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佳佳微科普
你見過需要潛水才能到達的墓地嗎?你敢相信人們會將骨灰和混凝土攪拌在一起嗎?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別緻的墓葬方式
在中國人的認知裏,“入土為安”的喪葬觀念早已深入骨髓,以前的人多為土葬,後來慢慢轉變成了火葬,當然也有一些地區的人們會選擇水葬。
然而隨着世界各國人口的不斷增加,土地資源日益稀缺,在無法改變現狀的情況下,“生態安葬”的方式應運而生,比如赫赫有名且價值不菲的“鑽石葬”。
人們將逝者火化後的骨灰,通過實驗室合成的方式,轉化成為一種人工鑽石,從而實現讓親人真正的“永垂不朽”。
然而,今天我們要説的這個“海葬”方式,跟大家想象的有所差別。
據悉,在美國佛羅里達南部海岸附近的海底,有一個獨特的“海底公墓”,自2007年開放以來,這裏已經有上千個家庭將已故親人的骨灰埋葬於此。
這座海底公墓叫“海王星紀念礁”,可能你有些好奇,公墓被稱為“紀念”可以理解,但為什麼是“礁”呢?我們接着往下看
人類竟然將骨灰製成珊瑚礁投放在海底
眾所周知,在浩瀚的海洋中,有很多生物的生存離不開珊瑚,它就像是海洋中的“熱帶雨林”一樣,給大部分海洋生物提供了“搖籃”。
試想一下,如果海洋中不再有珊瑚,小魚小蝦該怎麼辦?沒有了小魚小蝦,其他的海洋生物也將無法繼續生存下去。
或許你認為珊瑚是一種海洋植物,但從生物學角度來説並不是這樣,珊瑚是由無數個微小珊瑚蟲組合而成的,它們彼此之間相互連接,雖然有縫隙,但卻擁有同一個胃。
所以為了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人類開始製作人工珊瑚礁,在這個過程中,發現用骨灰製成的珊瑚礁對整個海洋生態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就這樣,這種綠色殯葬方式在美國悄然興起,當時一家殯葬公司和“礁球”製作商合作,成功啓動了這種殯葬模式。
這家公司對外宣傳的不僅僅是生態保護,也有對逝者的尊重,據瞭解,在進入90年代之後,全世界有70多個國家紛紛採用了這種生態安葬的方式。
大約75萬個礁石球沉入到海牀中,它們更好的促進了海底的珊瑚生長,讓海洋環境得到了可持續的發展。
看到這有的小夥伴更加迷惑了,這骨灰珊瑚礁到底是如果製作的呢?我們接着往下看。
你是否有過潛水去掃墓的體驗?
海底的礁石系統是有無數個礁球組合而成,當逝者的骨灰與混凝土混合製成礁球后,將珊瑚種在礁石系統中,這樣就形成了人工骨灰珊瑚礁石。
當然,逝者的親朋好友可以參與礁球的整個製作過程,也可以在礁球中加入自己的手印,或者刻上想説的話。
值得一提的是,製作礁球時使用的混凝土,並不是樓房建築中那種普通的混凝土,它是PH中性的海洋級別混凝土,可以促進珊瑚的更好生長,也有助於減少對沿海中的風暴造成的損害。
比如一開始我們提到的那座海王星紀念礁,它就是由近1000位逝者的骨灰組成,這個礁石被支撐了生物雕像,其中就有海王星,如今,這塊巨大的海王星礁石已經成了旅遊勝地,每個月都會有上千名潛水愛好者造訪這裏。
當然,這種海葬的價格也並不便宜,據説在3000到8000美元之間不等,並且還不包含火化的費用。
此外,也有不少人認為,骨灰珊瑚礁看上去綠色環保,實則污染並不小,因為它避免不了還有火化程序,另外礁球使用的混凝土,在製造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所以從某個角度來看,它其實並不環保,對此你怎麼看呢?你是否能接受這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