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拍狂魔”到“透視鬼才”,大神扎堆的荷蘭繪畫黃金時代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提起歐洲美術,第一時間可能會想到宴會上的貴婦名媛,披着綢子的女神天使,或者貴族、皇家、教會等等高大上的元素。事實上,在17世紀的荷蘭,曾經出現過一批非常接地氣的畫家,他們以普通市民羣體為創作對象,獲得了名留青史的“荷蘭小畫派”稱號。

9月29日,在成都博物館與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展覽上,你將能看到這批傑出大師的作品。這些畫家造就了荷蘭繪畫的黃金時代,他們以極具個人特色的創作,讓藝術走下神壇,讓畫家擺脱貴族與教會的束縛,也讓真實的社會躍然紙上。

走下神壇,荷蘭小畫派崛起

在17世紀前,藝術的確曾是貴族與教會的專屬,這些畫作的題材離不開老三件:神話、教義和宮廷。然而,通過“尼德蘭革命”獨立,荷蘭人民一躍進入全歐洲富豪TOP榜,老百姓吃好喝好,包裏還有錢了,自然開始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新的市場需求和激烈的競爭催生出一大批專攻靜物、風景和風俗題材的畫家,並將寫實性繪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些商品畫的尺幅一般都不大,因此創作這類作品的畫家們又被稱為“荷蘭小畫派”。

雖然是“小”畫派,可這些畫家個個“大牌”:精於肖像畫的哈爾斯,中國觀眾所熟悉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等等均在此列。而荷蘭黃金時代裏最閃耀的莫過於有美術界莎翁之稱的倫勃朗·凡·萊因。

一枝獨秀,“光影魔術師”倫勃朗

在過去相機沒有普及的年代,人們要怎麼留下一張“美顏”照片?倫勃朗可以稱作是17世紀的人工“美圖秀秀”。

倫勃朗·凡·萊因,是全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大師之一,比肩文藝復興三傑,因其畫面極富戲劇感而被人稱作“美界莎翁”。作為肖像畫家中的翹楚,倫勃朗不僅給客人畫,還極其喜歡畫自己,他一生繪製了超過75幅各種形式的自畫像,在歷代畫家中無人能出其右,如果倫勃朗生在現代,無疑是位“自拍狂魔”了。

從“自拍狂魔”到“透視鬼才”,大神扎堆的荷蘭繪畫黃金時代

自畫像(約1629) 倫勃朗·凡·萊因(荷蘭,1606—1669)

本次展覽展出的這幅自畫像,呈現的是約23歲的倫勃朗——年輕,帥氣,朝氣蓬勃,展現出勃勃的野心與傲氣。這幅畫除了人物神情生動,筆觸細膩之外,不可忽略的是其中帶有戲劇感的明暗分明的打光。在觀影時常常可以看見,人物的臉在打光下,形成了一半明一半暗,在暗處那部分,會有個在顴骨處形成的小三角形亮區。這種光影法,被後世稱為“倫勃朗光”,廣泛地運用於電影或攝影藝術中。

百花齊放,小畫派裏的大畫家

風景畫:透視鬼才霍貝瑪

從“自拍狂魔”到“透視鬼才”,大神扎堆的荷蘭繪畫黃金時代

水磨坊(特雷弗風景)(1667) 邁因德特·霍貝瑪(荷蘭,1638—1709)

風景畫大師霍貝瑪返璞歸真,致力於將自然景色還原於畫布,保留下最真實的風景。

霍貝瑪出身於阿姆斯特丹,對故鄉有着深切的感情,而荷蘭優美寧靜的鄉間風景便成了霍貝瑪最好的創作素材,他將風景畫從神話、宗教的禁錮中解救出來,且其對空間的研究極為透徹,其在作品中使用的精準透視成為了後世學習借鑑的典範,成為了霍貝瑪的標識。

由於每一幅畫都要實地考察,親身感受作畫內容,因此霍貝瑪十分“低產”,但也正因如此,他的作品總是透露出對自然的真摯感情。

18世紀,一位叫特雷弗的男爵收藏了這副即將展出的《水磨坊》,因此,該作又名《特雷弗風景》。這幅畫精緻自然,宛如真實,彷彿能感受到泥土的潮濕和柔軟。霍貝瑪創作過超過三十幅以水磨坊為題材的風景畫,都是超高水平的作品,而這一副依舊能算是其中的頂尖選手,可見顏值有多能打。

風俗畫:城市回憶者霍赫

從“自拍狂魔”到“透視鬼才”,大神扎堆的荷蘭繪畫黃金時代

音樂派對(約1675) 彼得·德·霍赫(荷蘭,1629—1684)

霍赫曾經師從風景畫家,但最終轉向了風俗畫領域,將人們的日常生活搬上畫布。

本次展出的這幅霍赫的作品喚起了人們對阿姆斯特丹富商階層奢華生活的想象。畫作中展示了一羣快樂的夥伴在運河屋中盡情享受音樂和美酒,這是這座城市的居民在17世紀所能享有的極大繁榮。暗室與背景中的陽光形成對比,閃耀光澤的緞面禮服在其中顯得醒目而鮮亮。透過背景中的門可以看到陽光明媚的運河景色,它營造出一種寧靜、愉悦、富麗堂皇的氛圍——清晰界定的空間和門扇,這樣的構圖方式是17世紀荷蘭畫家最熱衷的繪畫技巧。

靜物畫:油布上的卡爾夫

從“自拍狂魔”到“透視鬼才”,大神扎堆的荷蘭繪畫黃金時代

中國瓷罐靜物畫(1669) 威廉·卡爾夫(荷蘭,1619—1693)

有人畫肖像,有人畫風景,也有人畫日常,自然就有人得滿足靜物市場的需求,於是,威廉·卡爾夫出手了。

相比一生潦倒的霍貝瑪,半生落魄的倫勃朗,卡爾夫算得上是安得平生的“富二代”。出生於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的他衣食無憂,在巴黎學習繪畫後,很快就憑藉紮實的技藝,躍升為靜物畫大師。

本次展出的這幅畫創作於卡爾夫職業生涯的巔峯時期,充分展現了他的純熟技藝。通過吸晴的中國明代青花瓷罐、波斯地毯、來自威尼斯及荷蘭的玻璃器皿,卡爾夫展示了荷蘭所擁有的各種奢侈舶來品,映射出流光溢彩的富裕生活。

同時,卡爾夫也在畫中夾帶了不少“私貨”來傳達自己的看法。顯眼位置的削皮檸檬和打開的懷錶,暗指世俗追求的可笑和生命的短暫,象徵塵世的腐朽與時間的必然流逝,這也是靜物畫虛空派(Vanitas)常用的表現形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49 字。

轉載請註明: 從“自拍狂魔”到“透視鬼才”,大神扎堆的荷蘭繪畫黃金時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