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康縣岸門口古村康養旅遊區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康縣縣城以南8公里處,景區面積2.6平方公里, 因此地房屋多建於河岸,故稱之為岸門口。是銜接花橋和陽壩國家AAAA級景區的重要驛站。這裏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最具代表的景點是遠近聞名的朱家溝,朱家溝位於岸門口鎮政府河對岸,風景秀美的燕子河畔,屬燕子河流域和牛頭山系。朱家溝歷史悠久,據朱氏族譜記載,朱氏於明代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由四川綿竹縣朱家坎遷入,距今已有550多年的歷史。
1944年,康縣縣政府駐地由雲台白馬關遷至岸門口以後,在朱家溝麻柳樹下曾召開過多次全縣重要會議,1950年至1951年,召開康縣各界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屆、第二屆會議;1954年至1956年,召開康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第二次會議,第二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會議;及1957年召開了全縣糧食生產辯論等會議。
村落裏藴藏着傳統古建築朱家大院,民間古墓羣、歷史悠久的古樹,流泉瀑布等旅遊景觀,其中朱家大院更是保存了近兩百年的歷史老宅,為清末民初康縣四大家族朱錦秀的老宅院,座東向西,是康縣保留不多典型的四合院建築。朱家溝隨處可見傳統文化符號,村內的古道、古宅、古泉等建築,形成了獨特的傳統農耕文化景觀,至今仍留存着石碾、磨盤、鐵器作坊、石馬槽、功德石碑等傳統古遺存。
沿着溪流往溝內走,至今保留着民間較大的古墓羣,也就是朱氏家族的祖墳所在地,佔地大約有八十餘畝,有上千座墓穴,其中清中期,清晚期的墓穴較多,在墓誌銘上清晰的可以看見清代同治、光緒、宣統年號,其中不凡有漢白玉石料的墓穴,有做工精良的石刻,祥雲浮雕、人物肖像栩栩如生,墓誌銘中的文字工整,筆法清晰,具有一定的民間考古價值。
2016年,朱家溝以“保護髮展傳統村落、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為主題實施了美麗鄉村建設,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建設與保護並重。進行道路庭院硬化、危舊房屋改造、便民橋、景觀橋、護莊河堤、圈廁、排水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對村莊進行綠化和疊水景觀打造,全面提升村莊基礎設施水平,改善了人居環境,深入挖掘村族歷史和紅色文化,科學規劃,精細建設,保護性修復了“朱家大院”,建設了麻柳廣場、“朱子八德”廣場、城門樓,打造了“釀酒廣場”“鄉村舞台”“歸樸園”“春華秋實”“練爐坊”“望德台”“朱氏家訓”“狀元泉”“吉象泉”“明鏡泉”等山水人文景觀。
朱家溝以旅遊扶貧為着力點,加快發展鄉村旅遊產業,沉睡的歷史和紅色的基因被重新喚起,開發成讓全體村民都能享受到發展紅利的珍貴“鄉寶”,在歷經滄海桑田的變遷後,讓自己“活”了起來,美了起來。緊跟全縣鄉村旅遊開發熱潮,引導外出打工的人也陸續回鄉創業,開辦農家樂、農家客棧,發展養殖業和農業觀光采摘,讓百年古村重新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的實施,朱家溝依託較好的區位和鄉村旅遊資源優勢,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堅持把新農村建設、鄉村旅遊古村落開發與精準扶貧相結合,鄉村旅遊已成為羣眾脱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景區內林草覆蓋率達85%以上,空氣負氧離子含量充沛,pm2.5不高於15微克,年平均温度12度,水質無污染,潔淨甘甜,有純天然的山野菜、野生菌、野生獼猴桃、深山土蜂蜜等養生保健土特產品。
景區依託豐富的生態養生旅遊資源,按照“康養+醫養+鄉村旅遊”模式,大力發展康養旅遊產品,由康縣中醫院建立的頤養小院,用傳統醫學融入傳統古村,把針法與艾灸結合,把藥膳與自然相柔和,形成人與自然統一,真正做到了康養與醫養的有機結合。
現在,朱家溝已經逐步發展為集民宿、農家樂、特色美食、民俗演藝體驗、田園觀光、旅遊產品加工銷售等一體的傳統農耕文化特色旅遊古村落。
來源 | 康縣文化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