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年前,河姆渡的悠悠骨哨吹響文明的先聲;7000年後,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助力創新發展,推動着我們在時代的浪潮中砥礪前行,勇立潮頭。
寧波餘姚,這個河姆渡遺址所在地,飽含紅色基因和深厚文化底藴,借科普日讓千年文化和現代科技交融,迸發出別樣的火花。
“穿越七千年 與新共生長”,就在今夜,浙江省2020年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在寧波餘姚正式啓幕。同時,科普日系列活動也在全省各市縣拉開帷幕,為公眾帶來一場炫酷的科技盛宴。
雙城記
浙江省2020年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
@寧波餘姚
與新共生長主場活動精彩紛呈在酷炫的開場舞《舞新而生》中,啓動儀式拉開了帷幕。《戰疫!科學+》,通過姚劇與RAP相結合的方式,創意呈現全省科協在抗疫期間應急科普和暖心故事。河姆渡文化表演劇《骨哨》,用骨哨傳唱了千年文明。
作為長三角國家戰略中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區域合作的重要部分,長三角科普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的雲簽約將在四地聯合推出。
去年科普日主場活動上,浙江科普代言人“百變小加”通過全息投影酷炫登場,在“浙”場戰疫上小加也是佳作不斷,走進千家萬户。最新微電影《神秘的手稿》也會在科普日期間同步登陸各大視頻門户網站。
《與新共生長——勇立潮頭的浙江科普》回顧了這五年科普工作的精彩瞬間,“讓創新成為常態”通過“科學+”品牌活動、科技成果科普發佈、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等一項項工作構成了浙江科普的生動畫面。
寧波市科協連續多年精心打造寧波市中老年人智能手機操作技能普及工程,這項工程多次被納入寧波十大民生實事項目,已經惠及10萬以上中老年市民。在這次科普日現場也升級了服務版本,推出老年智能手機APP上線儀式。
最後上演的《“加油!科學+”之最後一滴淚》,是“加油!科學+”情景劇新創作的版塊,以輕鬆有趣、寓教於樂的方式,讓現場公眾感受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感受科學藝術融合的別樣體驗。
這些活動最大化地傳遞了活動主旨,讓公眾觸摸科學的本質,感知科學的奧秘,分享科學的歡喜,同時進一步助力打造具有公眾參與度的科學品牌。
與未來共生長分會場活動創意無限這次的浙江省2020年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還設置了一個分會場,就在杭州國際未來生活節現場。主場活動當晚,也與“未來科學公園”科普日分會場進行了現場連線,分享有趣的瞬間。
從17號開始,熱鬧的西湖邊誕生了一座奇妙的“未來科學公園”,它也是今年全國科普日的分會場。這個週末,將是你與“未來科學公園”相遇的最後機會。
明天下午,在《Yu見未來》科學分享會上,將會有科學大咖分享精彩的科學故事與澎湃的科學精神。而在週日的主舞台上,將上演“與未來共生長”活動——四館聯動的瘋狂科學實驗秀、“浙江人眼中的十大科學事件(2019-2020年度)”發佈、小型科普劇《天下無賊》、《加油!科學+》大型科普情景劇。
另外,現場還有科學公園“四季小歡喜”打卡活動、浙江科普代言人“小加”與你面對面,還有寄信給20年以後的自己的“未來郵局”等活動。這個週末,就在西湖邊等着你去解鎖這些炫酷的科學。
還有更多精彩內容創意市集
活動現場還打造了兩大主題創意市集。從“姚”心可鑑科普市集,對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的內容進行展現;從“甬”立潮頭科普市集,對城市新像與共生未來的內容進行輸出。
“浙江雲上科普日”移動端平台
今年的科普日活動還有一大亮點:同步搭建了“浙江雲上科普日”移動端平台。平台分為“雲上逛展”、“雲上好品”、“短視頻大賽”等八大板塊,同時彙集“科普日主場活動”、“新聞資訊”等內容,可以在微信及手機端分享及發送,讓全省更多網友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全國科普日濃厚的氛圍。
在科普日移動端平台上,9月19日、20日兩天,9:00-16:30,網友們可以通過“雲上逛展館”聯動科普大直播,親身感受到雲平台的便利和快捷。藉助雲端參觀浙江省科技館、寧波海洋世界、長興金釘子地質展館等全省12大科普教育基地。直播中還有線上抽獎,隨機抽取4D影院套票、觀光火車票、各大展區的門票等。
院士聊科普“只有科普做好了,才能談科技的發展。這兩者一個是打基礎,一個是殺手鐧。”
陳勇 廣東省科協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環境工程技術專家。
Q:作為院士,你對科普是如何理解的?科普和科技發展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
A:我經常把科普比作創新的“地基”,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強不強,是由整個社會的這片地基決定的,而這片土壤的構成就是大眾有沒有科學意識和科學知識。怎麼造就?通過科學普及。我們現在時不時就會產生一些突發的問題,比如新型冠狀病毒,但當大傢俱備了一定的知識以後,就不會去以訛傳訛,更不會出現恐慌,這就是科普帶來的好處。
只有科普做好了,才能談科技的發展。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一個是打基礎,一個是殺手鐧。就像種地一樣,你把土壤培育好,就可以種上各種好東西,土壤不好,再好的秧苗也難成長。
Q:這次參加全國科普日,你有什麼感受?
A:每年全國科普日都會有一個主題,今年的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我們一直在努力營造“人人都是科普之人,處處都是科普之所”的氛圍。我一直講,要把大量精力放在做科普這件事上,尤其是要把當下年輕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把科普工作做出趣味性,寓教於樂,讓公眾可以在快樂中獲得科學知識。積極順應信息化發展大勢,創新方式方法,不斷提升科普服務能力和精準度。
Q:2018年浙江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達到11.12%,位列全國省區第二,你怎麼看這個成績?
A:浙江在這方面確實做得不錯。舉個例子,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浙江的垃圾分類工作,安吉有個村是給住户發兩個垃圾桶,寫上“爛”和“不爛”,這樣老百姓就很好理解。科學的垃圾分類其實就是一種科普,後來還衍生出“髒”與“不髒”,“濕”與“幹”等等分法。
在我看來,很多讓對科學的理解都是錯誤對,不是説只有衞星發射才是科學,科學説白了就是關於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發展規律的知識體系。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學的生活、工作,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可以做到,科學的知識,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傳遞出來,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興趣。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