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檔案日。在第13個國際檔案日來臨之際,都江堰市創新主辦了一場“不再沉默的煙塵歲月—敏敏帶您雲上觀檔”直播活動,給網友獻上了一場穿越歷史的人文檔案盛宴。
蟬鳴山幽,這場醖釀了數月的“雲上觀檔”於9日上午開播,無數“檔案愛好者”跟隨主播的腳步,走進安靜的博物館,俯拾都江堰的千年文化精粹。此次特殊的檔案直播,立足於檔案中珍貴文物史料,以展覽中的都江堰珍貴文物為線索,通過石刻鑑賞、碑文解讀、遺蹟尋蹤對都江堰的歷史層層拾遺,以獨特的實物檔案視角帶領大家喚醒沉默的煙塵歲月,以看得見、摸得着的史料解讀都江堰縱貫古今的人文風韻。
這場經過精心設計的直播“玄機”可不少。為時不長的直播中,凝聚了都江堰檔案人和博物館專家團隊的心血和汗水,主播上萬字的解説詞幾經錘鍊,最終才給大家呈現出這場“雲檔案”盛宴。
直播被巧妙劃分成石刻文物展覽加外景溯源尋蹤兩個部分,而內容則根據展覽路線,涵蓋了生產生活、風土習俗、人文精神三個方面,從工藝技巧中解讀都江堰歷史上的名人及其造詣,於藝術審美里尋蹤都江堰的人文精神脈絡。
更讓這次直播備受矚目的是,畫面裏出現的大多數珍寶應該都是第一次“雲遊”展出。從漢代石碑到唐代造像,從石刻藝術到石經殘塊,每一處細節都藴含着豐富的文化元素和“檔案”研究價值。直播中介紹的《建安四年正月中旬故監北江塴大守守史郭擇趙汜碑》(簡稱《建安四年碑》),距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它呈現的不止是漢代成熟隸書的雋美和石刻工匠們無與倫比的雕刻造詣,其414個字刻錄的守史郭擇、趙汜監修北江堋(即都江堰)史料,更生動展現了當時的水利制度和修堰成果,為無數“檔案人”和研究學者提供了珍貴的史料記載,進一步反映了文物作為“實物”檔案保存和修復工作背後的艱辛和實用價值。
提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直播鏡頭連線到了伏龍觀正殿,主播月月帶大家瞻仰了太守“李冰”石像。“鑿離堆,避沫水之害”,由此“水旱從人,不知饑饉”。作為都江堰治水歷史上的最大功臣,李冰貢獻的不止史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更有遠見地將無數水利技術、治水技巧刻於石碑,讓最有價值的“都江堰治水”檔案存續於今。
除了記載豐富、雕刻精湛的字碑之外,體現人文藝術的石刻也頗有看點。一幅《各佔一枝春》石刻,鳥兒羽翼生動,綻放的花朵似要破壁而出,雕刻工藝出神入化、妙不可言。另一幅《青城全圖》石刻,更讓人歎為觀止——得益於“雲上觀檔”的直播技術,攝影師將鏡頭攀上了海拔1200多米的青城山天師洞,首次向市民展出藏於三清大殿背後的石刻原圖。這幅石刻畫作離地2米,面積約12平方米,由民國灌縣(今都江堰)知名畫師陳星南於1927年中秋節前夕創作。全圖以都江堰西趙公山、青城前後山為主,兼帶灌縣古城,完整呈現了都江堰宮觀廟宇幾十處、各式大小橋樑23座,並清楚標註地名100多處,拿它和近現代都江堰的全景圖片對比,就能完整呈現出都江堰自民國以來的發展變遷,堪稱都江堰的《清明上河圖》。
“今世賴之以知古,後世賴之以知今”,人們渴求歷史文物之美和它們背後所藴藏的知識和故事,正是這些實物檔案的價值所在,也是檔案帶給社會的實際意義。喚醒煙塵歲月,解讀千年精粹,為時不長的直播宣傳活動,透過都江堰的文化瑰寶,不僅拉近了我們與檔案的距離,也讓公眾進一步認識了檔案價值、增強了檔案意識,更營造了全社會關心支持檔案工作的良好氛圍。
小編按:文據青城嵐,在此表示感謝!
轉自:遇見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