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走進翁丁佤寨,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當地人至今還住茅草屋!

由 湯生 發佈於 休閒

相比於千篇一律的城市風景,我更鐘情於在大自然放飛自己,讓思緒隨風飄揚,洗滌自己的靈魂,去尋找那些不曾被人發掘的風景,也是旅途中最有意思的地方,那一刻的小成就感也能讓旅程來到更開心,在雲南旅行期間,就發現了一處少為人知的村寨,翁丁佤寨。

可能過慣了城市生活,當我走進翁丁佤寨,不管是當地生活方式,還是佤人的生活理念,都給了我不小的觸動。

翁丁佤寨位於雲南滄源縣西南,毗鄰中緬邊界,距離縣城中心區約有40多公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邊陲少數民族部落,不同於雲南麗江、大理等知名地區,滄源算是比較小眾的地那個,用鮮為人知來形容不為過,翁丁佤寨也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景區,當雲南其它少數民族村寨相繼被改造成旅遊景點時,翁丁佤寨則保持着長久以來的原生態,傳承了有4000多年的佤族完整文化,就連當地人至今還是住在茅草屋中!

正是這原始且古樸的魅力,吸引了我,到此探尋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

被國家地理雜誌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翁丁佤寨地處雲南偏遠地區,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暢,在解放前很長一段時間處於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階段,即便是解放後逐步過渡到現代社會,依然還是留下了許多原始社會的痕跡,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原始部落模樣。

最震撼我的是,翁丁佤寨的房子,是真正意義上原始的茅草屋,沒有一絲一毫的現代工業痕跡,我猜很有可能是純手工打造,這要是放在現代城市中是難以想象的,村寨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建築樓梯入口朝向寨心,整個寨子形似大椅子,周邊有連綿的大山相圍。

村落建築風格統一,為全木結構茅草房,分為幹欄式和落地式兩種,民居落地房、幹欄式房屋及附設建築糧倉房、木鼓房、撒拉房、梅依吉祭祀房以及寨門等建築構成佤族完整的房屋建築體系,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翁丁村內主要道路呈八卦狀,總體道路格局從主路至巷路呈現自然肌理,形似葉脈,佤族幹欄式建築與其他民族的幹欄式建築最大的區別表現在屋頂兩側的叉叉,故佤族的幹欄式民居也叫“叉叉房”。

在佤族的風俗中以黑為美,在每年的五月都會舉行一場盛大的摸泥黑活動,把泥巴摸在每個人臉上,代表祝福和吉祥!如今,佤寨大部分人都在寨子外建了新居,老佤寨不僅僅是佤族人生活的地方,也是政府扶持的旅遊景點,當地人的生活並沒有因為遊客的到來被打擾到,依然處在怡然自得生活節奏中,眉心一點黑或許代表着佤族摸黑的傳統,讓每一個來佤寨的遊人都得到祝福。

佤寨中的佤族婦女也是“民風彪悍”,基本人手一個長煙袋,而寨子男人們卻抽的還是紙煙,她們閒着的時候,熟練地往煙斗裏塞上煙絲,用打火機點燃,深深地吸上一口,而後吐出一口濃濃的煙霧,吞雲吐霧的熟練模樣,一點不比男同胞遜色。

原始的村寨原始風光,伴着清晨的炊煙裊裊,人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是最有味道的人間煙火。

看過翁丁佤寨,不禁在心中反思,當地人的生活簡單到不能再簡單,臉上也是長帶着笑容,城裏人的各種情緒在佤族人臉上似乎找不到,眼中透露出的單純,既讓人心疼,又讓人羨慕,離開翁丁佤寨已有一段時間,在網上看到村寨遭遇大火的消息,震驚之餘又是慶幸,我看過這裏最好的一面,已經變成美好的記憶保存在我心中,希望翁丁佤寨渡過難關,早日復建,讓更多人瞭解到佤族文化。

不知你對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有什麼不同的看法?你會去看一看這種原始村寨嗎?可以把你的想法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