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亞塵,號雲隱,祖籍安徽黃山,生於杭州,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 。1931年春,汪亞塵搬入薛華立路(今建國中路)155弄15號居住,汪亞塵把這棟小樓稱之為雲隱樓。
圖説: 新民晚報記者 唐敏 攝
與田子坊的藝術之緣
18歲時,汪亞塵來到上海,跟隨張聿光先生學畫,結識了烏始光和劉海粟。1916年,汪亞塵赴日本留學,考入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成為中國第一批留學海外學習美術專業的畫家之一。1921年,汪亞塵學成歸國,擔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執教西畫課兼理論課。1928年,汪亞塵偕夫人榮君立赴法、意、英、德、瑞士及蘇聯等國考察藝術,潛心於盧浮宮研究西方繪畫,臨摹世界名畫30餘幅。1931年回國,在上海舉行夫婦旅歐畫展,又撰文系統介紹歐洲藝術。彼時,位於打浦橋南端斜徐路上的新華藝術專科學校邀請他來校共謀發展藝術教育事業,汪亞塵欣然應允。由此,開啓了一段與田子坊的藝術之緣。建國中路155弄15號位於田子坊深處,如果不仔細尋找,很容易就與之擦肩而過。這是一幢三層樓的聯排新式里弄,門口一側的牆上鑲着一塊銘牌:黃浦區文物保護點——汪亞塵舊居。這裏其實屬於田子坊裏的“坊中之坊”,原名叫“志成坊”,始建於1920年。去年去世的著名書畫家伏文彥是汪亞塵新華藝專的學生,1941年拜汪亞塵為師,成為其入室弟子。畢業後留新華藝術專科學校任助教,教授中國畫,並加入“中國畫會”。1946年經汪亞塵推薦拜師張大千,入室大風堂,成為張大千上海時期的得意弟子及得力助手。伏文彥曾透露:“我在上海建國中路的汪亞塵老師雲隱樓偶遇張大千先生,便私下向汪師吐露欲拜張為師的宿願,汪師當即應允,並作介紹。”
葉落歸根回到上海
汪亞塵對新華藝專投入了全部的熱情和財產,在夫人的支持下,他將旅歐節省的1.4萬元全部用於學校建設。期間,他相繼聘請到王個簃、汪聲遠、張聿光、張善孖、周碧初、姜丹書等為教師,還聘請了一批文化藝術的名家授課,包括潘天壽、朱屹瞻、黃賓虹、李叔同、徐悲鴻、齊白石、任微音等諸多大師名家。田漢、聶耳、趙丹、丁玲、沈從文、徐志摩、蕭紅、蕭軍等進步文化人也都在這裏留下了足跡。1937年11月,位於打浦路橋南堍的新華藝專被日軍飛機炸燬,校舍成為一片瓦礫,師生們從廢墟中搶救出一批圖畫、模型和教具,全部把它們搬到薛華立路(今建國中路)155弄內,即汪亞塵所在的志成坊,並設立了臨時校舍,包括教室六間,繼續上課。抗戰期間,汪亞塵堅持民族氣節,抵制向日偽當局登記,毅然解散學校。1947年,汪亞塵赴美,先後在哈佛、耶魯、哥倫比亞等大學講學,辦暑期繪畫班,教授中國畫藝術。1975年,汪亞塵曾回國短期探親。1980年,年事已高的汪亞塵想歸國回滬養老,共敍天倫之樂。當年7月,汪亞塵回到了他久別的雲隱樓,回到了熟悉的志成坊。第二年,汪亞塵委託妻子榮君立各捐10幅國畫給北京中國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同時還把他在歐洲時臨摹的名畫三十餘幅,也全部捐贈給了上海美術館。1983年10月,葉落歸根的汪亞塵因腦血栓在上海與世長辭,終年90歲。2004年5月,榮君立也在家中以105歲的高齡仙逝。新民晚報記者 沈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