廊,二樓走廊原有花式鐵護欄,廊檐下為弧形雕花掛落,青磚清水外牆,鑲紅磚水平帶飾,硬山頂,青灰小瓦屋面。樓前圍磚牆小院,東側有輔房,西側為長廊,南面圍牆轉角處兩端建有角屋。副樓東側輔助用房廊道拱券十分優美,每一塊磚都經過細細打磨,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舊貌新顏更有型
修繕前後對比
2000年9月,項家宅院被公佈為閔行區文物保護單位。歷經百年風雨及人為改動,至閔行老街改造之時,該建築已滿目瘡痍,甚至局部有坍塌跡象。為保護這座具有歷史特色的宅院,2012年起,閔行區着手對項家宅院進行全面修繕。
修繕前後對比
為了能完整恢復項家宅院的原貌,保留閔行老街的文化底藴,修繕過程中,工作人員始終遵循尊重史實、修舊如舊的原則,使用武康石、小青瓦等建築原材料,恢復了建築整體圍牆、門頭原貌,大門也恢復為實木鐵扁擔、鐵搖梗門。屋面原本滲漏嚴重,後重新鋪設了瓦片,增設防水卷材,鋼絲網水泥砂漿層等加固防水層,有效提升了建築的防水效果。主樓一層地板、入口地面也分別使用實木和老式彩色地磚恢復原貌。至2014年9月底修繕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中西融合海派型
項宅的建造者為當地歷史文化名人項文瑞、項鎮方父子。項家原是徽商,以經營茶葉為業。後項鎮方投身實業,先後辦過油墨廠和火柴廠等企業,被當時人稱為“火柴大王”。
國學與西學的教育及從業背景讓父子二人在建造宅院時都帶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影子。1924年始建的後院面南樓房,二樓圍花式鐵護欄,廊檐下飾鏤花弧形掛落,樓前有一片小庭院,格局新穎,外觀別緻,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築。
1935年項鎮方又將書房小屋的屋面改建為水泥平台,項家宅院這才全面建成。位於當時有“小上海”美譽的閔行鎮(現為閔行區江川路街道),項家宅院無疑也是海派文化的一個縮影。
新時代的功能轉型
修竣後的項家宅院,恢復了昔日的風采,以其獨特的院落佈局、別緻的西式風格和精湛的建築工藝,成為民眾學習和賞鑑優秀歷史建築藝術的好去處。2015年,在社會多方支持下,為了更好地彰顯和傳承地域文化,項宅來了一個華麗轉身——闢為“閔行老街展覽館”,向公眾免費開放。
內設“實業報國”“黃浦門户”“羣賢畢至”“市郊首鎮”等諸多版塊,同時對添置的14米長老街實景浮雕、百年前石碑、滬閔路通車等歷史資料進行合理布展,儘可能地還原了閔行老街的歷史風貌,集中展示着老閔行的過往變遷。
開放時間、門票、預約方式
地址:新閔路481弄29號(星河景苑小區內)
交通:地鐵5號線江川路站2號口出,向南步行500米。
門票:免費
預約方式:電話預約(團體需通過電話預約,個人無需預約)
預約電話:54756369
周邊打卡點
01 閔行濱江公園
公園以公共綠地為定位,面積約為3.7萬平方米,打造符合社區居民生活、休憩、體鍛於一身的開放式公園,也為社區文化活動提供場地和空間。
開放時間:全天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滬閔路與建設路交叉口
門票:免費
02 古藤園
古藤園是一處古典園林建築。坐落在上海成陸前的古海岸沙岡之上。原址曾是一鄉間集鎮,因有明代詩人董宜陽手植的古紫藤而得名,俗稱“紫藤棚”,佔地面積4948平方米。於1999年12月對外開放。
地址:閔行臨滄路148號
門票:免費
03 老閔行歷史文化陳列館
展館陳列面積420平方米,分設“申江門户,水陸要津”、“農商雲集,經貿重鎮”、“羣賢畢至,書香傳世”、“見證奇蹟,共建偉業” 等展區,以大量歷史圖片、珍貴實物、地方文獻、視頻圖像以及採用實景再現、意境繪畫等方式,展示今江川路街道地區的歷史文化概貌。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00--11:00,下午1:00--4:30
地址:閔行區鶴慶路366號(江川文化館1樓)
門票:免費
周邊旅遊線路推薦
項家宅院→古藤園→老閔行歷史文化陳列館→閔行濱江公園
資料:樂游上海
編輯:毛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