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雲·遊”,共享中國文化之美

人民網堪培拉5月22日電(記者 陳效衞)去年12月聯合國宣佈每年5月21日為“國際茶日”。在首個“國際茶日”到來之際,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通過微信公眾號、Facebook等平台,與新西蘭受眾一同分享了《萬里茶道》巡展圖片。該巡展圖片由中國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文物報社與湖北省博物館共同承辦,通過萬里茶道(中國段)沿線8省區20餘家文物收藏機構的340餘件文物精品,再現了昔日茶道的繁榮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遠影響。

圖片網展是中心近期的舉辦的多項活動之一。中心主任郭宗光對記者表示,在國際旅行短期仍無法恢復的情況下,“跨越時空、在線雲遊”可讓新西蘭民眾以一種更安全、更可及的方式“觀光”,成為其瞭解中國自然、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網友喊話:“中國的世界遺產看不夠!”

世界遺產,是人類公認的最有價值的文物古蹟和自然景觀。中國擁有的世界遺產不僅數量居全球第一,也是中國文化積澱最為深厚之所在,且在新西蘭民眾中擁有很高聲譽。新西蘭國家博物館2019年推出的“永恆的守衞——秦始皇兵馬俑展”吸引了近20萬人次觀眾。疫情初期,中心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陸續推出《雲·遊中國:世界遺產在中國(上、中、下篇)》在線觀展活動,完整地介紹中國55項世界遺產,新西蘭觀眾大呼“過癮”。

4月下旬,中心因勢利導,利用Facebook平台結合新西蘭抗疫走勢,以每日更新的方式在線分享了當地民眾並不熟知的14項世界遺產。截至5月21日,龍門石窟、梵淨山、武陵源、紅河哈尼梯田等,在近4周時間內收穫了20105人次的閲讀量。網友紛紛喊話:“中國的世界遺產看不夠!”

持續關注《雲·遊中國》的Facebook用户西蒙·米克爾表示,佛教在其傳播過程中打上了不同國家文化的烙印,並以石窟藝術的形式記載了下來供後人瞻仰回顧,堪稱人類文明的壯舉。“這些帖子非常棒,期待繼續推出!”意猶未盡的西蒙如是留言。攝影愛好者布萊恩·謝帕德對座落在中國吉林、遼寧兩省境內的高句麗王朝遺址讚歎不已,稱這組遺址的精彩之處在於,現今文化各異的國家擁有着“相同的歷史和過往”。據他本人透露,他曾是支持該申遺項目時的新西蘭政府工作組成員之一。

“國際博物館日”:視頻鑑寶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中心此前通過微信公眾號、Facebook等平台分享一段別出心裁的短視頻,讓觀眾大飽眼福。

中心藉助谷歌公司,與湖北省博物館一道,共同打造“觀妙中國”掌上博物館APP,以虛擬實境的方式,重點欣賞藏有“鎮館之寶”的曾侯乙展廳。其代表性展品源自戰國時期曾國國君乙墓葬的出土文物,以青銅器和漆器為主,尤以曾侯乙編鐘最負盛名。

視頻中,大量“微距”鏡頭、雙屏畫面、VR導航、360°虛擬實景等綜合性數字手段的使用,讓受眾得以近距離觀賞珍貴文物。有網友感慨:博物館的體驗之旅非常難得,即使身臨其境,也未必能看得這麼真切。

太極接龍,雲端“比功夫”

宅在家中是疫情期間最為單調難熬的日子。為活躍氣氛、帶動宅男宅女們進行運動鍛鍊,中心藉助“中國功夫”的傳統影響和優勢,發起了“雲課堂·太極接龍”活動,以短視頻形式在TikTok平台開展。

這一接底地氣的活動讓太極愛好者得以有機會展示自我。他們紛紛換上專業練功服,面對鏡頭,一展伸手:“你在後院野馬分鬢,我在客廳白鶴亮翅”…… 許多網友行雲流水般地將這場“太極接龍”中的24個招式一氣呵成。

與此同時,中心以前在市民廣場、海濱公園等地教授的太極班也順勢轉移陣地,將教學活動搬到線上,帶領學員們“宅家健身”,進入“雲課堂”教學模式。

為了吸引更多的非太極愛好者,中心也降低了門檻。中心教學負責人、武術教師張健勇在視頻裏將動作進行分解,並把抽象的太極養生理念譯成英文。惠靈頓太極協會的戴維·麥肯齊是中心英文太極班最活躍的學員,熱衷中國太極和中醫文化。“通過太極這一養生方式可以提升自身免疫力,也有利於應對新冠肺炎。”麥肯齊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6 字。

轉載請註明: 線上“雲·遊”,共享中國文化之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