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絲綢發展史,每次讀完都熱血沸騰

極簡絲綢發展史,每次讀完都熱血沸騰

衣食住行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耕與織是農業生產的基本活動,桑蠶絲綢生產在以農為本的中國受到極大關注。

桑蠶絲綢業經過歷朝發展,日趨繁榮:種桑、養蠶、絲織、印染等技術極大提高,蜀錦、雲錦、蘇繡、湘繡、輯裏湖絲等優質產品不斷湧現,絲綢生產的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絲綢貿易繁榮發達。

中國是絲綢的故鄉,是絲綢的發源地,人們在遠古的原始時期就開始了育蠶織絲。

極簡絲綢發展史,每次讀完都熱血沸騰

神話傳説記載,黃帝之妻嫘祖開創了最早的種桑養蠶、治絲織衣工藝;甲骨文和《詩經》等早期文獻中存有許多與桑、蠶、絲相關的卜辭和詩歌;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等遺址中分別出土了蠶形雕刻、絲麻織物、絲線絹片的遺物。這些傳説、詩歌和遺物訴説着一個共同的主題:中國是絲綢的源頭。

(1)絲綢起源的美麗傳説

關於絲綢的起源,我國古代史籍中流傳着不少神話傳説;而對蠶一生的生理變化的觀察,使先民們產生了與生死天地等發生的聯想。古代有關的傳説和神話很多,有兩個傳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A.黃帝之妻嫘祖,教民育蠶治絲;

B.蠶馬傳説。

(2)絲綢起源的考古學證明

隨着現代考古學的發展,為絲綢源頭的考證提供了更為有力的證據。考古發現證實了古代傳説中的合理因素,至少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國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已出現了絲綢的曙光。

極簡絲綢發展史,每次讀完都熱血沸騰

截至目前,在多個古文化遺址發現了蠶、絲線、絲綢殘片等遺物。如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了原始織機、盅形雕器,距今約6000年;山西省夏縣西陰村出土了半顆蠶繭,距今約5600年;浙江湖州錢三漾出土了距今4750年的絹片和絲線、絲帶。

甲骨文中有不少提及桑、蠶、絲的卜辭,《詩經》中有許多詠及桑、蠶、絲的詩句,説明了桑蠶在當時的重要地位。

漢代出現了複雜的提花機,絲綢織物做工精美,品種繁多,如錦、羅、綺、綢、綾等都有充分的發展。漢代的絲綢生產基地也發生了變化,除傳統的中原地區外,四川也成為重要的絲綢產地,其蜀錦橫空出世,驚豔天下,曾長期成為中國的織錦中心。

極簡絲綢發展史,每次讀完都熱血沸騰

秦漢時期,絲織業不但得到了大發展,而且隨着漢代中國對外的大規模擴展影響,絲綢的貿易和輸出達到空前繁榮的地步。漢武帝時期,北擊匈奴,控制了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中原內地通向西域並連貫歐亞大陸的道路。

貿易的推動使得中原和邊疆、中國和東西鄰邦的經濟、文化交流進一步發展,從而形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極簡絲綢發展史,每次讀完都熱血沸騰

這條路從長安出發,經甘肅、新疆一直西去,經過中亞、西亞,最終抵達歐洲。前126年,在漢武帝的西進政策下,中國的蠶絲與絲綢源源不斷地通過絲綢之路輸往中亞、西亞併到達歐洲,絲綢之路沿途出土的大量漢代絲綢織物就是當時貿易繁榮的物證。中國的絲綢生產技術也在這一時期傳播到中亞地區。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連綿不絕,國家長期分裂,政權頻繁更替。劇烈的社會動盪、複雜的政治格局、持續的民族交融、廣泛的國際往來,令絲綢生產雖發展艱難,但內涵豐富,面貌多樣。

極簡絲綢發展史,每次讀完都熱血沸騰

極簡絲綢發展史,每次讀完都熱血沸騰

這一時期,桑蠶產業進一步發展,生產基地在原來的中原、川蜀基礎上,又增加了新興的江南地區;受外來文化影響,絲綢的裝飾圖案變得更加豐富多樣。

隋代,中國蠶桑絲綢業的重心已經轉移到了長江流域。

唐代的生產規模擴大,地區增加,生產工藝提高,出現了花樓機,織錦技術更為發達,印染工藝和刺繡工藝也得到極大發展。

極簡絲綢發展史,每次讀完都熱血沸騰

隋唐時期,形成了三個絲綢產區:(1)黃河流域,以河北、河南兩道為主體;(2)四川巴蜀地區,劍南道和山南道的西部可以劃入本區;(3)長江下的東南地區,基本形成三強鼎立的局面。

唐朝是絲綢生產的鼎盛時期,無論產量、質量和品種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絲綢的對外貿易也得到巨大的發展,不但“絲綢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條,而且貿易的頻繁程度也空前高漲。絲綢的生產和貿易為唐代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北宋時,絲綢生產重心逐漸轉移到南方,到南宋時,絲綢產區基本集中在長江流域,浙江成為名副其實的“絲綢之府”。宋朝的官營絲綢生產作坊有相當規模,在京城少府監屬下設置綾錦院、染院、文思院和文繡院,同時還在重要絲綢產區設置官營織造機構。民間絲織業進一步發展。

由於陸上絲綢之路被阻斷,海上絲綢貿易有了長足的發展,中國的生絲與絲綢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輸往世界各地。

元代,《農桑輯要》發行全國。由於蒙古貴族對貴重工藝品的特殊愛好,元代設置了大量官營作坊,集中了全國大批優秀工匠,徵調蠶絲原料,進行空前規模的大生產。龐大的官營織造體系是元代絲綢生產的重要特色,對民間絲綢生產有一定抑制作用。

明清絲綢業發展較快,在地區上,形成了以江南地區為主、川蜀地區為次的格局,桑蠶養殖技術有了新的突破,織造工藝更加完備,緞織工藝、妝花工藝有了新的發展,緙絲和刺繡工藝繼續發展,緞織物盛行,在產品上,除蜀錦外,出現了雲錦、宋錦,刺繡極大發展,出現了湘繡、蘇繡、粵秀、蜀繡等四大名秀。

極簡絲綢發展史,每次讀完都熱血沸騰

在對外貿易方面,明清都實行海禁。

明朝的對外貿易成為政府控制下的朝貢貿易,絲綢產品以朝廷賜賞的形式流入周邊國家和地區。明中期以後,海禁漸開,中國生絲與絲綢大量銷往日本和經由澳門地區銷往歐洲。

清朝加強了對外貿易的限制,實行一口通商。儘管如此,中國對日本的生絲出口和對歐洲各國的生絲與絲織品出口仍然達到了相當規模。

晚清時中國絲綢業在苛捐雜税和洋稠傾銷的雙重打擊下,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

極簡絲綢發展史,每次讀完都熱血沸騰

歷代統治者非常重視桑蠶絲綢生產,先後制定了獎勵耕織、農桑為本、勸課農桑等諸多政策;歷代知識分子注重桑蠶絲綢生產經驗的總結,如南北朝的賈思勰《齊民要術》,宋代秦觀的《蠶書》,吳皇后題注的《蠶織圖》,元代苗好謙的《栽桑圖説》等。

極簡絲綢發展史,每次讀完都熱血沸騰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養蠶、繅絲和織綢的國家,曾經是世界各國絲綢的來源,古希臘人還因此把中國稱為“絲國”。在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物質交流中,絲綢一直是最重要的、最具中國特色的商品,這也是人們將漢代對外交通線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59 字。

轉載請註明: 極簡絲綢發展史,每次讀完都熱血沸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