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鐵牛”現黃河,每一個有70多噸重,為何專家不敢挪動?
有這麼一副對聯人們耳熟能詳,叫做“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嘆炎黃傳承博大精深”。這一副對聯足以説明我們中國的文化歷史之悠久,文化的傳承之深遠。身為現在的我們主要是靠着歷朝歷代的史書典籍和古代的文物來了解歷史的,所以説,文物的挖掘,史書的研究就對了解歷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璀璨的中華文化
為了能夠更好的還原我們古代的生活,讓我們能夠更好的瞭解歷史,傳承歷史,無數的考古學家們都投入到了文物的挖掘和研究中,至今已經有成千上萬斤件文物被挖掘出來,擺放在博物館供人們欣賞,同時也便於專家們進行研究和保護。這些文物不但價值連城,而且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對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對中國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文物的保護顯得極為重要,這也是我們的考古專家們極為看重的一點。
經過專家們的仔細推斷和閲讀大量的文獻,並且經過了多次的集體討論,專家們一致認為,這四個鐵牛就是中外聞名的開元鐵牛,鑄造於唐代,又因為其主要的原材料是鐵,所有又被稱為“唐代鐵牛”。
在唐代時期,鑄造身形如此龐大的鐵器就已經是非常的困難了,再加上這個鐵牛,雖然只是用鐵鑄造的,但是卻非常的栩栩如生,眼睛非常的有神,看起來就像是一隻真正的牛在岸上一樣。不僅如此,這四隻鐵牛不僅非常的形象,而且在每一隻鐵牛的前額頭上就刻有精美的花紋,而且每一隻的花紋都不一樣,簡直讓人們為之驚歎。
後來,專家們翻閲了黃河氾濫和治理的相關資料,發現黃河雖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是,由於流經黃土高坡,所攜帶的泥沙,經常會在中下游沉積,導致黃河的水位抬升。再加上黃河流經在我國的北方地區,温帶季風氣候導致我們北方地區的旱季和雨季十分的分明,導致在雨季的時候黃河的水流經常會氾濫成災。由於是各種的自然條件所導致的災害,所以人們在歷朝歷代都會因為黃河的治理問題而頭疼不已,即使是在大唐盛世也並不能避免。
一方面可以起到防止水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固定一下橋頭橋尾。在當時這8只鐵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有了它們之後,黃河的水患的次數大幅度的減少。但是,隨着朝代的更迭,人們治理黃河的方法也越來越多,黃河治理不再是困擾人們的問題,人們很少會受到黃河氾濫的災害。於是這8只鐵牛就漸漸的被人們遺忘,逐漸的淹沒在了黃河的泥沙之中,一直到上世紀的80年代也就是1989年才被考古學家們從黃河中挖掘出了其中的四隻。
我們都知道,一般文物挖掘出來會被經過處理之後放到博物館,供人們觀賞,瞭解歷史,也有利於專家們進行打理和研究,防止損壞。我們都知道,鐵器過多的暴露在空氣中就會很容易生鏽,尤其是在潮濕的環境下,是極為容易生鏽的,按理説,專家們應該對鐵牛進行保護的。但是這四隻在當時立下汗馬功勞的鐵牛卻並沒有被放到博物館進行保護,而是直接就放在了它們被發現的那個黃河邊上,這又是為了什麼呢?
考古專家們表示,他們不敢挪動。沒有把鐵牛放在博物館保護,而是將其直接放在黃河邊上,是因為現在的條件所限制,專家們並沒有確定到底應該如何對它們進行更好的保護。由於鐵牛是鑄造於唐代,再加上幾百年黃河水的沖刷和腐蝕,多少會有些脆弱,再加上這些鐵牛的身形過於龐大,非常的重,很難妥善的運輸。如果強行使用吊車和貨車對鐵牛進行運輸,很容易就會對鐵牛造成不可恢復的二次損壞,所以專家們決定在找到萬全的方法之前,不會對鐵牛進行挪動,就在黃河邊進行就地保護。
雖然鐵牛一直存放在黃河邊上,但是我們不得不佩服我們古人的智慧,這些鐵牛雖然又經過了這幾十年的風吹雨打,不但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壞,甚至因為經過了雨水的沖刷之後,鐵牛原來從河道里帶出來的泥沙都已經洗刷乾淨,顯得更加的熠熠生輝。專家們發現就地保存並沒有損壞鐵牛,就決定不再做任何的干預,就讓這鐵牛繼續守護着人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