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APP訊 : “嘗試一下你能做的最驚世駭俗的事吧,震驚自己。”在微 博上寫下這番話之時,“悶頭做事”的第一代網絡作家路金波在疫情期間的確在做一件“動人心魄”之事。
深交所官網近日披露了果麥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果麥文化”)的招股説明書,擬在創業板上市。將發行不超過1801萬股,並計劃募集資金3.5億元。
招股書顯示,果麥文化董事長路金波直接持有公司32.6235%的股份,在主要股東中,經緯創達、普華天勤、華蓋映月、淺石金麥和淺石創投為私募投資基金,博納影業、浙江傳媒作為戰略投資者分別持股9.25%和2%。
與當年的華誼兄弟(300027.SZ)相似,果麥文化也引入了“明星人物”。招股書顯示,果麥文化由路金波和韓寒母親周巧蓉共同發起創立。周巧蓉目前位列果麥文化第八大股東。此外,第六大股東果麥合夥為果麥文化員工和合作作家持股平台。在果麥合夥人名單中,有易中天、張皓宸、李繼宏等多位知名作家或其親屬。
消息一出,鮮少人去預測財富自由的作家身家在未來會翻幾番,喧譁聲中更多是爭議,是為“明星捆綁組局的市場手段”捏把汗。
2009年上市的華誼兄弟就譜寫了影視明星的富豪羣像;2017年,隨着另外一家民營出版公司上市,作家安妮寶貝當時所持股份市值也超千萬元。但商海沉浮,迅猛擴展、偏離主業的華誼兄弟如今債務纏身,而安妮寶貝榮登作家富豪排行榜榜單的最好成績還是在捆綁上市前;當然,這個略顯沉悶的季節裏,也有人試圖尋找第一、第二梯隊的“人氣作家”,繼續征戰資本市場,試圖讓作家成為新一撥富豪新貴。
一波三折的文化商人
“忙到心慌。”遞交上市招股書後半月有餘,路金波的微 博中卻沒有太多興奮感。畢竟,面對移動互聯網知識服務崛起,傳統出版業要“掘金”知識服務並不容易,即便是有着諸多標籤的路金波,也是一波三折。
1997年,PC互聯網早期,網絡文學的連載模式依託BBS興起,路金波辭去房地產公司工作,在西安一家互聯網公司任職。工作之餘,他以“李尋歡”為名活躍於各個文學論壇,曾寫作《迷失在網絡中的愛情》、《邊緣遊戲》,與“寧財神”和“安妮寶貝”並稱原創文學網站榕樹下的“三駕馬車”,蔚為第一代網絡文藝青年代表人物。2002年,互聯網泡沫中,平台解散,一部分股權賣給貝塔斯曼,成立“貝榕書業”,主營線下出版,留下來的路金波勢必要成為“火眼金睛”的順勢者,他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韓寒。這一年,他用幾千元的價格拿到韓寒的小説漫畫權。
2005年,路金波再次找到韓寒時,簽下他的第四本書《一座城池》,首印50萬冊。此後,韓寒出版的12本書的幕後推手都是路金波,加之安妮寶貝、石康等暢銷作家的簽約與包裝,路金波漸漸褪去“李尋歡”的江湖俠氣,成為了知名的出版人。
但貝塔斯曼終退出了中國的圖書市場,合同到期的路金波與遼寧出版集團旗下的萬卷公司合作成立了“萬榕書業”,當時並被視為中國當代最重要的文學出版力量。
儘管有韓寒、安妮寶貝、石康、王朔等一批知名作家跟隨,但新公司發展並不順利。
因為萬榕書業的窘迫,2012年,遼寧出版集團與路金波簽下“分手”協議。
沉寂三月後,路金波復出正式創業,果麥文化於2012年6月6日成立運營,定位於“城市新興中產階層”,提供中高端的綜合文化產品。此次,路金波不僅通過股權讓自己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並簽約易中天、張怡筠與韓寒等作家,構成了不同領域的“金字招牌”矩陣。
招股書顯示,果麥文化所出版的版權圖書中,最為暢銷的除了《易中天中華史》,就是蔡崇達的《皮囊》、張皓宸的《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韓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和瑞典圖書《外婆的道歉信》的中文版。
易中天、韓寒和李繼宏三名作者在2017年至2019年一直位列果麥文化的前五大版權供應商。三年間,果麥文化分別向韓寒、易中天和李繼宏支付了2236.87萬元、1796.19萬元和846.83萬元的版税。毫無疑問,三人的圖書佔到了果麥文化發行的版權圖書銷量的很大一部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華誼兄弟對於馮小剛的依賴,像是雙刃劍。而韓寒、易中天、李繼宏在一定層面支撐果麥文化在市場上有好的表現,但空間會有多大?
懸疑作家韓駿曾與路金波探討過“捆綁”明星模式,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資本市場,這樣的捆綁並沒有問題。最為關鍵的是,隨着以文學、動漫、影視、音樂等多元文化娛樂形態組成的共融共生的泛娛樂生態系統初步形成,作家創作的空間會越來越寬。
此外,具有代表性的財經作家也試圖在資本市場找到發展的答案。
中國證監會官網在6月中旬公示了一份《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備案公示文件》。文件顯示,實控人為吳曉波(財經作家)、邵冰冰夫婦的公司——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巴九靈”)正在接受IPO上市輔導,輔導期約為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
在2019年,巴九靈曾嘗試通過全通教育(300359.SZ)的收購計劃曲線上市,然而招來監管機構問詢後很快計劃終止。
誰能撐起IP產業鏈條夢想?
第三方機構調研數據顯示,至2018年,我國泛娛樂核心產業規模已達到7028.87億元,同比增長17.45%。主要細分領域中,遊戲和文學作為IP產業鏈的核心源頭。
網絡文學才是近些年IP產業鏈的絕對主角。
2015年,由熱門網絡文學資源改編的作品已經佔據全網、電視劇播放量前十排名的一半。這讓各方意識到,網絡文學也是流量入口,資本開始大舉進入。各大影視傳媒公司與騰訊、百度、阿里等互聯網企業相繼加入網絡文學戰場,幾大平台將排名前30的作品搶購一空,各家都在儲備網絡文學IP,從而進入泛娛樂全產業鏈開發階段。
資本的瘋狂讓網絡小説版權一漲再漲。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鬼吹燈》系列在2008年的影視改版權在百萬元左右,到2017年,其估值已高達1億元,此時網文IP中頭部作品的版權普遍價格在5000萬元,不知名的作者叫價也在幾百萬元。
由此,唐家三少、天蠶土豆等網絡作家通過版權收入成為富豪新貴。
與熱鬧的網絡文學相比,近年主流文學作品影視化成功的只有寥寥幾部,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莫言和陳 忠實小説改編的《紅高粱》和《白鹿原》。
峯迴路轉。在各大平台重金拿下版權項目幾年後,網絡文學IP的問題出現了。
一方面,平台買入版權,固然可以吸引用户、佔領市場;另一方面,版權變現變得艱難,每年成功開發的IP寥寥無幾,絕大部分仍然封存在版權方的版權庫裏。
各大平台開始“精品”戰略,通過投資、版權、廣告等利益分成多種組合模式,支持優質產品的出現,從而加大一眾知名網絡作家與平台的黏性。如此,網絡作家的“頂端精英”多被網絡文學平台所“籠絡”。
但“精品”文化的需求又促成了“主流文化”的迴歸。
事實上,被劃為主流文學範疇的韓寒小説在2014年進行了影視化嘗試,三部電影收穫了近34億元票房,口碑有高有低,都算不上最佳。但韓寒已經算是“主流作家”中的佼佼者。而博納影業((NASDAQ:BONA)參與了《後會無期》和《乘風破浪》的投資。至少在韓寒的項目中,果麥文化已形成用户、流量和IP變現的閉環。
但一個韓寒是不夠的。
從招股書來看,果麥文化IP衍生與運營業務規模較小,報告期主要基於擁有的版權資源和內容策劃能力開展了影視劇改編授權、麥基研討會以及策劃服務等業務,涉及的版權作品主要包括《回答不了》《白色城堡》《故事》等。公司正在開發《浮生六記》聲音劇、《皮囊》話劇等項目,其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89%、1.71%和0.84%。
如果路金波能夠突圍成功,果麥文化擁有五六位“韓寒”,加上“明星學者與作家捆綁”的模式,勢必會引起巨大震動。知名作家會通過股權獲得更多話語權,還是通過分成獲得一定利益,將是不難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