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這哥倆開發了“全國第二”景觀,説“莫與外人傳”想獨享

清朝這哥倆開發了“全國第二”景觀,説“莫與外人傳”想獨享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喀斯特地貌石林就是一種相當別緻的奇觀。提及石林,人們都幾乎都會不約而同説出雲南石林來,雲南石林太有名了,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觀”。有第一就有第二,福建省永安的鱗隱石林就被稱為“全國第二”。

鱗隱石林位於永安市大湖鎮境內,離永安市區並不遠,總面積1.21平方公里,與雲南石林一樣同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這裏的石林面積雖然遠遠小於雲南石林,但與雲南石林相比有三點不同:一是這裏有地下溶洞;二是石林上長滿青藤類綠植,猶如穿上了綠裙子;三是石林石芽表面呈魚鱗片狀,故得其名“鱗隱”(取“天故隱其跡”之意)。

最早開發鱗隱石林的是清雍正年間(公元1729年)大湖人賴翹千、賴允升兄弟倆,不曉得這哥倆是不是也來設卡賣門票,撈回投資成本。但實際上還真不是這回事,這哥倆就是有錢任性,就是為了遠離人羣的喧囂,給自己找一處讀書賞景的地方。賴翹千兄弟是大湖富甲一鄉的豪紳,他們相中了這塊地方後,僱民工石匠鋪石修路,築亭台、建書院,前後折騰了六年才完工,文人騷客、紛至沓來,興盛一時。

清朝這哥倆開發了“全國第二”景觀,説“莫與外人傳”想獨享

鱗隱石林外觀上多姿壯觀,似天然盆景;內景似地下迷宮;側景則秀麗別緻。石林景區的標誌性景點命名恰如其分、毫不勉強,形象逼真,令遊人歎為觀止。有“天然石頭動物園”之美稱。

鱗隱石林有許多讓你印象深刻的景點。

“三鼎巖”,一塊岩石直上直下裂為三塊,鼎足而立。

“千萬年吻一回”,景點命名為“八戒照鏡”,兩隻豬嘴像要接吻一樣,十分形象。其實,這是石灰岩地貌特有的“滴水柱”現象。由於滴水作用,上面那塊鍾乳逐漸向下長,而下面那塊石筍由於鈣質的沉積逐漸向上長。但這種雙向靠近的速度是非常緩慢,這條“滴水柱”雖歷經千萬年,但仍未相吻。你要有耐心,相信地老天荒海枯石爛這兩隻豬嘴終會接吻在一起的。

“劍叢峯”,據專家考證,數千萬年前這裏是一個地下溶洞,地下水使溶洞內的石灰石不斷朝着水流作用的方向溶蝕,形成了深深的溝痕,地質學中叫“溶溝”。由於溶洞崩塌而形成了劍叢峯這一獨特的自然景觀。

“霸王別姬”,這兩塊巨石猶如兩人依依難捨,右邊這個狀如戴頭盔穿鎧甲的武將是楚霸王,側面輪廓稜角分明,左邊石上長滿藤本植物,如同散着頭髮、披風飄拂的虞姬。細聽,山風吹來,四面楚歌乍起。

清朝這哥倆開發了“全國第二”景觀,説“莫與外人傳”想獨享

“石猿抱桃”,一隻額突眼陷、聳肩縮脖、活潑可愛的石猴抱着仙桃坐在峯頭,一臉饞相令人忍俊不禁,這個景點是大自然的藝術傑作。

景區內還有擬人狀物、惟妙惟肖、妙趣橫生的各類怪石奇石50多處。“青蛙望月”、“雙龍出洞”、“十笏山河”、“黑熊護筍”、“妙哉亭”、“雙駝下山”、“望天星”、“卧龍潭”等景點令你由衷地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裏,你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把你的視角發現,給她一個傳神的命名。

奇異的鱗隱石林是一處不可多得的自然遺產,置身石林內,好似在迷宮之中繞彎,又似在蘇州園林假山中徜徉。眼前疑無路,卻又峯迴路轉,別有洞天。清代詩人描繪這裏的石林景觀:“斷峯疑斧劈,曲徑似螺旋。”

清朝這哥倆開發了“全國第二”景觀,説“莫與外人傳”想獨享

鱗隱石林雖然不如雲南石林那樣高大上,但這裏風景幽雅,玲瓏秀氣,好像是一座放大的盆景,令人歎為觀止。清朝名士張瑛在《鱗隱齋記》中讚道;“以茲山之勝,不減武夷之雲谷、鉛山之鵝湖、匡廬之白鹿洞也!”

賴氏兄弟發現此景後,在此建“鱗隱齋”,對人題詩曰:“此間多勝慨,莫與外人傳。”似欲將這一勝景作為賴氏家族獨賞之地。國人向有隱逸之心,難怪古今文人對此心馳神往!但這哥倆夠自私的了,難道忘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世事如棋,他身後的事又豈是他們能預料和左右的。天下物是天下人的,山川之美終究為人們所共有。

走累了,找一處幽靜之地歇息,流連忘返,不禁慨嘆,人生能得這麼一個清靜之境讀書,確實是一種得天獨厚的福分。

自然造化、歷史厚重、人間正道是滄桑。

清朝這哥倆開發了“全國第二”景觀,説“莫與外人傳”想獨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5 字。

轉載請註明: 清朝這哥倆開發了“全國第二”景觀,説“莫與外人傳”想獨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