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雖‘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但塔畈並非‘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生活在二十一世紀,塔畈人很有經濟頭腦。”作家楊海蒂走進大別山,來到塔畈的菖蒲市場、璽承電商產業園、 光唇魚養殖場、板倉自然保護區、茶山茶場……寫下了這裏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
《塔畈》
大別山的秋天到了,原野色彩斑斕,山巒層林盡染。
這是我第一次走進大別山,來到古皖國封地潛山。潛山古稱皖山,潛水古稱皖水,潛城古稱皖城——安徽簡稱“皖”即源於此。作為先秦時期就有人類活動的歷史文化名城,潛山有着數不清的輝煌歷史燦爛文化,素有“皖國古都、二喬故里、安徽之源、京劇之祖、黃梅之鄉”的美譽,而我最感興趣的是王安石、蘇東坡曾在此任職為官,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為潛山寫下的詩句:“野性堪如此,潛山歸去來”(王安石)、“少年相別老相逢,月滿潛山照肺胸”(蘇軾)。
事實上,我並未在潛山市區駐足,連就在眼前的天柱山也未能親近,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我們一行人徑直奔向了大別山腹地的塔畈鄉。塔畈,這個別緻的名稱,得於山中田畈有座“大聖塔”。塔畈地勢藏風聚氣,為板倉、萬佛湖、天柱山環抱,山水交匯之處岡嶺四合。因四周羣山如龍騰雲天,在久遠的古代,塔畈被稱為龍山。
雨後的塔畈,滿目青翠欲滴,空氣格外清新。塔畈真是一個美麗的鄉村:田野阡陌縱橫,村莊屋舍儼然,民居白牆黑瓦,小橋流水人家。雖“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但塔畈並非“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生活在二十一世紀,塔畈人很有經濟頭腦。塔畈有一個專售菖蒲的迷你市場,讓我對這兒的鄉民刮目相看。菖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靈草,被文人視為“花中四雅之一”、當成書房清供上品,端午節則家家户户門插菖蒲以驅邪防疫。塔畈人品位不俗。
塔畈早已進入信息時代。塔畈鄉“璽承電商產業園”內,手機殼等各種數碼3C產品,分門別類掛滿了貨架,款式新穎琳琅滿目。杏花村人張祖星,原本在省城合肥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為報效鄉梓,毅然將公司搬遷至塔畈村,很快吸納二十多家電商入駐,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助力山鄉脱貧致富。曾任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長的作家李曉東,總是一副使命在肩的模樣,在風光絕美的塔畈板倉省級自然保護區,在這片有着野生珍稀動植物金錢豹、金錢松的華東秘境中,一邊氣喘吁吁登山一邊向塔畈鄉領導獻計獻策:利用手機配件,打造“塔畈手信”……
杏花村與塔畈村相鄰,穿流塔畈鄉的塔畈河、彭家河,就在杏花村匯聚出境。在塔畈河畔,一個外形似老農氣質卻儒雅的大漢,對我們的領隊左瞅右瞅欲言又止,把這位一向超逸灑脱的滬上名流看得很不自在。過了一會兒,兩人幾乎同時喊了起來:“韓可勝!”“儲張傑!”原來兩人是潛山野寨中學同窗,失聯四十年後竟在故土重逢,引發一片歡呼連同唏噓。這還能不喝上幾杯?酒酣耳熱之際,兩人互揭老底,你説我暗戀校花,我説你痴迷班花……
在大家的鬨笑中,央視“味道”欄目組到來,“農家樂”裏更加熱鬧。“味道”專為“塔畈石斑魚”而來。此魚學名光唇魚,只有一根手指粗,肉質細膩鮮美無比,韓可勝先生大呼“人間至味”,可惜只能野生野長於塔畈。為造福家鄉也造福食客,浙江海洋大學儲張傑教授返鄉創業,帶領一羣自己栽培的碩士生紮根於塔畈,歷經數載寒來暑去,終於人工繁殖出強農富漁的大別山光唇魚(即“塔畈石斑魚”),並在鄉間展開實地教學,“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
在潛山市地圖上,塔畈狀如一枚茗葉。塔畈正是中國名茶之鄉。潛山種茶歷史悠久,潛山茶葉色綠形美、香郁味醇,自北宋沈括始,幾乎歷朝歷代都有讚美潛山茶的詩詞,現如今,“彭河牌”“天柱仙芽”“天柱劍毫”“天柱毛毛月”等系列茗茶香飄萬家。塔畈茶更是名聲在外,北宋樂史《大平寰宇記》記載其為貢品,清代文人羅莊著詩讚其“山茶風味猶堪誇”。無論時光如何流傳,無論朝代怎樣更替,一年又一年,塔畈茶花如期綻放,一代又一代,塔畈茶人守望家園;一座座美人髻般的茶園,一圈圈五線譜般的茶壠,造就茶博會金獎產品“塔畈”牌白茶,造就遠近聞名的“生態茶鄉”……塔畈人借自然之手、灑辛勤汗水,建造自己的美好家園,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作者:楊海蒂
圖片:江勝信
編輯:陸正明
轉自:中國青年作家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