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教師節,如何對老師表達敬意?穿越三千年看尊師文化

古代沒有教師節,如何對老師表達敬意?穿越三千年看尊師文化
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過教師節。直至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今年算起正式的教師節已經有36個年頭了,在這裏江陽沽酒客真誠地道一句各位老師辛苦了,其實尊師重道的文化,在中國卻一直有傳承。
古人曾經立着五個字進行儀式感極強的信仰膜拜“天地君親師”。其中師與其他四位並列,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古代沒有教師節,如何對老師表達敬意?穿越三千年看尊師文化
“天地君親師”五字成為人們長久以來祭拜的對象,充分地表現出中國民眾對天地的感恩、對君師的尊重、對長輩的懷念之情。同時也體現出“中國民眾的敬天法地、孝親順長、忠君愛國、尊師重教的價值取向”。
這幾個字體現出中國民眾的終極關懷所在,是傳統社會中倫理道德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依據,由於它的深入人心,對民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也使得中國人不同於西方人,中國文化不同於西方文化。
有人曾經批判這是封建文化,本人實在不敢苟同,原因如下:
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的漢字流傳時間最久,作為一種象形文字的它有其深刻的含義。漢字書法在世界範圍內都享有聲譽,在這裏對“天地君親師”五個字的寫法也極為之講究。
古代沒有教師節,如何對老師表達敬意?穿越三千年看尊師文化
“天地”二字寫得很寬,取天寬地闊之意;“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須封嚴,謂君王一言九鼎,口不亂開,這裏既是古代地位最高領袖的尊敬,但是又不該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膜拜權貴,昏庸無道一樣得不到民眾的敬仰,要如三皇五帝一樣的道德楷模才夠資格,所以為君者則為民;‘親’繁體字中的‘目’不能封嚴,謂親不閉目;‘師’的繁體字不寫左邊上方之短撇,謂師不當撇(撇開)。此外,還有所謂“人不奪天,地不離土,君不離口,親不閉目,師不掉巾的説法”。
這種寫法形象地體現出中國漢字深刻的象徵意義,同時這種象徵意義也表露出儒家倫理對其深刻影響,對君王威嚴的敬畏,對親上長壽的祝願,對教師角色的重視,對天地自然的感激,這都充分體現了儒家思想中“仁”、“孝”觀念。
古代沒有教師節,如何對老師表達敬意?穿越三千年看尊師文化
很顯然,人們對“天地君親師”的崇奉,體現出人們的精神信仰,即仁孝觀念,積極上進、尊重規律的入世心態。
“天地君親師”的思想發端於《國語》,形成於《荀子》。東漢時期,在《太平經》中就出現了形式整齊的“天地君親師”的説法。
北宋初期,“天地君親師”的表達方式已經正式出現。明朝後期以來,崇奉“天地君親師”在民間廣為流行,把它作為祭祀對象也已經比較普遍。
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國家的名義,確定“天地君親師”的次序,並對其意義進行了詮釋,特別突出了‘師’的地位和作用。從此,“天地君親師”就成為風行全國的祭祀對象。
古代沒有教師節,如何對老師表達敬意?穿越三千年看尊師文化
老師,且不説孔子以前,一直以來在中國,沽酒客認為都可以稱為無冕之王,因為如果沒有他們,可能很多東西都不能流傳不下去,而且很多人才都出不來。
雖然老師不能決定人人成才,但是通過知識的傳播,我們至少能掌握很多基礎,從而不斷充實自己。老師則全部投身到這個事業上,哪怕許多老師自身都很有能力,甚至可以創造一片屬於自己的成就地位,獲得更多的名利和財富,但是他們卻沒有這樣選擇。
雖然在古代並沒有教師節,但是一直有尊敬和慰問老師的習俗,早在《後漢書·孔僖傳》中還曾有過:“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這樣的記載。
古代沒有教師節,如何對老師表達敬意?穿越三千年看尊師文化
今天我們在教師節向老師給予問候和表達心意,是非常應該的事情。其實大多數老師並不在乎收到什麼貴重的禮物。一個讓人尊敬的老師,他的內心最重視的禮物就是自己的學生個個學會所傳授的知識,並且成為社會的棟樑。
教書育人,最重要的就是塑造孩子們健全的人格,鍛煉出他們強健的體魄,完善個人的知識體系,最終走向社會,個個都能獨當一面。當然如果能取得更大的成績,相信作為老師肯定更有滿足感。
其實,在古代雖然沒有正式的教師節,但是儀式感卻很多,各個地方的規矩也有所不同。比如北方有孔子廟,南方有文昌宮,這兩處地方,都會有祭拜的風俗,並非迷信,而是對教師最高的尊重禮遇。
古代沒有教師節,如何對老師表達敬意?穿越三千年看尊師文化
因為孔子被尊為中國教育之父,所以真正的教師節可以追溯到漢代。到了漢代,“學校”的實體已經產生了,並且每個學校都配備一定數量的老師。據《漢書·平帝紀》記載,當時的學校若是處在郡國,則稱為“學”;若是處在一個縣或者一個侯國裏,則稱為“校”。
黃宗羲在《與陳乾初論學書》中寫道:漢、晉時期,每年農曆8月27日,即孔子誕辰日這天,皇帝都要率領文武官員去祭拜孔廟。在皇帝的帶頭作用下,各地官府也紛紛效仿。因此,“教師節”這天,除了祭奠孔子,也要“置休經師”、“授束脩”。
唐朝則開始每年評選“先進教育工作者”,不要以為表彰優秀教育工作者是今天的事情,原來早在唐朝就已經開始了,他們依舊沿襲了“祭祀孔子”的大禮。當時的祭奠非常隆重。國子監、書院以及各地政府也要從本地學校的學長、學正中選拔成績突出者,報送朝廷,這些“先進教育工作者”最高可獲賞銀500兩。
古代沒有教師節,如何對老師表達敬意?穿越三千年看尊師文化
後來的宋元明清乃至民國,同樣對此事非常重視,你想如果一個國度,對老師都不重視,都不放在重要位置,這個國家要想發展壯大,基本不可能。
回想抗戰時期,中國那麼艱難和危險,我們的前輩老師們,依然帶着孩子們到中國大後方辦學,比如沽酒客的家鄉瀘州,至今還有很多抗戰時期的學校遺址,可見無論國難當頭,還是太平盛世,教育都不能丟。
上面談了官方,而民間則自上而下,同樣對老師也表達出不同程度的尊敬和愛戴。
雖然古代沒有教師節,但是古代的大小節日,對於教師來説都是“教師節”!在特定的節令,或者一學年開始或結束,或者學塾開辦或關閉的時候,學生往往會向塾師送銀錢或禮物,這被稱為“節儀”。因為節儀是用來表示對塾師禮敬的,所以也被稱為“節敬”。
古代沒有教師節,如何對老師表達敬意?穿越三千年看尊師文化
節令的確定,主要依照我國傳統的節日。如果説“小節日”型的“非正式教師節”有點多,那麼“正式教師節”就比較容易讓人記住了——在很多地方,“教師節”最重視的是三節兩壽:“三節”是指端午節、中秋節、年節,“兩壽”則是指孔子誕辰日和塾師生日。
當然今天我們教育制度在改革,對於繁文禮節大家也在做一些擯棄,國家也在逐步改善教師的待遇,這是值得肯定的。
對於老師來説,他們並不稀罕過多的禮節,他們需要的是社會的尊重,家長的共同配合,因為除了常規的節日祝福,最好的禮物就是學生好好學習,家長支持和理解,並且積極配合教師工作,把孩子們培養成才就是他們最好的禮物。
今年教師節馬上就要到了,最後江陽沽酒客在這裏,祝福全天下的教師們節日快樂,真誠地道一聲“老師,您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13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沒有教師節,如何對老師表達敬意?穿越三千年看尊師文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