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 乾隆 青花九龍紋海水折沿大盤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休閒

今天繼續乾隆青花系列——一件乾隆青花大盤,口沿直徑42.8釐米,高7.6釐米,圈足直徑23.7釐米。盤子之類的器型叫爬件,瓶罐之類叫立件,方形的立件叫“琢器”。按照價格區分,坊間有“一方頂十圓”一説,方的比圓的貴,立件比爬件貴,但是大件例外。這是由當時的燒造水平決定的,大盤之類的燒造難度跟立件琢器難度一樣。


這件太大了,不好拍照,得先看看整體效果,然後分開看局部,否則沒辦法看出效果。這是一件九龍西番蓮海水折沿盤,正面五龍,背面四龍,一共九龍,這是清代的最高等級。古人把數字分成陰陽,單數為“陽”,雙數為“陰”。“九”是陽數里面最高等級,皇權的體現,“五”在陽數里面位居正中,意味着皇權的正統。中間的那條是正面龍,表情有點兇,顯示皇權的威嚴。


局部放大正面龍的畫片,藍色很正,這是典型的乾隆中期青花,顏色端莊,髮色穩定,兩邊反光能看到橘皮紋。龍身有像蟒蛇一樣的翻滾效果,可惜圖片效果不明顯,頭髮後飄。這個時候乾隆的龍紋已經完全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擺脱了康熙雍正的影響。


我們先看看大盤正面其他四條龍,每一條龍游走的方式都不一樣,繪畫特別精細,精細到每一片龍鱗都用點皴出來,這個特費功夫。我的畫家朋友曾經説過,一個嫺熟的工匠得畫一個月才能完工。這幾條龍的面部表情比正面龍温和多了,取其中一條龍放大吧。


這是上面第四幅龍的放大圖片。它的頭髮是一根根畫出來的,可惜圖片不太清楚。注意看看龍爪,這是典型的乾隆時期的龍爪。第一指和第五指幾乎在一條線上,指甲尖鋭卻向內彎曲。很多網上資料,包括一些大咖們的點評,都認為乾隆時期的龍爪尖鋭有力,是盛世王朝的象徵。我的看法恰恰相反,從力學原理來看,龍爪這樣張開是使不上力氣的,我們只要像這樣張開手掌試一下就知道,這是抓不住東西的。我一直認為國運和民運緊密相連,乾隆這樣的龍爪恰恰説明清代開始衰落。當然這只是我一家之言算不得數。


左邊是雍正的龍爪,右邊是康熙的龍爪。先看康熙,右上角是1972年內蒙赤峯出土的康熙最喜歡的女兒——固倫榮憲公主的龍袍。不知道是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身穿龍袍下葬的公主,至少肯定是清朝唯一一個,連慈禧下葬穿的都是鳳袍。右下角是鎮江博物館館藏康熙紫彩龍爪,看得出來,龍爪鋭利且外翻,龍袍那件五爪分開,很有力度,也符合力學原理。左邊雍正比康熙龍爪弱,這跟雍正內斂的性格也有關,還是比乾隆更實在,乾隆那就是花架子。我們看看明代龍爪,更讓人無語。


右上最小的那幅是明代隆慶龍爪,旁邊的青花是他兒子萬曆的龍爪,兩件都是館藏品。龍爪軟弱無力,龍形更像“寵物”,考古界給明代這樣的龍爪起了個特別的名字叫“風車爪”,很是讓人無語的龍。下面是唐代龍紋銅鏡。日本法隆寺所藏,龍身和龍爪用專家的話就是“臃腫有力”。特別是龍嘴,綠色圈子裏的,龍嘴張得特別大,是歷朝歷代中張得最大的龍嘴。明代很多龍嘴都是閉合的。我們都知道陸地上的動物,他們的武器一個是爪,另一個就是嘴巴。龍是我們的圖騰,龍嘴和龍爪就是“國之利器”。可惜明清都是“有形無力”,國之災難由此埋下禍患,而唐代不虧是真正的盛世王朝。


因為篇幅的原因,後面四條龍不貼出來了,喜歡看的朋友可以給我私信,我單獨發給你。有機會也可以上手看。右上是背面其中一條龍的爪,也很像風車。右下是折沿上的海水紋,這樣的畫法叫“留白”,用竹籤把要塗色的地方一筆筆塗滿,留出空白處顯示需要的花紋,這樣的畫法叫“留白”,不是一般的費功夫。左邊是今年巴黎蘇富比拍賣的拍品,一件乾隆青花小高足杯,起拍價2萬歐元。瘋了這是,這麼小,居然這麼貴。貼出來是比對青花髮色,幾乎一模一樣。不過這件拍品空白處發青嚴重,畫工也比較粗糙,很可能是乾隆晚期。


乾隆時期的圈足繼承了雍正的修足,還是泥鰍背。不過乾隆時期的泥鰍背沒有雍正纖細,足端略平,這是看圈足斷代的標準。圖片有點模糊,還是能看得清楚。我需要換手機了。


這是巴黎蘇富比拍品高足杯的圈足,圈足頂端更平滑。所以我説時間應該是乾隆晚期。“年”字最上面一筆斷開,乾隆特色。不過這不是絕對的,畢竟青花還有髮色、暈散、收縮比等原因,也有連在一起的。


這件就是今年巴黎蘇富比拍品高足杯,圖片看上去很大,實際器型很小,大拍的拍品把瓷器最美的一部分拍出來了, 其實有點粗糙。也許是我酸葡萄心理。最後一個環節細節圖,我支持機器鑑定。


上面是鈷料斑,這件青花幾乎是濃墨重彩,所以鈷料斑也更清晰,更有金屬感。下面是氣泡的層次感,每次都介紹,這次不説了。

下一期繼續乾隆青花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