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水更清 錦江春色更迷人

由 士振文 發佈於 休閒

市民來到五岔子橋上一賞陽光下的錦江美景 成都日報記者 胡大田 攝

錦江春色來天地、錦水東流繞錦城。

優質的水生態環境,是成都一張靚麗的名片,到美麗的河邊休閒娛樂,也是不少成都人假日的首選。

時值春節,錦江兩岸的綠道和景觀道上人流如織,老人們在河邊的長椅上喝茶聊天,孩童們則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嬉戲打鬧。河面上,還有白鷺展翅翱翔……

“十四五”時期,成都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一項便是生態惠民示範工程,要以青山為底、綠道為軸、江河為脈,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屆時,成都的水將更清,錦江的春色也將更加迷人。

現在

水生態帶來更好休閒環境

魯家灘濕地公園緊靠金馬河,四周植物種類繁多,掩映交錯,空氣甘冽清新,是眾多昆蟲、鳥類的良好棲息之所。陽光照耀下,寬闊的水面波光瀲灩,羣羣野鳥在水中嬉戲,微風拂過,綠道上的遊人歡笑陣陣,一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美。

人羣中,家住温江的李曉正和自己的孩子打羽毛球,“魯家灘環境不錯,我平時就喜歡到這裏的綠道跑步。現在是假期,正好把孩子也一起帶過來,也讓他接觸一下這裏的大自然。”

春節期間,錦江生態帶天府新區正興段也吸引不少市民,人們鍛鍊、散步,還有不少人拿出手機記錄下幸福的瞬間。“為了讓居民能在假日享受美麗的水景,我們在春節前夕特別組織了義務志願巡河活動,讓大家一起愛水、護水、保水。”天府新區正興街道相關負責人説。

雖然還在加緊打造中,東安湖優質的生態環境已吸引來成羣結隊的鳥兒:大大小小的野鴨在湖面緩緩遊過,更有隻只白鷺悠閒站立水中。“在東安湖建設過程中,我們堅持生態修復與湖水蓄水同步進行。”東安湖公園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介紹。

記者看到,經過數月的生長,東安湖底,各種水生植物科學分佈種植,隨着水波盪漾開來;岸邊,各類綠植也叢叢生長,既美化了景觀,又對水生態起到了重要修復作用。記者相信,當東安湖正式對外開放後,必將成為成都又一處賞水的勝地。

事實上,市民們能收穫到越來越多的美景,與成都水環境不斷改善密不可分。資料顯示,近年來,全市地表水水質總體由2016年的“輕度污染”提升為“優”。水環境質量斷面優良水體率自70.5%提升至95.4%;8個國省控斷面優良水體率自25%提升至100%(Ⅱ類水質斷面2個,Ⅲ類水質斷面6個),其中,國控黃龍溪斷面年度水質自有監測記錄以來首次達到Ⅲ類,水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高質量完成,“十三五”圓滿收官。

未來

水與城市將無界融合、共融共生

“綠色生態是城市最優質的資產和最鮮明的底色,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然選擇。”成都市水務局主要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他們將構建成都水務“1 1 6 N”戰略格局,構建綠道藍網、天清氣朗的城市新形態,為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提供水務支撐。

堅持以“天府藍網”建設為目標(1個目標),將深入貫徹“青山綠道藍網”營城理念,以場景營造思維謀劃濱水空間,依託河湖水系脈絡和岸線空間,提升水資源要素品質和水生態價值品位,打造充滿創新活力和文化底藴的藍網空間,推動水與城市無界融合、共融共生,塑造天府水文化特色品牌和幸福河湖中國案例。

堅持以“供排淨治”一體化改革為主線(1條主線),將持續補強水務基礎設施建設管理運維短板,堅持全要素一體管理、全方位考核監管、全過程智慧管理,按照全生命週期和全過程管理理念,對全域供水、排水、淨水、治水實施閉環管理,構建覆蓋水源地、水廠、用水户、排水户、污水收集、城市排澇、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河湖水生態治理的系統管理體系,加快形成一體化的政策法規、技術標準和水務規劃體系,構建行業監管一體化機制,建立項目投建管運一體化機制,加快推進設施集約化、規模化運維。穩步推進“5 1”區域、天府新區和東部新區“供排淨治”一體化改革試點。

堅持以“六水攻堅”為支撐(6大支撐),加快實施繞城內污水治理等專項行動(N項行動),全面建設節約高效合理的供水體系、全收集全輸送全處理的排水體系、水清岸美宜居的水生態體系、安全可靠完善的防洪體系、創新現代智慧的水務管理體系和多樣自信繁榮的水文化體系。(成都日報記者 白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