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中的安鋼第二煉軋廠。
安鋼世紀廣場羣鴿飛舞。
安鋼智慧園。
安鋼高爐。作為3A級旅遊景區,安鋼大門成為一張亮麗名片。本版圖片均為常達攝
□河南日報記者王映 曾鳴
安鋼,綠意正濃——
減排比例80%以上,清潔運輸比例超82%,綠化覆蓋率達55.5%……
一串躍動的數字,閃亮着這家老牌鋼鐵企業的光榮與夢想,“煉”就了它在新時代的“詩和遠方”:綠色發展與轉型升級協同並進,企業與城市、與文化遺產共生共融。
近百億元為新綠
走進安鋼焦化廠區,綠樹葱蘢、白鴿展翅,一派詩情畫意。遠眺焦化廠8號焦爐,高大的焦爐煙道氣淨化設施與焦爐並排矗立,焦爐煙道氣經活性炭淨化處理後,潔淨氣體從近旁的煙囱排出。
為了頭頂一方藍天,為了企業基業長青,安鋼人打響綠色發展攻堅戰。
壯士斷腕,赴湯蹈火,一旦下定決心,就沒有翻不過的火焰山。“安鋼確立環境提升實施計劃,明確提出要採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最成熟的工藝、最高水平的裝備配置’,實現超低排放和最大減排,致力於成為行業綠色發展新標杆。”安鋼股份公司副經理、能源環保處黨支部書記劉永民説。
從2014年至今,安鋼累計近百億元“砸”進環保,是全國鋼鐵行業環保投入最大的企業。
在行業普遍採用氨法、石膏法等傳統脱硫工藝時,安鋼另起爐灶,全部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活性炭技術,實現了焦爐脱硫脱硝全覆蓋。
完成燃油重卡電動化改造,安鋼成為全國第一家改造、使用純電重卡作為清潔運輸方式的鋼鐵企業,廠區物流從“達標排放”躍升為“近零排放”“零排放”。
前所未有的力度,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涅槃後的安鋼是那麼“神清氣爽”,空中無煙、地面無塵、現場無味,成為國內第一家全乾法除塵和大氣污染排放“消白”的鋼鐵聯合企業,環保治理達到國際一流、國內領先水平。
今年,安鋼通過國家A級環境績效企業評審。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原則上A級環境績效企業在重污染期間不再限產停產,可自主採取減排措施——安鋼秋冬季環保限產桎梏徹底破除。
“雙碳”之路看“雙贏”
“冬天家裏温度一直在20℃以上,特別暖和。”安陽市果園新村小區的王先生很滿意。
去年11月20日,“安鋼餘熱暖民工程”正式投運,安鋼成為我省第一家實現工業餘熱供暖的企業。鍊鐵高爐水淬工藝中的放散蒸汽和衝渣水餘熱被回收利用,輸送至市政供熱管網,滿足安陽市26個小區近3萬户居民居家供暖需求。
安鋼的節能減碳之所以取得明顯成效,也依託於不斷提升的技術改造和綠色創新。
為解決行業內公認的焦爐荒煤氣餘熱回收技術難題,安鋼建成焦爐上升管餘熱回收裝置,做到了在不消耗其他蒸汽能源的前提下,對上升管餘熱進行回收生產飽和蒸汽,實現了節能與減排雙贏。這是該技術首次在大型焦爐實現工業化應用,也是國家節能中心推薦的15項重點節能技術案例之一,年創效能力達1400萬元。
企業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目前,安鋼已實現焦炭全乾熄、燒結全餘熱發電、高爐全TRT發電、煤氣資源全回收、富餘煤氣全發電等低碳節能價值鏈;安鋼噸鋼綜合能耗降低至550千克標準煤,噸鋼新水消耗降低至2.79立方米,自發電比例達到60%,年節能能力超過100萬噸標準煤,每年節能減排項目創效近30億元。
“鋼鐵行業實現碳減排、碳中和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節能減排。”劉永民表示,安鋼正在加緊制訂未來低碳綠色發展的路線圖,努力實現更高層次的綠色、高效、高質量發展,為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工廠“住”進公園裏
2019年,安鋼又多了一個新身份:國家3A級旅遊景區。
廠區內,柏油馬路寬闊平直,風格迥異的現代化廠房展現酷酷的“工業風”,連高大的煙囱都身披五顏六色的彩繪,前來進行研學遊、工業遊、黨建遊、生態環保遊的旅客絡繹不絕。
10月18日,一輛大巴緩緩駛入安鋼廠區,一羣小學生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現代化的煉軋車間控制室。親眼見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孩子們十分興奮。林州市第二實驗小學一名二年級學生説,“這裏太酷了!我能學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綠色發展,美了安鋼,紅了旅遊。在環保提升的基礎上,安鋼積極推進“公園式、森林式”工廠建設,完成16.7公里道路修繕鋪設,新增綠化及景觀項目面積約26.2萬平方米,建成廠區特色花園15個,種植喬灌木50餘萬株,綠化覆蓋率達55.5%。
安鋼站位保護殷墟、連接文明、傳承文化的高度,主動將綠色發展規劃和殷墟大遺址公園規劃深度對接,大幅度調整廠區工藝規劃,騰退約40萬平方米的生產線地域,邀請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設計單位清華同衡進行安鋼文化旅遊規劃設計,把遺址保護區變文化展示區。
為全力培育旅遊產業,安鋼還成立綠色冶煉文化有限公司,打造了從鍊鐵、鍊鋼到軋鋼的工業旅遊參觀線路,遊客可以在生產現場近距離欣賞鋼花怒放,讓古老冶煉文明在“活化”繼承中活起來、動起來。
今日之安鋼,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詩和遠方”觸手可及。
記者手記
遊安鋼
□本報記者王映曾鳴
進安鋼參觀遊覽是要收門票的。
在安鋼採訪那天,偶遇林州市第二實驗小學的百餘名小遊客。“就讓這些小遊客做我們的嚮導吧。”我們突發奇想,驅車緊跟在旅遊大巴後面,我們的眼睛加上孩子們的眼睛,希望看見得更多。
“公園式”“森林式”工廠建設,讓安鋼處處皆綠,處處有景,巍巍高爐矗立在公園中,工業雕塑閃現在園林裏,高達55.5%的綠化覆蓋率讓“國家3A級旅遊景區”實至名歸。孩子們下車逗逗白鴿,又和起舞的孔雀合影,他們笑着鬧着,就像在秋遊。
孩子們戴上安全帽,走進3號高爐生產車間,遠觀熊熊的爐火。一個孩子很好奇:“鋼鐵黑漆漆的,煉它們的地方咋恁乾淨整潔?”講解員阿姨笑了,她指着不遠處的一座高爐説,那是安鋼建廠時第一座高爐的遺址,當年生產時那叫一個“狼煙滾滾”;而3號高爐安裝了現代化的環保設施,基本上可以實現零排放。
在安鋼廠區高聳入雲的煙囱下,孩子們更是連連發出驚歎。只見煙囱屹立不見煙氣冒出,夢幻般的“超級工廠”就這樣走進了現實。
老師對孩子們説,你們要仔細觀察,回去每人交一篇遊記。可以肯定,孩子們的作文本上一定會寫下許多靈動的文字,因為他們看到了更多的綠,看到了更美的未來。
專家點評
走好綠色低碳轉型之路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趙然
省委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戰略。“安鋼樣本”正是積極轉型的典型代表。
根據河南省統計局發佈的全省綠色低碳轉型分析報告,河南是經濟大省、資源消耗型大省,也是碳排放大省,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困難在於產業結構偏重於能源。這些是河南自然稟賦形成的現狀,所以完成綠色低碳的任務十分艱鉅。
河南省完成綠色低碳轉型應該從三個方面齊頭並進。一是減少對燃煤發電的依賴。以發電來説,煤炭發電在發電總量中的比例依然最大,應該向利用風力、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轉變,降低煤炭發電的高比例,發展綠色能源,降低碳排放。二是降低重工業的碳排放。重工業是碳排放比較集中的產業。加大引入科技和生態的力量,降低碳排放。三是降低農業的碳排放。河南是農業大省,農業本身碳排放量佔比就比較大,需有效利用農業副產品實現綠色減排方案。
他山之石
隨着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全國各地在推進“碳達峯碳中和”上頻頻發力,加快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模式。
廣東省加快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加強與全國碳排放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對接,以標準為鏈條,形成政產學金研五位一體發展的格局。在全國率先成立的廣東省碳達峯碳中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為“雙碳”標準的“加工廠”和標準化活動的“連接器”。
遼寧省以碳達峯、碳中和為目標,倒逼結構調整,着力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持續推進低碳試點建設。瀋陽市大力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低碳發展,將煤炭消耗指標作為新建項目審批條件,嚴格控制煤炭消耗增量。大連市重點開展工業領域節能減排工作,分解下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煤炭消費控制目標。
湖北省進一步完善碳交易試點制度,全面啓動2020年企業碳排放核查工作,保持碳市場的穩定運行;同時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建設,滿足上線運行條件,完成“碳排放權登記結算(武漢)有限責任公司”註冊登記,為碳交易夯實平台支撐。(本報記者 王映 曾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