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彩雲之南,烏蒙山下,竟然藏着一座“錢王之鄉”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休閒

眾人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説到雲南旅遊,除了眼花繚亂的多民族風情和波瀾壯闊的山川峽谷以及數不盡的珍禽異獸奇花異草,最值得深度瞭解的當屬這裏底藴深厚的多元文化和人文景觀了。作為人類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從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如今的25個少數民族聚居地,雲南可謂是見證了整個人類的進化和發展史,除了因茶馬古道而興的和順、麗江、大理、沙溪等古鎮外,雲南還有不少在不同時期承擔着經濟和文化交流交融的古城古鎮,比如在清朝被冠以“萬里京運第一城”之美名的會澤古城,便是一座低調內斂卻又實力爆棚的冷門旅遊打卡地。當然,對於抱有發財美夢的人而言,號稱“錢王之鄉”的會澤古城自然也會讓你眼界大開!

會澤隸屬於雲南曲靖,秦漢時為古夜郎國,漢武帝建元六年設堂琅縣,唐置唐興縣,明置東川府,清雍正五年置會澤縣,現存古城為清代東川知府崔乃鏞於雍正八年所建,距今約有300多年的歷史,整座城池呈棋盤式街道格局。圖中體育場對面的烏蒙山下,便是會澤古城。

從昭通出發,沿着昭待高速行駛約110公里,便來到會澤古城,這裏的銅文化悠久而燦爛輝煌,商朝晚期,會澤就開始開發利用銅礦資源,其首創的鎳銅合金白銅,比歐洲早1500年。在縣政府對面的會澤公園,最扯眼球的便是那枚放大數倍的標誌性建築——錢幣之王。

會澤號稱天南銅都”,明代東川府鑄錢局所鑄“嘉靖通寶”開爐紀念幣,直徑57.8釐米,重41.4公斤,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金屬古錢幣,被基尼斯世界委員會認定為世界基尼斯之最。會澤也因此而獲“錢王之鄉”的美譽。而到此旅遊的人們總會去嘗試一下鑽進“錢眼”的滋味!

從會澤公園斜刺裏向東穿過馬路,便是會澤古城的入口,路旁立有一面指示牌,將整個古城的精華景點標識得清清楚楚。

走進古城,長長的青石板老街,鱗次櫛比的白牆灰瓦房,當街鋪面掛着一個個的大紅燈籠,雖然路邊堆放着凌亂的雜物,還有衣衫襤褸的老人牽着一大羣流浪狗闖入鏡頭,但就是這種不經意的鋪呈,讓人一下子便走進了一個遠逝的年代。

山河依舊在,故里草木深!泥牆斑駁、瓦欞殘破,衰草在逶迤延展的貓弓牆輕盈地搖曳着,微風追逐着白雲一路飄灑下如夢如吟的曲調,那可是名聞遐邇的古城洞經樂?

組成十字街的東西直街和南北直街,過去曾是古城的主要商業區,想當年,南來北往的淘金客伴隨着馬幫響鈴,鳴奏着古老動聽的烏蒙交響曲,紛紛湧入會澤:修會館、建寺廟、起作坊、興工業......一時間,車馬奔馳、茶樓喧囂、酒肆擁擠、錢莊眉飛、當鋪色舞,商賈招搖,販夫碌碌,而今煙消雲散,一切重歸人間煙火!

每一座古城都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者,清朝末年,會澤大批學子赴日留學,學成回國後,為當地的經濟和教育文化作出過重要貢獻。其中參與策動 “重九起義”,領導“護國運動”,創辦東陸大學,被稱為“再造共和”的“南天一柱”,身後享受“國葬”殊榮的雲南王——唐繼堯,便出生在這座位於古城三道巷14號,佔地面積851.1平方米的四合院內。

唐繼堯又名榮昌,字蓂賡,雲南會澤縣城關人。滇軍創始人與領導者,滇系軍閥首領。赴日留學就讀於東京振武學校,後升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深造。唐繼堯參加過重九起義、昆明起義。在護國戰爭中,與蔡鍔聯合宣佈雲南獨立,自任中華民國護國軍總司令,護國戰爭結束後,任雲南督軍兼省長。護法運動中被推為護法軍總裁之一,並任滇川黔鄂豫陝湘閩八省靖國聯軍總司令。

將軍一劍驅袁逆,陋室千秋宿國魂。完成討袁護國,唐繼堯1913年開始在雲南執政,在近14年的執政中,他興辦教育、籌辦市政、發展實業,在雲南創建了第一所大學——東陸大學,即現雲南大學前身,為雲南的近代化事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儘管唐繼堯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位頗受爭議的人物,但是瑕不掩瑜,在國家和民族處於重要關鍵時刻的重九起義和護國運動中,在利民興滇的發展建設中,他站在了時代前列,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會澤古城保存着許多珍貴的文物古蹟和較完整的城市格局和部分歷史街區。城區範圍北到義通河、南至鍾屏街、東到翠屏街、西至京運大街,面積約0.95平方公里。如果時間充裕,建議放慢腳步,緩緩細細地去探尋那些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街區。

據説當年古城內的士紳、富賈就住在城北的頭道、二道、三道巷的高牆大院內,被稱作富人區。而城外的魯機村、銅匠街、豆芽街等,大多為尋常百姓居住,房屋低矮簡陋,是為平民窟,所以在這個“錢王之鄉”,貧富懸殊尤顯劇烈。

到了會澤古城,就如造訪一位久別重逢的老友,那份情愫,像一罈啓封的老酒,入口便醉;會澤古城還會給人一種久違的感覺,好似心底一直企盼的那份寧靜,咿呀推開木門,撲面而來的便是質樸的親切和温馨!

會澤悠久的歷史文化特色濃縮在遍佈古城的近百座會館寺廟以及清代民居等古建築羣上,被譽為“明清古建築博物館”。這些古建築中的核心建築是 2006 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的八大會館:江西會館、湖廣會館、貴州會館、雲南會館、江南會館、福建會館、陝西會館和四川會館。在八大會館中,又以堪稱雲南古建築一絕的江西會館最為驚豔。

江西會館建於康熙五十年,佔地近八千平米,為三進兩跨院,建有門樓戲台、正殿、後殿,集建築、木雕、銅雕、磚雕精華為一體,雕樑畫棟,富麗堂皇,以雄奇秀美著稱於世,線條流暢,精巧別緻,是清代古建築之精華。會館裏的戲台,僅次於北京頤和園的大戲台,號稱中國第二大古戲台。不過誠如戲台兩側楹聯所言:天地無私貴賤皆為角色,古今如夢往來只換衣冠。

江西會館內設有張氏斑銅展館,會澤斑銅工藝製作至今已有 300 多年的歷史,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聲譽。據介紹,張氏斑銅傳人制作的一件斑銅香爐,曾在 1921 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過金獎。見錢眼開——店主提供了一枚價值不菲、古色古香的斑銅錢幣作拍攝道具,美女愛不釋手!

斑銅的特點在於“妙在有斑,貴在渾厚”,其工藝傳承於2000多年前漢代"堂琅洗"的薄膜鍛打技術,以含銅量超90%的稀有自然銅塊為原料,經燒斑、等道工序選料、淨化、鍛打、成型、燒斑、精整、打磨、拋光、露斑等二十餘道工序,讓銅、金、銀等各種金屬離子歸類結合,形成斑彩熠熠、五彩繽紛的的獨特效果。

會澤斑銅製品是會澤銅商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這種採用冷鍛成型方法制作的銅製品,因銅中含有的金銀等金屬無法完全融合,既而形成輝斑,有藍、紫、黃、橙、金、赤、紅等顏色,表面拋光後,最耀眼迷人的是金黃色。

所有斑銅工藝品的斑影都不可能雷同,哪怕只是一盞酒杯或一個茶壺,都需要工匠反覆敲打上萬錘才能作成。 2008年6月,斑銅製作技藝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過由於原材料稀缺、傳承技藝要求嚴格等原因,斑銅製作技藝的傳承目前面臨着極大的挑戰。

乾隆、嘉慶年間,清政府對銅的需求大大增加,會澤在銅礦的開採、冶煉、鑄幣、運輸等方面盛況空前,會澤先後設立僅次於北京中央鑄錢局的 “中國第二大鑄錢局” ——新、舊 “寶雲”兩個鑄錢局生產通寶銅幣,製作好的銅幣通過馬幫馱運走五尺道、過金沙江、再經京杭大運河送抵京城,由此誕生“銅馬古道”。每年運往京城的銅和銅幣,額定數為633萬斤,會澤也因此被冠以“萬里京運第一城”的美名。

浮世繁華,終究歸於清夢一場,悠悠歲月,帶不走的是唏噓惆悵!秋日古城,雲淡風輕,如同“縫着繡花鞋面容安詳的老人,依舊等着那出征的歸人”,淡淡憂傷着、寂寞着、哀怨着、沉穩着;斜陽草樹,舊房老巷,則似沈從文筆下“翠翠姑娘燈下托腮喃喃自語的神情:那個人明天會回來麼”?靜靜潮濕着、温暖着、古典着、美麗着。默然行走,體會着會澤古城骨子深處的幽寧恬靜,還有些許的古風古韻,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唉!會澤古城,不管你愛與不愛都是歷史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