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別人家孩子之前,先想想:你允許家裏養10多種螞蟻嗎?
兩個孩子,一南一北,忽然“出圈”了。
北邊這位,來自瀋陽,名叫崔宸溪,今年12歲。
南邊這位,來自上海,名叫顧則行,初中生一枚。
兩人年齡相仿,做的事情,讓老漢我汗顏……
話説,下面這兩幅圖片,你能看出問題來嗎?
圖一
圖二
提示一下,圖一的問題,出在英語“bee(蜜蜂)”的圖片上;圖二的問題,出在右側錢幣上。
即便“劇透”到這個程度,我想你還是一頭霧水。
固然號稱“歷史愛好者”,我看到圖二,也看不出問題——這太專業了。
更何況,這兩幅圖片的來源,都是教材:圖一是七年級英語教材,圖二出自歷史教材《中國歷史地圖冊》第一冊。
崔宸溪
就是這兩個小小的初中生,糾正了連研究生都未必能看出來的教材差錯:
圖一標註“bee(蜜蜂)”的圖片,其實不是蜜蜂,而是食蚜蠅;
圖二中的“宣和通寶”主要是宋徽宗時期所造,教材責編回應稱,“宣和通寶錢幣在孝文帝時期存在過,只是時間很短,將宣和通寶這枚古錢幣放在孝文帝時期確實有一點不妥“,出版社會考慮在修改教材時將這處圖文刪掉。
就問你服不服?我是服了。
顧則行
那麼問題來了:高考、中考會考食蚜蠅和蜜蜂的區別嗎?會考“宣和通寶”這麼冷僻的內容嗎?
基本可以肯定——不會考。
所以,這一南一北兩名初中生,走的是“專才”之路。
這意味着,他們在提前深入介入某項領域之後,分配給其他功課的時間會相應減少。會不會影響將來的中考、高考?
走“專才”之路,促進素質教育,這是家長需要邁過的第一道坎兒。
素質教育提了這麼多年,出這麼幾個“小小少年”,其實不算多。這兩本教材都用了好多年,如果這類“專才”多,恐怕錯誤早就被指出來了。
除了這道心理門檻,還有一道門檻得過:
在孩子的“專才”之路上,你要努力創造條件,要允許孩子的生活和他人有些不同。
為什麼這麼説?
北方這位熱愛生物的少年,家庭環境絕對“獨具一格”,一般父母很難做得到:
養螞蟻。
不是養一隻兩隻,竟然養過10多種不同的螞蟻。
這意味着,他家至少要有10個不同形狀的瓶瓶罐罐,用來養不同的螞蟻,否則它們會打架。
或許還意味着——家裏的白糖某一天忽然全都不見了……
300多本自然科學類書籍。
書多,不新鮮,但多數孩子的書,比較雜,更多的是老師指定購買的圖書。某一專業的圖書達到300多本,已經接近甚至相當於研究生水準了。
不上輔導班。
因為時間都用來研究生物和自然科學了。
作文腦洞大。
國慶節讓寫作文,題目是《這就是母親》,他寫的是昆蟲如何保護自己的卵。嗯,我覺得沒跑題。
不過,這如果是高考、中考,老師打分的時候,恐怕會猶豫幾分鐘。
為什麼説人才都是環境造就的,這就是原因。如果你是家長,你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嗎?
多數家長會在孩子成為專才的道路上,施加反作用力:
養螞蟻幹什麼?噁心死了!
買這些書幹什麼?看了沒用!先買幾本教輔!
不上輔導班?想得美!老孃花了這麼多錢,還想不上,可能嗎?
這是什麼狗屁作文?題目要求寫“母親”,你老媽是我,不是昆蟲!
如果你也這樣,乾脆,別讓孩子當專才了,他有那個想法,也被你扼殺了。
這個年紀,專才的核心不在於他自己,而在於家庭,而在於環境。
高金國,網名高了高。小學畢業證得主,出了26本書。以“有趣”為第一要務,專注家庭教育。
壹點號高了高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