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街較為完整地保持着明清時期的傳統格局和風貌,遠遠望去,翹街一排排風火牆,一座座四合院,一個接一個錯落有致。
黎平翹街景區位於黔東南黎平縣城所在地德鳳鎮,因翹街主街中段下凹,兩端緩緩翹起,故稱“翹街”。因它的形狀,它也被稱為“扁擔街”。
街主街道中軸線為白石板鋪就,兩側則用青石板鋪成,邊緣靠建築物處用白石鑲砌為排水溝,翹起的兩段部分斜坡為條石砌台階。
翹街主要建築物呈徽派建築風格,蔣家大院、周氏宗祠等經典傳統院落錯落有致。漫步街巷,猶如穿越時空,置身明清時期的江南古鎮。
風火牆上翼角飛翹,牆上的彩繪精美細膩,房屋的門窗裝飾,圖案古樸,煙雨濛濛,我們彷彿遊走在一幅真實版明清時期的“清明上河圖”中。
明初開埠以後,翹街商賈雲集,官兵、漢侗各族陸續進城,商品交易成為一種普遍的習俗。正德時期,湖廣木商進駐黎平收購木材,銷往全國各地。
藉助木材貿易,形成了全國知名的“苗杉”品牌。黎平豐富優質的林木資源為侗鄉人民換取了大量的白銀,培育了獨特的銀飾文化。
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眾多的貿易機會,吸引着各地的商販前來,在翹街定居興業、開設商號。從保存下來的建築羣、牌匾和商號來看,當時翹街店鋪林立,成為南侗地區的商品交易中心。
今天這條街的主要經營類型是書畫古董、旅遊商品、民族工藝品、傳統工藝製作銷售為主,依然是黎平周邊地區的商品集散地。
翹街還有黎平會議會址、黎平會議紀念館、黎平兩湖會館、等20多處文物建築和數百户民居。
黎平會議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召開的地點正是在翹街上一家商鋪裏面,現在會議舊址已經打造成翹街的的核心景點,可以免費參觀。
1934年底中央主力紅軍血戰湘江,以慘重的代價突破了敵軍的第四道封鎖線。此時,紅軍內部籠罩着悲觀的情緒和分散打游擊的思想傾向。
紅軍攻佔黎平後在這裏召開會議,重新確定了部隊的前進方向,糾正了博古、李德的錯誤方針,是中國革命歷程中的偉大轉折點。
黎平少寨紅軍橋,這座木橋是1934年12月紅軍長征路過上少寨時,與當地羣眾共同搭建的,故名“紅軍橋”。
八舟河幾乎年年要漲大水,而木橋也常被大水沖垮。為保護紅軍橋,幾十年來,當地羣眾每年都要自發對木橋維護整修。
如今,這座橋仍然是上少寨幾百位村民進出村寨的唯一通道。橋下碧波盪漾,岸邊村婦岸邊洗菜,青山和綠水,藍天和朝霞,共長天一色,確是一幅八舟河畔的風光美景。
黎平還有一座天生橋,它就是因岩層侵蝕而形成的天生橋,這座純天然的天生石橋,結構精緻、拱底光滑、拱頂岩層非常規整,不得不讓人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黎平天生橋,全長達256米,橋寬118米,拱高36.6米,拱頂岩層厚40米,跨度138.4米,大橋雄偉壯觀,氣勢宏大,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橋,絕無僅有!2001年1月15日,黎平天生橋還獲得吉尼斯世界之最的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