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山環抱的烏東苗寨
白露時節,走進雷公山半山腰的雷山縣丹江鎮烏東村,看到該寨一幅幅“美麗鄉村”的畫卷映入眼簾,乾淨整潔的農家風貌吊腳樓,綠樹成蔭的田間寨旁風光, 金黃 的田園水稻豐收在望,整齊有序的寨內硬化步道延伸到家家户户房前屋後。
在面朝西北方向的雷公山腰峽谷之上,3條山泉溪流穿寨而過匯於寨口落入山間形成激流飛瀑。苗寨似懸于山間胡泊之上的世外桃源。在小河的兩旁,一幢幢木房依山而建,分佈成3個寨子,四周羣山環繞着村寨,這就是烏東苗寨。這裏原是一片原始森林,野獸很多。烏東村是雷山縣境內為數不少的因“避難”而發展起來的苗寨,1729年(即雍正七年),清朝派張廣泗徵擴苗疆,殺戮苗民,於是一些民眾從各村寨跑到這個山凹中避難,在生存繁衍中形成這個大寨,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先人們看到這裏是難得的一方平地,並且溪水不斷,土質良好,雖野獸成羣,但比起清兵的燒殺肆虐來,算安全多了。於是就砍伐林木,建造房屋,放火燒荒,開鑿農田,在烏東這塊土地上定居下來。
烏東村位於雷山縣城的東北面,坐落於雷公山中段,距縣城19.6公里,海拔1306米,在寨中翹首可見矗立於雲遮霧繞中的雷公山頂峯。寨子四面環山,綠竹翠擁,山上青松翠柏、古木參天、林蔭綠鬱,站在高處望烏東苗寨,山清水秀,吊腳木樓鱗次櫛比,錯落有序,清晨幾絲陽光照射下,炊煙裊裊,美似仙境,真所謂錦繡山河,風光這邊獨好。小橋流水,河畔綠樹,連接一幢幢吊腳樓的鵝卵石小徑在雨霧裏泛着瑩瑩水光。這裏是雷(山)毛(坪)公路通過寨旁而去;凱(裏)雷(山)高速公路黃裏收費站,轉車黃裏至雷公山旅遊公路穿寨而過,交通十分便捷。
烏東村現有122户,504人,均為苗族。主要有楊、潘、李、萬、姜、陸、侯、趙、金等九個姓氏,不同姓氏可通婚。因此,烏東寨同姓氏是宗族,不同姓氏之間便變成了親戚,人與人之間關係十分密切融洽。這種融洽的人際關係成了烏東人熱情好客,不懼陌生的良好品德。誰家來了客人,你的客就是我的客,於是邀到家裏,傾家裏好酒菜招待;有時生怕客人輪不到來自己家做客,也炒菜端酒,去跟別人湊合待客,讓客人高興而來,滿意而歸。在2018年8月2日至5日,烏東村舉辦“2018首屆鄉村旅遊發展暨吃新節”文化活動期間,筆者看該村各家各户每天早上殺雞宰羊,備好晚餐佳餚,活動一散,各家主人都到現場“搶客”到家款待。由此可見,烏東人真是熱情好客啊!
據烏東村黨支部書記楊昌忠介紹, 烏東村現有耕地面積518畝,其中田310畝,土208畝,林地面積26252畝,森林覆蓋率高達95%,2011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授予該村“國家級生態村”稱號 。目前,建有風雨橋3座、鵝卵石蘆笙場1個、碾米房2棟均保存完好,2017年3月,被國家民委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06年,作為貴州省的農村建設“百村試點”之一的烏東苗寨,在村“兩委”的組織帶領下,以“一户一技能”創建活動為抓手,以創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產業革命。現在 該村建有538畝的茶園,年收入40多萬元,23畝天麻,年收入近20萬元;有10户農家樂,年收入70萬元。同時,大力發展養殖業,以小香羊和土雞為主創辦養殖場,年均收入達20餘萬元。帶動了當地羣眾家門口就業。2019年,全村總收入437.47萬元,人均純收入8680多元。
如今,烏東村 自然生態完好,一派“小橋、流水、人家”山水田園風光。2008年,烏東苗寨被中國國土經濟協會列為“中國經典村落景觀”,2013年入選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1年和2013年,榮獲“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和“全國‘五好’基層關工委先進集體”,2014年被省、州、縣評為“五好”基層黨組織;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世外桃源”等殊榮。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