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每年的2月22日,是「貓の日」(貓之日)。因為貓咪的叫聲是「nyan」,在日語裏和數字「2」的發音相似,因此日本這一天定為貓咪的節日。
貓實在是一種讓人憐愛的動物,在中國,網絡流行語將其稱為「喵星人」,日本人也差不多,管貓叫「ニャン子ちゃん」。可能是因為貓咪的婉轉嬌啼會讓人不由自主就心軟下來吧,中日兩國對它的稱呼都是從它的叫聲來的。
▲ 貓咪站長「阿玉」
現在如果上網一搜,就會看到無數關於貓咪的視頻,無論用的是何種語言標題幾乎都有「可愛」或者「萌」等字眼,看來世界大同,幾乎人人都喜愛貓咪。
3000年以前,貓咪還不是這種柔柔弱弱的形象。據説古埃及是最早馴養貓的地方,那時候貓地位尊崇,是代表月亮的温暖與女性魅力的女神貝斯特的化身,受到古埃及人的頂禮膜拜,人們為「貓神」建築了很多神廟和石碑。受供奉的神貓死去之後,會被塗上香料,製作成木乃伊放進特製的棺材裏,埋在神廟附近。
神秘與優雅,頑強又嬌柔可愛的特性在貓咪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統一,「喵星人」懂得適當地討好人類,但絕不為此迷失自我,因此千百年來,貓咪一直是人的夥伴,在人的家庭裏過着舒適的生活。
▲ 籃子貓「貓叔」
作為家庭的一員,貓咪的一舉一動盡在人類的關注之下,因此日語裏也就有了大量和「喵星人」有關的俗語典故。
首先,因為貓咪也算是喵星人,所以普遍用貓咪身上的特點來描述有這種特徵的人,從頭到腳都可以跟貓咪來比一比:像「貓足」,是用來形容躡手躡腳、悄無聲息地像貓一樣走路;「貓面」,這是形容人有一張短小的臉,從前額到下巴沒多長;「貓舌」則是説很怕燙的人;「貓背」是指人的後背像貓一樣拱起來,漢語裏一般稱之為「羅鍋兒」。
不過,並非所有「喵星人」的零件都可以對應到人身上,像「貓の額」就不是説人的腦門兒,這説的是窄窄一條土地。因為貓咪的「眉毛」與「頭髮」實在很難區分,可以想見這塊地有多小了。
貓的眼睛一天之中隨着光線變化,瞳孔大小有着顯著的不同,看起來變化多端、神秘莫測,所以貓的眼睛就被用來形容易變的事物,比如「女の心は貓の目」(女人的心啊貓的眼睛)這樣見微知著的話,一看就像是日本人會用的比喻。
▲ 日本京都貓貓寺的「貓住持」
再有「貓の鼻」——貓的鼻子有什麼特點?對了,這鼻子一年四季都是冰涼的。日諺有云:「貓の鼻と傾城の心は冷たい」,何謂傾城?乃是煙花女子(遊女)的別稱,所以貓鼻子和煙花女子的心是同等的事物,都是冷冰冰的。
「喵星人」除了身體上的特點以外,生活上的習慣也被朝夕相處的主人觀察得細緻入微。或者説,其實喵星人心裏覺得自己才是主人吧,這也很有可能,因為它們總是那麼我行我素,而日本人觀察事物細緻入微的特點在這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 日本網紅貓「Guppy」
當貓咪看到一個紙袋,它會怎麼做?鑽進去!無論是紙盒子、紙箱子或者紙袋子,這都是它最愛的玩具,低頭往裏鑽是每隻貓都會選擇的動作。但是如果是人給它罩上一個紙袋,那它就不會鑽了,反而不停後退。所以「貓に紙袋」就是形容一步步後退,甚至一不留神坐個「屁墩兒」的樣子。
與之相映成趣的是,若是在貓咪面前突然打開一把傘,「喵星人」的反應也很可觀——不是嚇得直跳起來,就是掉頭就跑,找個隱蔽地方躲起來,「貓に傘」就是描寫這種反應的。
「貓が手水を使うよう」這句話,一望而知是説貓洗臉的。説的是沾點水胡亂抹一把臉算數,早晨起晚了趕着去上班上課的人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面。可是話説回來,我看見的喵星人每次洗臉可都是十分鄭重的,不但仔仔細細地把臉、耳朵甚至頭頂都抹上好多遍,而且每抹一遍之前還要舔爪子,可不是糊弄事兒的呀。
喵星人是一種好奇心旺盛的生物,跳躍的火苗會吸引得貓咪忍不住伸爪去逗,當然這是很危險的動作,為此付出慘重代價的貓咪估計不少。所以日語説「貓咪去逗火」(貓が熾をいらうよう),就是説這種故意去招惹對手的行為。要是對手弱一點兒,這句話就是「貓戲核桃」——「貓が胡桃をまわすよう」,招惹就變成了戲弄。
日本的喵星人最喜歡吃的是幹松魚(鰹節),所以日語裏有好多相關的俗語,比如「給貓腦門兒上放上幹松魚」(貓の額に鰹節),把這麼好吃的東西放在貓的眼前,不吃才怪呢。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千萬要小心」「很容易出錯」。
一不小心,幹松魚被貓咪吃了大半,怎麼辦?亡羊補牢,猶未晚也——「貓を追うより鰹節を隠せ」(與其追貓不如先把幹松魚藏起來),解決問題還是要抓住根本——咱們是丟了羊補羊圈,日本則是幹松魚被吃了藏幹松魚,實質是一樣的,但是,格局還真是不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