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廟一塔拍到了星軌”!1月至7月通州PM2.5濃度同比下降兩成

“真沒想到,現在通州也能拍到星軌了!”攝影愛好者杜智廣興奮地向記者展示得意之作——夜幕蒼穹下,星軌絢麗斑斕,為古樸的“三廟一塔”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這説明咱身邊的生態環境質量越來越好了。”不光杜智廣,今年以來,還有不少攝影愛好者在通州區張家灣古橋、大運河森林公園等地拍到了星軌。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通州PM2.5濃度同比下降兩成。

“我在三廟一塔拍到了星軌”!1月至7月通州PM2.5濃度同比下降兩成
在大運河畔跑步的年輕人。 杜智廣攝
“我在三廟一塔拍到了星軌”!1月至7月通州PM2.5濃度同比下降兩成
三廟一塔與星軌交相輝映。杜智廣攝

星空成了空氣改善的絕佳註腳

今年56歲的杜智廣是山西人,來通州生活已經30多年。這座依大運河而建的城市,也成了他的“第二故鄉”。

剛到通州那會兒,給杜智廣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數每年春天惱人的沙塵暴,還有冬天空氣裏瀰漫的煤煙味兒。“空氣很差,通透度很低。一年裏,甚至都找不出一天適合拍星軌。”杜智廣説,為了拍到滿意的星空,他經常要去懷柔、密雲大山深處找合適的地方,“但總感覺沒有通州的運河、古塔、古橋給我的觸動大,如果能在家門口拍到星軌,那該多好。”

最近這十多年,杜智廣感覺通州的環境越來越好。大運河再現波光瀲灩,猶如一條玉帶飄落;居民身邊鳥語花香,推窗見綠……就連曾經的“污染大户”東方化工廠,也停產、關閉,直至拆除改造成城市綠心森林公園。

這張三廟一塔景區與星軌的照片,在通州“攝影圈”火了,甚至有影友質疑“該不會是合成照片吧?”杜智廣笑着説:“大家肯定會驚訝,因為拍到星軌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兒,拍照全程2小時,相機都要對準天空,哪怕是突然來一股沙子,或者天空不通透,照片都不會這麼完美。”

“零點行動”嚴厲打擊揚塵污染

大半夜,執法檢查組到了工地門口,施工現場負責人“臨時抱佛腳”,大聲招呼工人停工,可沒來得及苫蓋的裸地、尚未消散的焊煙還是露出了馬腳……今年7月的一次“零點行動”,讓通州區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工作人員田蕾記憶猶新。

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如火如荼,大大小小的工地加起來總共有幾百個。田蕾説,“零點行動”每週進行一次,由領導帶隊,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彙報、不用陪同接待,每次都是直奔基層、直插現場。就連通州區生態環境局的工作人員,也不知道今夜要突擊檢查哪個項目,保證了檢查的可靠性、真實性。

除了通州區生態環境局,屬地街道鄉鎮以及住建、城管、交通、園林等職能部門也紛紛加入其中,從多個維度全力降低揚塵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加大違法問題曝光力度,盯緊問題、從嚴管控,對環境違法行為做到零容忍。2022年1月至8月,“零點行動”共查處違規運輸車輛421台次,針對環境問題立案處罰485起。

此外,自去年12月起,通州區全域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那種冒着黑煙、污染嚴重的推土機、挖掘機、剷車,再也不能在通州幹活了。”田蕾説,即便是符合條件的非道路移動機械,都要提前到區生態環境局備案,並生成包含車主信息、年檢時間等要素在內的二維碼才能“持碼上崗”。執法人員一掃描就能得到相關信息,大幅度提升監管效率。

科技手段精細化織密“防控網”

一個大相機在空中一照,整個通州區的裸地都能盡收眼底。聽上去如同科幻大片一樣的遙感技術,現在已經在城市副中心成為現實。

為什麼要監管裸地?裸地是沒有植物生長的地塊,可能是沒有苫蓋到位的工地,或者是人為擾動形成的土地,長期以來是揚塵等粗顆粒物的主要來源之一。

“遙感技術,簡單來説,就跟拍照一樣。”通州區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工作人員梁繼舉説,過去人工監管揚塵,受限於各種因素,比如太偏僻或者工地閉鎖,無法到達或進入現場。相比之下,遙感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也不需要很多人力協助,覆蓋面廣,監測起來比較快捷、便利。

有了遙感技術,通州區就能及時對發現疑似裸地問題較多的街鄉鎮進行通報,並通過“幫扶”精準找出“病灶”,督促屬地對裸地進行整治。“有的屬地為了監管揚塵,每次遙感結果一出來,就迫不及待地要數據。”梁繼舉説,衞星遙感監測裸地,體現了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不僅如此,通州區還搭建了大氣精細化管理平台,分佈在全區工地、小區、路側的600餘個“天眼”,可以將監測數據實時傳回區生態環境局。通過大數據分析,當某個點位的數據明顯高出周邊其他探頭的監測數據時,系統將自動推送報警信息,提醒相關社區、村工作人員對周邊進行檢查,提升區域精細化管理水平。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陳強

流程編輯:u099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1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在三廟一塔拍到了星軌”!1月至7月通州PM2.5濃度同比下降兩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