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魯班大師創造了現代的木工製作,現在農村的好多木工老師傅仍然在用魯班大師的絕活,給大家制作傢俱。魯班經中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牀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針對民間的習俗忌違而進行的製作,大多都在尺寸上有講究。
像每次做凳子的時候,老木匠量過尺寸後,這些數字的最後一定要有個三,例如二尺三、四尺三等,做桌子的時候,截取尺寸的最後一個數字一定是九,做牀的時候,這個數字七出現的次數就多了,剛開始的還沒注意,不過聽得多了,總免不了好奇心,就趁着師傅不忙的時候問了一下原因。
‘凳不離三’是説做凳子時,凳子的長度後面一定要有個3這個數字,因為當年劉關張三兄弟桃園結義,做長條木凳時的末尾一般要帶一個“三”數,如二尺三,四尺三等,其象徵桃園三結義,兄弟和朋友來坐這條板凳。
門不離五,農村中,無論你家的門有多大,其尺寸末尾,一般離不開“五”數,象徵“五福臨門”之意。
牀不離七,在農村木匠師傅量東西的時候,用的都是木匠尺,做牀時長度和寬度一定要有“七”數,象徵“牀不離妻”,這個七字寓意為,做這個牀表示一個人單獨睡,而是要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棺不離八,指的是打造棺材時,不管是給什麼人,不管高個子還是矮個子,棺材要有“八”數,就是尺寸只有八尺,不多不少。因為棺和官諧音,有升官發財的意思,寄託祖先保佑自己家人升官發財的美好願望。
桌不離九,是指吃飯桌,分為簡易方桌和八仙桌兩種。意思是,因為成年人一般的肩寬是44-46釐米左右,平均下來是45釐米。因此在製作桌子的時候,一面同時能坐下兩個人,即長度需要90釐米,這便是“桌不離九”了。
這些你都知道嗎?你還還知道哪些奇特的民間俗語嗎?可以留言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