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森林覆蓋率高達91.1%” 神農架“進退”之間讓綠水青山“煥”新顏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休閒

大九湖濕地公園景色

嫩綠、深綠、碧綠、油綠……站在神農架域內任意一點,轉身360度,都能看見綠色,林海湧動,參差多態。如今,神農架已經成為中國首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三大保護制度共同錄入的“三冠王”名錄遺產地若把時間座標往前調幾十年,為支援國家建設,大規模伐木行動一度將神農架推向毀滅的邊緣:1982年,神農架林區森林覆蓋率降至63%,而今,森林覆蓋率已超過91.1%。不斷變化的森林覆蓋率,見證着神農架從開山伐木大搞開發,到陸續建立保護地分類保護,再到試點國家公園統籌保護與發展的壯闊歷程。“進退之間,生態優先,全力保護好生態的神農架林區,也在獲得生態的回饋。”神農架林區黨委常委、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柳健雄説。

理順機制:告別“九龍治水” 8月31日,海拔3000餘米的神農頂,遊人如織。遊客們看不見,就在瞭望塔的背後,神農架國家公園的專職生態巡護員們,正揹着沉重的行囊穿行在密林和草甸之間。他們以自身為“點”,畫出181條“線”,編織成生態保護“網”,共同築牢神農架生態保護屏障。“而在過去,國家公園範圍內存在地域分割、部門分治現象,時常影響制約保護效果,説是‘九龍治水’毫不誇張。”柳健雄舉了一個例子,“一隻野生動物,跑到自然保護區裏去,歸保護區的森林公安管;跑到保護區外的林地裏,歸林業的森林公安管;跑到濕地去了,又歸濕地公安管……”如何更有效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神農架林區整合所有自然保護地,組建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神農架國家公園將4個世界級保護地、 4個國家級保護地和2個省級保護地的優勢資源重組,建立了“局機關—管理處—管護中心”三級管理體系,實現了“一塊牌子、一套班子、一個標準”管理。同時,聯合毗鄰國家公園的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率先成立了鄂西渝東毗鄰保護地聯盟,實現各保護地之間的連通聯保聯防,共同保護“泛神農架地區”生態環境。理順管理體制的同時,神農架通過立法實施最嚴格的保護。2018年5月1日,《神農架國家公園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試點區內禁止一切狩獵捕撈活動,連揭草皮、撿鳥蛋也不允許,同時禁止新建、改建、擴建礦產資源開發、水電等項目。神農架傳統六大景區,有五個在“限流”之列。根據2019年最新的國土三調數據分析,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的植被覆蓋率達到96%。草長鶯飛的濕地山野,廣袤神秘的原始森林,已經成為神農架最寶貴的資源。

保護加碼:織就“天羅地網”“金絲猴喜歡在位於山脊的大樹上睡覺,早上若去晚了,就不知道它到哪個方向去了。”清早五點半,迎着晨霧,神農架國家公園大龍潭金絲猴野外研究基地負責人吳鋒出發上山,去尋找這羣相識15年的老朋友。

神農架金絲猴總數量從1282只增至1471只

一年365天,吳鋒和同事們的工作時間由這羣猴哥的心情決定,猴羣日出而行、日落而棲,基地的工作人員必須起得比猴早,為的是近距離野外觀測保護。 “神農架金絲猴是神農架的旗艦物種。”吳鋒告訴記者,7月29日,基地迎來了今年第9只金絲猴寶寶,目前,神農架金絲猴種羣數量已增至10個,數量突破1470餘隻。國家電網神農架供電公司木魚供電所所長田萬榮説,為了避免金絲猴等野生動物觸電和保障科研用電,公司投入1268萬元,在國家公園鴨子口至風景埡鋪設了7.8千米的地下電纜。在神農架國家公園科學研究院大龍潭金絲猴野外研究基地附近,一棵“參天古樹”呈倒卧狀橫跨道路兩側,形成一座天然拱橋。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李純清介紹,這是於2018年6月建設完成的華中地區首處野生動物生態廊道,金絲猴等野生動物過馬路可走專屬“天橋”。類似這樣的野生動物生態廊道,神農架共有25處,包括上跨式、下涵式、緩坡式3種類型。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還在附近架設紅外監控設備,實時拍攝、觀測野生動物適應廊道情況,促進野生動物保護與科學研究。

野生動物生態廊道

不久前,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利用無人機開展野外巡護時,在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千家坪,首次利用無人機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梅花鹿飲水小憩的珍貴畫面,巡護員實地探訪還發現了梅花鹿腳印。李純清説,該局已建設衞星遙感、直升機、無人機巡護的“天網”和人工巡護加電子圍欄、地面固定攝像頭等監管的“地網”,整合打造神農架國家公園信息中心,實行“天、地、人”“點、線、面”全方位監測,力爭管理無盲區、監測無死角。

人“退”財進:涵養綠色“顏值”8月3日,在神農架官門山風景區內,監控視頻拍到一隻黑熊偷吃蜂蜜的鏡頭。視頻拍攝時間為當天22時9分,地點為景區崖壁養蜂場。畫面內,一隻大黑熊掀開蜂箱蓋,叼住一大塊蜂巢就走。不到1分鐘,吃完蜂蜜的黑熊再次返回偷食。這不是該景區第一次拍到黑熊偷食蜂蜜。2019年9月17日,同一地點曾拍到一大兩小3只黑熊偷吃蜂蜜。官門山景區負責人宋靜介紹,隨着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不斷推進,保護手段不斷更新和保護意識逐步增強的同時,野豬、黑熊等野生動物數量逐年遞增,目前正值崖壁蜂蜜收割期,動物的偷食會給養蜂場帶來一定損失。四條腿的野獸要保護,兩條腿的人怎麼辦?從3253平方公里的神農架林區劃出1170平方公里作為神農架國家公園試點,涉及5個鄉鎮25個行政村。2019年,神農架國家公園推出“十嚴禁”。沒有工業、沒有大面積的農業,園區內,有樹不能砍,有藥不能挖,有礦不能採,有獵不能狩,如何讓居民分享到成立國家公園的福祉與紅利?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社區事務工作科科長梅擁軍介紹,神農架國家公園範圍內有8000多户、2萬多原居民。國家公園積極推廣園區內居民以電代燃料工程,對生態移民的430餘户農民每户每年補貼3000元,用於減少對生產生活用柴的依賴。為減少農民損失,引導人們保護動物,神農架國家公園實行野生動物侵食、自然災害損害商業保險。2020年,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投入近185萬元,為轄區5962户農户種植的農作物、中藥材和養殖的蜜蜂購買野生動物損害及自然災害商業保險。自2018年起,3年來,神農架國家公園為社區實行獸災保險和自然災害保險共投入保費資金372萬餘元,賠付給社區農户約298萬元,既保護野生動物,又降低因嚴格保護後野生動物增加帶來的農户種養風險。

生態移民:呵護“雲間濕地”一泓清水,四圍青山,雲間濕地,世外桃源。盛夏時節,漫步在大九湖棧道,看着一隻只飛鳥翩躚消失在湖光山色裏。隨便拍一張,彷彿明信片。過去,這裏住着1400多名農民,如今為生態保護搬遷至20公里外的坪阡古鎮。由此,大九湖得以清水再現。

大九湖重現湖光瀲灩、草木茂盛的完好生態

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志麒介紹説,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大九湖先後經歷了圍田墾荒、大量伐木和大規模高山反季節蔬菜種植,曾經不堪重負。實施濕地恢復性保護後,大九湖美景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遊客。住在濕地邊,吃着山水飯,住宿、餐飲幾乎成了湖區農村的“壟斷”產業。即使不擅長烹飪的農户,年收入10來萬元甚至30餘萬元都不稀奇。但是,污染也隨之而來。“那時大九湖接待牀位才2000張,我每年都有20多萬固定收入,但露營煮飯的遊客越來越多,垃圾成堆,再難看到水鳥棲息的身影了。”村民覃萬梅説。2016年,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大九湖全境被圈進了國家公園試點,大部分面積劃定為受嚴格保護的區域,明令禁止耕種、放牧。同年5月1日,大九湖濕地公園實施封閉管理,景區內停止一切住宿、餐飲等經營服務,遊客統一乘坐換乘車進入景區。搬遷出來的絕大部分村民依然從事着旅遊餐飲住宿等相關行業。覃萬梅説,搬到山下之後,她用拆遷補償款在坪阡古鎮蓋起4層小樓,辦起“奶奶的土吊鍋”餐館,如今已發展了5家連鎖店併成立餐飲管理公司,光員工就有160餘人,去年毛收入突破500萬元,“比過去強太多了!”從農民變成老闆,搬遷户收入提高了,觀念也改變了。曾經的“搬遷釘子户”盧德焱,思想通了後又成了“帶頭人”,動員17户親戚朋友在坪阡古鎮建起連片農家樂——“盧家大院”,採用聯營模式,抱團發展。啾啾鳥鳴聲聲悦耳,翩翩羽影賞心悦目。遙感影像數據分析,湖區草地面積由2013年的370公頃增加到2019年的476公頃,草地面積增加率為28.7%,湖光瀲灩、草木茂盛的完好生態得以重現,為候鳥到來提供了優越條件。

(圖/神農架林區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