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鄉村振興的“美學”之路:讓村莊再次成為棲息樂園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休閒

中新網銀川5月7日電 題:鄉村振興的“美學”之路:讓村莊再次成為棲息樂園

中新網記者李佩珊

五月夏至,風長晝暖花飄香,六盤山腳下的涇源百公里旅遊服務帶迎來了旅遊旺季。

“這裏的村莊有返璞歸真的美感,乾淨整潔的民宿讓我體驗安靜逃離城市的舒適。”這幾天,在寧夏固原市涇源縣香水風情堡民宿居住的河南遊客袁元在網絡平台上寫下評價。

遠處翠綠的山脈,近處潺潺的流水,兩年前,大片的荒地和破舊的房屋變身古風建築的民宿院落。白牆、灰瓦、青石間,詩意的慢生活舒捲開來。

香水風情堡民宿一景。 李佩珊 攝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美麗的鄉土情懷藴含着最深沉的鄉愁。”在涇源縣文化旅遊廣電局局長馬曉勇看來,鄉村旅遊建設需要美的融入。為此,涇源縣在探索全域旅遊發展之路中找準定位,用美術元素、藝術元素增強審美韻味。

依託水系、帶狀田畦和自然山脈所建造的香水風情堡2019年建成運營,是該縣引進武漢法雅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精品民宿。“涇源縣的森林覆蓋率50%,是西部地區之最。我們結合這張綠色名片,利用四合院等古樸建築與現代簡約內裝飾勾勒出全新的度假民宿,讓外地遊客‘閒心靜享慢生活’。”香水風情堡運營總經理唐昭旭告訴記者,四川、福建等南方客人是民宿主要客源,僅2020年一年的營業額已突破200萬元(人民幣,下同),實現盈利。

涇源的全年最高温不超過25℃,是難得的避暑勝地。但由於曾經基礎設施缺乏,許多遊客望而卻步,如今,涇源縣按照地形與結構佈局劃分成為“一核四區”,培育蕭關文化園、花田花海等旅遊新業態,年輕人的迴流以及一批批遊客的到訪,讓村民們變得積極起來。“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園生活和鄉村風貌隨處可見,成為無數人心嚮往之的“詩和遠方”。

孩童在涇源縣冶家村農家樂遊玩。 李佩珊 攝

“全縣有180多家農家樂,一半以上是返鄉青年開設,還有4家賓館和5家民宿,也都是返鄉青年這兩年間陸續開起來的。”馬曉勇告訴記者,在外打拼過的年輕人將新鮮的諮詢帶回家鄉,“在做好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廁所改造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同時,年輕人致力於用美學設計與非遺元素,避免‘鄉村城市化’的破壞式開發,也留住了人們心中的鄉愁。”

曾經的破舊院落修葺一新後變成了民宿,早已荒廢的廠房搖身變為土特產展示店,廢舊輪胎改造的鞦韆、蹺蹺板上回蕩着孩子們的笑聲……2020年,涇源縣遊客接待量由2016年的65萬人次增加到11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億元,由《小康》雜誌社近日發佈的“2021中國最具詩意百佳縣市”榜單中,涇源縣榜上有名。

不止在涇源,“百姓美、經濟美、生態美”的鄉村旅遊發展新格局在中國的每個地方都在為鄉村振興賦能,美學也讓鄉村經濟在發展中調整角度,發現資源,整合創新。

改建一新的冶家村農家樂。 李佩珊 攝

長期帶領學生在涇源冶家村、安徽宏村等地寫生的寧夏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王勝澤見證了中國鄉村的變化發展,他一直認為,要實現鄉村振興的美學路徑,首先要轉變觀念,從美學思維創造生機盎然的鄉村美學世界。

“每一個寫生基地都各有特色,促成美學與鄉村振興發生關係,需要結合鄉村自身發展優勢。”王勝澤説,要讓雕塑、繪畫等美學創意與鄉村緊密融合,通過文化牆繪、公共藝術、非遺創新、文創設計、民宿規劃推進產業交叉融合,激活農村歷史文化、農產品、傳統村落等資源,促進農民增收,讓藝術成為引領人們走進村落、與鄉村產生交流的媒介。

正如王勝澤所言,“美”的融入,將使記憶中的故園變成有活力的新農村,再次變成棲息樂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