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冬天 一個愉快的冬天 聽維瓦爾第《四季》之冬

説到威尼斯,古典音樂愛好者腦子裏想起的一定是維瓦爾第和他的《四季》。從緯度上來看,威尼斯大概與中國的大連差不多。作為意大利北方的海濱城市,由於被亞得里亞海環抱,冬日濕冷的威尼斯氣温也會徘徊在零攝氏度附近。算不上地凍天寒,但夜晚下起雪來,也頗有些蕭瑟之意。

這就是冬天 一個愉快的冬天 聽維瓦爾第《四季》之冬

説到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它並不是創作於威尼斯,而是緯度差不多的倫巴第的曼圖亞。1717年維瓦爾第受聘去那裏擔任樂隊總監。曼圖亞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中心,也是詩人維吉爾的故鄉,四面環水的中世紀古城,郊區繪有精美壁畫的古羅馬風別墅,歷來有“人間樂土”之稱。在莎士比亞筆下,它是羅密歐的流放之地;之後在威爾第的歌劇《弄臣》中,這裏又成了宏大敍事的背景。鄉下風景秀麗,這讓維瓦爾第心情大好。1725年,作曲家50歲左右的時候,寫了這個系列的小提琴協奏曲共12首。原來的題目是《和聲與創意的競爭》,出於商業需求,出版的時候前四首稱為《四季》,分別標明瞭春夏秋冬,並配以拉丁文詩句。這四部協奏曲後來成為維瓦爾第最著名的作品。四部作品均採用三樂章協奏曲形式(也可以看作是較早的標題音樂),不僅按照給定的音樂配上十四行詩,而且還運用了不少描寫手法。維瓦爾第在樂隊全奏與獨奏交替形成的復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標題的內容。簡潔的形式,突出的主音音樂,旋律上的中性主題,小步舞曲的最後一個樂章,都可以在維瓦爾第的作品中找到。在維瓦爾第之前,還沒有人以標題音樂的方式譜寫過協奏曲。

《四季》以《春》的第一樂章最為著名,音樂用快板展開輕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聯想到春天的綠葉青葱。《夏》出乎意料表現出夏天的疲乏與倦怠,而《秋》描寫了狩獵的號角與收穫季節中,農民慶祝豐收的快活景象。而維瓦爾第筆下的《冬》則描寫了人們走在濕滑的冰上戰戰兢兢滑稽可笑的模樣,當然也少不了愜意地圍在爐旁,眺望窗外景緻的場景。第一樂章開始,小提琴上的顫音生動地表達出冬日的“顫抖”,獨奏小提琴飛速的琶音和音階,描繪了瑟縮的寒風。一長串強勁有力的和絃讓人彷彿是在模擬快速的奔跑與跺腳。第一樂章結束的時候,快速的碎弓説明牙齒在咯咯打顫。傳統的中間樂章如歌般地徐緩,小提琴的悠閒,讓人聯想到雪融之後,窗外雪水的滴答聲,獨奏小提琴流暢的旋律,抒發了爐火旁安心寧靜的滿足。末樂章,一長串滑行的樂句描寫在冰上行走的情景,猝然而來的音階和跌跌撞撞的碎弓運行,就像是小心翼翼的人突然跌倒,而激烈的音型或許代表了裂成碎塊的冰。獨奏小提琴奏出一條直瀉而下的音階,似乎有人跌進了冰窟中。而過了不久,人們安然無恙地返回到室內,把“風神的戰鬥”拋在了户外。

為了讓聽眾有“音畫對位”的感受,維瓦爾第還細心寫了十四行詩。如此津津樂道的描繪性細節傾注於晚期巴洛克的協奏曲之中,從而把這一形式推向了最為輝煌的頂峯。有關冬日的文字描寫雖然並沒有什麼文采,但也算是惟妙惟肖了:

人們在凜冽的寒風中、

在沁冷的冰雪裏不住發抖。

靠着來回踱步來保持體温,

但牙齒仍不住地打顫。

在滂沱大雨中坐在火爐旁度過

安靜而美好的時光。

小心翼翼地踩着碎步前進,

生怕一個不留神栽個筋斗;

有時在冰上匆匆滑過,

跌坐在雪上,來回地跑步玩耍。

直到冰裂雪融的時刻,

聽見温暖的南風已經叩響

冷漠的冰雪大門。

在協奏曲總譜最後的七個小節上,維瓦爾第這樣寫道:

這就是冬天,一個愉快的冬天。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曹利羣

流程編輯:U065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0 字。

轉載請註明: 這就是冬天 一個愉快的冬天 聽維瓦爾第《四季》之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