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謠言製造者本人,你永遠不知道謠言這把邪惡的斧子,砍向的下一個目標是誰。這不,黃山的標誌迎客松也無辜躺槍。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迎客松,竟被自媒體説成是一棵塑料樹,而且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死去了。時間甚至具體到哪一年,人物有名有姓,故事編排有序,濃濃的考據風,大有不容人不信的架勢。
可是,再精心的謠言也不過是謠言,經不起輕輕一戳。10月22日,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就網傳“迎客松為塑料樹、假樹”等不實信息發佈澄清聲明。眾所周知,迎客松是中國人民熱情好客的象徵,是國家名片之一。黃山風景區保護管理部門一直以來對迎客松實行嚴格、科學的保護,自1980年12月開始實行迎客松專職護理員制度,至今已至十九任。此外,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每年邀請國內知名專家為迎客松進行一到兩次定期“體檢”,迎客松目前長勢良好,各類監測指標正常。碰瓷迎客松,是對所有“守松人”的褻瀆。
黃山歸來不看嶽,迎客松後更無松。謠言之所以選擇迎客松,與黃山的奇秀俊麗,特別是迎客松的名氣,有直接的關係。迎客松舉世聞名,在人民大會堂,就有兩幅以黃山迎客松為主題的畫,其中一幅還是周恩來總理親自決定放在人民大會堂貴賓接待廳的。黃山迎客松因此名揚海內外,成為中國人民熱情好客的象徵。1972年,周恩來總理獲悉黃山發生火災後,每隔一小時電話詢問火災情況,並指示要不惜一切代價保住迎客松。見證過歷史,接待過四海賓朋,藴含着象徵的迎客松,是每一名遊客遊覽黃山的必到打卡地,對自媒體而言自然意味着巨大的流量。
為了那麼一點可憐的流量,就肆無忌憚地編造迎客松的謊言,少數自媒體人的操守一再刷新公眾對他們的底線認知,自媒體平台的監管能力和水平也不免再度讓人懷疑。這麼荒唐的謠言,怎麼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在網絡流傳?在粉碎謠言的前路上,看來還有太多的工作要做,還有更多的人要擔起責任,謠言的斧子在網上亂舞,每個人乃至知名的景點、知名的古樹,都可能是受害者。
謠言傷害不了真的迎客松,只會證明造謠者的卑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