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春望》,是唐人五律中的典範之作。這一首詩通過一個“望”字,展現出了作者憂國憂民,濃重的家國情懷。
孟浩然也有一首五律,和杜甫一樣以“望”為詩眼,借景抒情,不過表達的卻是個人的“干謁”之志,這首詩就是《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杜甫的《春望》沉鬱頓挫,詩風雅正。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他本人的“壓卷之作”,這首詩雖然只是借寫風景表達個人訴求,卻也寫得自然雄渾,撼人心魄。
清代《西清詩話》的作者認為:縱觀古代寫洞庭湖景色,沒人能超過這首詩頷聯的水平。清代學者邢昉評價:“孟詩本自清澹,獨此聯氣勝,與少陵敵。”
清初學者毛先舒則認為它“皆稱絕唱,至欲取壓唐律卷”,意思就是説,它不只是孟詩的“壓卷之作”,差不多也可以算是唐代五律的壓卷之作。
一、《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詩歌意譯:
秋八月,洞庭湖水上漲,湖面平闊。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天空,水天混成了一色。湖上霧氣蒸騰,波濤翻滾,水勢之盛大,足以撼動岳陽城。
想穿過湖面,只欠一艘過河船。假如端坐在家中,又覺得辜負了這個聖明的時代。坐在湖邊垂釣的人,只能羨慕湖水中的魚兒,自己卻一無所獲。
孟浩然的這一首詩是表面是寫景,實則是“干謁”,這一點基本上已經是定論。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孟浩然已經44歲了,他還是沒有放棄出仕的理想。
於是他在西遊長安的時候,寫下了這一首詩,把它送給丞相張九齡,希望能夠得到後者的賞識。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下文。
這一首五律其實並不十分工整。比如,律詩嚴格要求,在詩的頸聯裏要做到“對仗”,但是孟浩然在頸聯中以“舟楫”對“聖明”,顯然不通。
而且孟浩然這首詩的立意偏弱,清代的王夫之就評價它,貌似高明,格調卻卑下。不過儘管如此,此詩的頭兩聯的確寫得十分有氣勢。
首聯寫八月洞庭湖的湖面,因為湖水上漲,變得異常寬廣。這時候水勢很大,但並不是遠道而來的洪水,所以水是清澈的。因為水清才能倒映出天,又因為水面平,才能顯出水面的寬闊。
湖面清澈又寬廣,就像一面巨大的鏡子,不但映出了天空,還把天空中的顏色和江水都混成了一片。站在洞庭湖岸邊,向湖上“望”過去,就有一種不知在天上還是湖上的感覺。
頷聯寫湖水的“險”。湖面寬、平,只能顯示出水量的多,不能表現出水勢的大。於是孟浩然開始描寫洞庭湖的波滔,這個波滔也不是洪滔,它是在因暑氣而蒸騰起來的霧氣之下。
它的翻滾,表面上看起來並不是十分洶湧,可是卻給人一種隨時要湧入,並淹沒岳陽城的感覺。這是因為湖水的蓄水量太大,湖堤隨時可能因為承受不住壓力而潰堤。
前面都寫得非常好,不過在頸聯的後半句裏,突然就從寫景轉到了個人價值的取向上面,轉得有一點突兀。
儘管有人認為孟詩後面的“垂釣者”意象,用到了姜太公釣周文王的典故,算是“含而不露”。但是這樣精心打造出來的“含而不露”,早就被上一句中的“端居恥聖明”給毀了。
二、《春望》與《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望”
《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的這首五律是語文教學的重點篇目,我就不畫蛇添足做意譯了。這一首詩除了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之外,一般認為它在聲韻合律上做得也非常好,對仗也比較工整。
關鍵是杜甫這首詩整首詩要表達的主題是統一的,不會像孟浩然的那一首那般,有轉折生硬的感覺。
同樣都是寫“望”,杜甫的詩並不只是替自己個人而“望”。他望國破家亡,望花、鳥的物象,以及這些東西里透露出來的悲傷,同時他也望烽火之下,大唐百姓的生計。
從這裏也可以看得出來,杜甫的“望”分為了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遠望,遠望山河破碎。《齊國策》中説:“國既破亡,吾不能存”。然而最慘的就是國已亡,吾一息尚存。懷想過去的長安,如今已變得草木森森,人也不知道到哪裏去了。
第二層是“近望”,往近處他望到了從前文人雅士最愛的花鳥。此時此刻見到它們,他也沒辦法高興起來。而花與鳥,本身彷彿也在為國破家亡而傷悲。
第三層是“心望”,在這裏,杜甫由眼前的景色,展開了聯想。他想到的遍地烽火之下,那些思念親人的人們,也和他一樣,想要得到一封家書是多麼的困難。
最後,他才回到了自身,哀嘆自己為此事愁白了頭,頭髮稀疏得插不上髮簪。
再來看看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他的“望”,其實就是隔着洞庭湖的湖水,望“張丞相”而已。在他的詩中,表面上看,頭兩聯是在“望”洞庭,但是望洞庭顯然不是他的目的。
這一點在詩的標題裏就已經透露出來了,所以不管他將洞庭湖秋天的景象寫得多麼壯觀,他的“望”其實都只望到了一個層面上而已。
也就是説,從主題之“望”上來看,孟浩然的詩明顯還是欠了一點層次感。而且,他最大的敗筆是在頸聯後半句的轉折上。
不過從寫景的角度上來説,孟浩然這首詩的頭兩聯還是寫得非常美的,所以他的這一首詩只能算是“半首”好詩。
結語
小的時候,家裏有一本《新編唐詩三百首》,裏面介紹到的孟浩然的詩歌,最喜歡的就是這一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因為頷聯中的“氣蒸雲夢澤”寫得實在是太美了,那時候感覺“雲夢澤”有一種神奇的美感。不過很可惜的是,這一片大澤後來徹底消失了。
還有後面的波瀾壯闊的“波撼岳陽城”,立馬讓人產生了一種聯想,彷彿岳陽城馬上要被洞庭湖浩蕩的波滔沖垮了。
只不過就整體詩而言,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雖然氣勢雄渾,但論五律的優劣,顯然和杜甫的《春望》還有相當大的一段距離。
不過呢,孟浩然的詩,從來都不是靠立意美好而出彩。他的風景詩寫得好,想象力豐富,語言也很優美。至少在描寫秋天洞庭湖水勢盛大的詩句中,的確沒見到過超越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