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麼上廁所的?現在人穿越回去完全受不了,超乎想象
上廁所你要找藥房啊,沒有藥房,上什麼廁所?
大晚上趁着沒人注意偷偷摸摸跑到藥房門口來解決個人問題,那叫一個酣暢淋漓。
等第2天早上小夥計開門之前先在門外面咳嗽兩聲,省得再嚇到那些上廁所的客人們,然後打開門對着自家外面的那條街道打掃一下就開門迎客了。
我所説的這個場景是清朝北京同仁堂外面的場景,而且你沒有看錯,那個時候的古代人上廁所,最想找的可能就是個藥房了。
那有人就説了這多膈應人啊,我要是藥房的老闆,我肯定第一時間吩咐夥計們,誰要是敢在咱們藥房門口吃喝拉撒的話,就一棍子打出去。
但是古代人的想法和你不一樣,古代人認為在自己門口吃喝拉撒,這是瞧得起自己,只要不影響自己白天做生意的話怎麼着都成,反正第2天有小夥計打掃衞生。
而古代的一些人,也以此養成了解決個人衞生的好習慣。
要注意古代是沒有這麼多的公共衞生間或者公共廁所的,就算是一些人,家裏面可能也沒有廁所,挖個坑湊合湊合就得了。
那麼古代人是如何上廁所的?上廁所的規矩又有哪些呢?這篇文章來給你答疑解惑。
第1點,春秋戰國時期上廁所的方式。在春秋戰國時期作為普通老百姓想上廁所,那實在是再簡單不過了,隨便找個野地拿着一塊土快就地解決就行。
但是對於那些王公貴族來説,自然不是如此,那個時候還有奴隸制,能準確地説是在春秋戰國之前還是有奴隸制的。
有好多奴隸或者僕從,每次上廁所的時候或者在外面遊玩突然之間鬧肚子的時候,周邊的這些奴隸會親自出手幫忙解決問題。
怎麼解決問題呢?其實解決問題的方式也非常的原始,原始到什麼程度?
這些奴隸會用手或者用一些工具,在地面上挖一個不大不小的坑,然後他們就分散開來開始保護這位想要上廁所的貴族。
這位貴族醖釀一下,然後啪嘰一下子解決完個人生理問題之後,頭也不回地就走掉了,而這些奴隸或者這些隨從們,則看到貴族走掉之後再把這個坑進行掩埋。
那有人就説了,這和普通人上廁所的方式沒什麼區別嗎?可你要注意這個是春秋實戰國時期以及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裏面,貴族們上廁所的方式。
再後來隨着生產能力的不斷提升,帝國的時代來臨,越來越多的上廁所的新鮮方式,被搬上了歷史舞台。
第2點,蹲廁方式的普及。我們如果學過中學的生物知識就知道排泄物這種東西如果經過發酵,其實能夠滋生出很多的微生物和細菌。
這些微生物和細菌如果給它埋葬在土裏面的話,又會給土地補充營養和水分,相當於我們現代版的化肥。
的
就比如古代的一些貴族,可能會用陶瓷或者青銅製作出一個大缸,方便人蹲下去進行排泄。
只不過這樣做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稍不留意,如果腿蹲麻了就有可能掉進這個大缸裏面去,但問題不大,畢竟這可是貴族的專屬。
那普通百姓呢?更簡單了,隨便挖一個坑類似於茅房,只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茅房的概念。
相對於普通茅房而言,其安全程度和乾淨程度要差上不知道有多少檔次,甚至連周邊的遮擋物都沒有。
而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只是為了單純的收集糞便而已,實際情況證明這種方式簡單粗暴,但是非常有效,。
整個封建帝國的統治階段裏面,這種蹲坑一直延續下來,而且看起來效果似乎還非常不錯。
第3點,貴族的坐便式如廁。之前我看過一篇營銷號寫的文章,裏面重點講了外國人不會蹲下,所以只能使用馬桶,而中國人可以蹲下,所以就不需要使用馬桶。
有這種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在古代一些王公貴族或者朝堂上有影響力的人,他們上廁所的時候是非常享受的,而且他們也可以坐着上廁所,如果自己的身子骨不能支持蹲着上廁所的話。
而且人家坐着上廁所的方式和服務,那簡直就是不一樣,人家上廁所的時候首先會在這個馬桶上面撒上一層花,這個花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除臭的,然後再點上香薰香薰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除臭的。
除了這些準備工作之外,還會準備一些幹棗,幹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堵住鼻子,堵住鼻子之後,我們就只能用嘴巴來呼吸,用嘴巴呼吸就聞不到空氣中的臭味了。
其實這個時候哪還有什麼臭味,已經經過這麼多道的手續了,想聞到臭味那也成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了。
而這種貴族的馬桶廁所,因為在上廁所時所需要付出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太大,普通老百姓想要享受這種好日子那基本不可能。
除非那種腿腳不便的老人,自己的子女有孝心給自己隨便搭,造一個和馬桶差不多的廁所,否則的話那就只能老老實實的進行蹲廁了。
第4點,可移動廁所。這一部分廁所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以及東北地區,尤其是冬天的時候,屋內屋外的温差是非常大的。
之前我也講過,在東北地區冬天的時候,可能是一家人或者一個家族的人擠在一個牀上睡覺。
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沒有足夠多的柴火取暖,只能這樣,你不妨想象一下零下二三十度或者零下三四十度這樣一個極寒的天氣,如何能夠讓自己活到第2天才是最為關鍵的。
在這裏我也不想辯解什麼,到底是南方冷還是北方冷了,但凡經歷過零下40度到零下50度的極寒天氣,一般是問不出這種話來的。
而且要注意古代的時候,可是沒有暖氣的能夠燒點柴火取暖,那就是王公貴族的身份了,畢竟古代只有京城當中的大源和封疆,大源才能夠領取到木炭,而木炭用來取暖。
但即便如此也領不到多少木炭,只有可憐的一點點,可是如果上廁所的話就要去屋外,那麼冷可能會把自己凍僵的,怎麼辦呢?就發明出來了另外一個東西,那個東西叫做夜壺。
但是這個夜壺有一個侷限性,沒錯,這個夜壺就是我們經常看的影視劇當中的夜壺,雖然小的時候我也不明白是什麼玩意兒。
但是後來慢慢發現,夜壺在古代的時候的確是集智慧之大成所在,可是問題關鍵在於如果屋子裏只有一個男性還好,如果屋子裏也有女性呢,這個夜壺怎麼使用?於是在之後就有了木馬子。
這個東西如果你簡單理解的話,就可以理解為一個小的木桶,類似於現階段的某些在屋內上廁所的一些道具,只不過現在這種道具在偏遠農村地區可能還常見一些。
但是在大城市大都市裏面基本不會見到,畢竟在大城市裏面廁所直接就在屋子裏,也根本不需要用任何道具了。
而這個東西因為着實是有點味道,所以一般會在這個桶的上面再加一個小蓋子,有了這個蓋子就沒有什麼味道了。
第5點,慈禧上廁所的時候。在之前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裏面講的就是慈禧是如何上廁所的,大家可能很難相信,慈禧她老人家上廁所的時候有4~5個人服侍,那只是基本訴求,甚至有的時候10多個人在一塊陪着慈禧上廁所。
你沒有看錯,慈禧上廁所的時候,周邊的人是陪着她一起上廁所的,那周邊的人陪着他一起上廁所是怎麼上廁所呢?他們是在一旁做服務的角色,而不是跟着自己一起鬧肚子。
每當想到如此,我總是感到非常震驚的,但不是震驚於慈禧的奢侈程度,而是震驚於慈禧上廁所時這麼多人都在旁邊,她究竟是怎樣上廁所的?難道沒有一點羞恥心嗎?
當然説歸説鬧歸鬧,實際情況在古代普通人上廁所的方式,幾乎這幾千年來都沒有發生過變化,唯一發生變化的就是發現這些排泄物能夠充當肥料,能夠讓莊稼長得更加旺盛。
所以這些排泄物變成了定點收集,而不是隨處排泄了,那些王公貴族們的排泄方式或者上廁所的方式,則變得高端了一些,甚至到了明清時期變得更加高端。
但是因為在古代是沒有所謂的公共廁所意識的,這也就出現了我們最開頭講過的那句話,在古代的時候,同仁堂門前就是個露天廁所。
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老闆覺得在風水上是百鳥朝鳳,而普通老百姓也習以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