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愛德華阿比曾在阿切斯巖拱地區遊歷,他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放眼望去,荒野上密佈着鐵鏽色的拱形砂岩和鰭狀的山丘。“這裏是地球上最美麗的地方。”他在日記裏寫道。他的日記後來以《沙漠中的寶石》為名出版。
小到足以在一天內進行探究,大到足以感受荒野的蒼涼,上百平方千米面積的阿切斯巖拱的名字是由這兒獨一無二的大量的自然岩石孔穴而得來的一這裏的岩石孔穴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都要多。這裏有2000多個自然拱頂,其大小從直徑只有1米的隆起孔穴(這是孔穴可以被稱做巖拱的最低標準)到從一端到另一端有91.8米、已與自然融為一體的世界上最大的巖拱。
這裏擁有大量巖拱的原因是因為鹽分的存在。科羅拉多高原的岩層由遠古時代海底的沉積物組成,富含鹽分。隨着沉積物的日積月累,岩層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些岩層慢慢發生了形變。粉沙狀的岩石開始像熱油灰一樣流動,較厚的岩石層逐漸變薄,而較薄的岩層則從地表隆起。儘管阿切斯石拱地區雨量極小,但正是這些雨水塑造了這裏的地形。雨水和融水使凝結砂岩的黏合物分解。
在冬季,岩層中的水受冷結冰而膨脹,使岩石顆粒和薄片脱落,出現了孔洞。隨着時間的流逝,水、融雪、霜和冰滲入的侵蝕使孔洞的形狀進一步擴大。最後,孔洞中的大塊石頭脱落,石拱形成。
巖拱高聳在光禿禿的、平滑的砂岩上,這些砂岩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微黃或鐵鏽色的光輝。砂岩形成於數百萬年前,零星的矮松或紅松點綴在砂岩上,它們紮根於岩石碎裂所形成的土壤中。
從4月到10月間,巖拱所在的荒野到處都盛開着五彩繽紛的野花,這些野花依靠融化的雪水或是夏季降雨的滋潤茁壯地生長,不浪費每一縷能夠享受到的陽光。這塊表面上的荒蕪之地同科羅拉多高原其餘部分一樣,是沙漠動物的家園,從眼鏡蛇到美洲獅到收穫蟻,無奇不有。
同科羅拉多高原上大部分地區一樣,阿切斯巖拱地區在夏天十分炎熱,白天温度通常在38℃以上,到了冬天卻寒風刺骨。
春秋兩季的氣温適中,但是春天的風會吹起沙塵暴,秋天就有可能降大雪。荒蕪、乾燥—一儘管如此,其自然景觀仍然使人陶醉。如同愛德華·阿比在《沙漠中的寶石》中所説的:“在這閃耀的荒蕪中,在這乾旱的酷熱中……所有的一切都在後退……在這金色的沙漠上,消除一切想法,遠離塵世的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