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憶起童年捉蟬的樂趣,心裏便漾起無限的美好和快慰。
小時候生活在江南的小村,老屋門前長着幾棵斑駁蒼勁的楊樹。每年盛夏之際,透過茂密的綠葉,傳來高亢嘹亮的蟬鳴,此起彼伏,悠揚深遠,讓我不知不覺走進一片清涼。如今居住鬧市,樓宇林立不見樹林,難聞蟬聲,偶去公園樹蔭下,聽蟬的夏日交響曲,難忘而濃郁的鄉情,浮出心底,怎麼也揮不去。
蟬是野性的生靈。一隻蟬,從蟲卵長成幼蟲,需要四五年的時間,經地下漫長的修身、生息、等待後,破繭而出,羽化成蟬。每當夏天的終點來臨,蟬再也守不住寂寞,從全新的姿態一點點爬上高枝,突兀滾圓的眼睛探視着陌生的世界。
在我孩提時代,便與蟬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每當夏天響起“知了,知了”的悠長蟬鳴,我就再也坐不住,仰頭尋覓躲在樹幹上的黑色精靈,而蟬十分機靈的,稍有一點動靜,便會“嘶溜”一聲箭一般飛走。
後來還是隔壁的福根大伯教會了我們辦法:抓一把麥麪粉放入碗裏用水調和,和到不硬不爛,再放清水裏用手反覆揉捏,麪粉的白漿揉捏乾淨後只剩下麪筋。出水甩幹,此時的麪筋很有黏性,把它繞在長竹竿頂頭當作捕捉蟬的神器。炎炎夏日,太陽從樹葉間隙透過,那些蟬光顧着貪嘴,拼命地吮吸着樹上的汁液,鳴聲也格外響亮,輕盈透明的翅膀一閃一閃,發出耀眼的光芒,漂亮極了。我們看準了目標,把竹竿慢慢地伸過去,對準蟬翼以最快的速度一觸,蟬被面筋粘住,發出“嘰、嘰、嘰”的尖利鳴叫聲。把捉來的蟬放入竹籠裏,有的用繩繫了,綁在樹枝上,任其振翅飛翔,或聽它們高唱。
待到夜晚,我和小夥伴們捨不得丟下蟬兒去安歇,便把它們放在蚊帳裏。第二天清早,一聲清亮的蟬鳴把沉睡的小孩從甜夢中喚醒,一眨眼,新的快樂一天又開始了……
聽大人説,蟬出土蜕下的皮叫“蟬衣”,色黃而質脆,可做中藥, 鄉下樹林裏到處都是,藥店還可以收購。於是,我和小夥伴們,每天清晨去林子裏拾蟬蜕,居然拾掇了許多。用它們換來不少零用錢,去書店裏買了平時最喜歡看的小人書……
長大了,在農村幹農活,夏天午飯後,幾個赤膊小夥子,會不約而同到村口高大的樟樹蔭裏,鋪上草蓆,躺下任蟬聲催眠,在清涼世界裏漸漸入夢……
光陰似箭,一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往事悠悠,每每憶起童年捉蟬的樂趣,心裏便漾起無限的美好和快慰。想起文人墨客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的詩句,我也心生奢望:要是都市一片瓊樓玉宇之中,有蟬聲摧枯拉朽般此起彼伏,樹下老人打盹,孩童望蟬興嘆,該有多美!(嚴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