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刻:MONO和一個説相聲的 聊了點江湖事

  本篇內容的作者是今天仍活躍在相聲圈的江湖中人,受其所託,礙於行規,編輯已將文內提及名人之人名隱去,還請讀者諒解。

  唇典是舊社會江湖人之間互相交流的一種術語,又叫春典、坎兒,俗稱江湖黑話,可以簡單理解為舊社會時一種行業的自我保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閲一下《江湖叢談》這本書,裏邊介紹的非常全面。

  評書大家連闊如連先生,化名雲遊客著《江湖叢談》,這是一本難能可貴的關於江湖術語的書

  時至今日,行業保護的色彩已經見淡,更多的成為了從業人員互相調侃和交流的一種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講也算一門外語),記得有一位大學中文系的“和字兒”(江湖人之間互相的稱呼,可以翻譯成朋友、兄弟、自己人等)剛畢業找工作時,在掌握語言一欄填寫的就是:中文、古漢語、春典。

  筆者已過而立之年,混跡於京津兩地曲藝圈也有十餘年,應編輯要求,整理了一些發生在身邊跟唇典有關的趣事,不過是相聲藝術海洋岸邊點綴的貝殼罷了,難登大雅,聊博各位看官一笑。

  還有專門教相聲的學校?其實還真有…

  回首青葱掩口笑

  曲校授課時,第一節課就是給學員“過坎兒”(傳授唇典)。

  江湖老話,寧舍一錠金,不捨一句春(唇),以前唇典只有師徒之間口傳心受,嚴禁向行外人透露,解放之後才逐漸流傳到社會上。

  比如北京土話中誇姑娘長得好看説“盤兒靚”,其中“盤兒”就是唇典,意思是臉;再比如街面上罵人的“狗慫”二字,其中“慫”就是唇典,意思是雄性精液。但是依然還是在師徒之間以及曲校授課時才能得到系統的傳授,最初學習的時候鬧過很多笑話。

  1.令人捧腹的冗餘

  這裏先介紹幾個唇典:

  啃=吃

  上啃、安根=吃飯

  碼前=加快速度、提前

  瓤=餓

  那一年剛開始學唇典,本來約好了校外的幾個朋友下課一起去校外吃,結果老師有些拖堂,時間比預定的晚了三十分鐘。一下課我們就一塊往外跑,這時一個沒吃早飯的同學一邊跑一邊催我們:“碼前,碼前,碼前安根,餓的我都瓤了!”

  2.語境很重要

  上面那個同學説完那句話之後連他自己都樂了,大夥也樂了,其中有一個後來在北京發展很好的同學樂的肚子疼,大夥就不再跑了,慢慢走,正好路邊有一個老太太在吃山芋。

  這時剛才樂的肚子疼那同學很欠的(他後來在北京演出的風格也很欠)跟我們説:

  “和字兒,掉(轉、扭)瓢(腦袋、頭)把呵(看),蒼果(老年婦女),啃山芋”

  剛説完我們還沒説話呢,老太太沖他一頓數落“吃山芋怎麼了!你媽不吃山芋!你奶奶不吃山芋!”

  他只好趕緊道歉,道歉完他特別奇怪的問老太太“我説的都是我們的行話,您怎麼能聽明白呢”

  老太太説句話我們全樂了“聽明白什嘛!聽明白什嘛!我什嘛都沒聽明白,就聽明白山芋了!”

  賣假藥的,偷皮包的,這些在舊社會江湖人眼裏都是行當,不是罪犯

  不期而遇總相逢

  開始的時候説了,唇典是舊社會江湖人公用的一種語言,所以除了相聲演員以外,還有很多行當傳承下了唇典,所以相聲演員有時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用到唇典。

  1.路邊淘寶唬奸商

  有一次一個天津的相聲演員走在馬路上看見一個賣野藥的,因為他母親有風濕,看見寫着特效治風濕,就留意了一下,這時正趕上攤主自己在小聲嘀咕:“咋沒捻子呢”(怎麼沒有客户)

  他靈機一動接茬“不圓哪來的捻子”(不招攬顧客怎麼有生意呢)

  攤主聽完就是一愣“和字兒?”(是自己人嗎?)

  “並肩字兒,尖的腥的?”説着一指地下的藥(是自己人,你這藥是真的還是假的)

  “半尖半腥”(有真有假)

  “來點尖的”(拿點真的)

  説完攤主挑了一些藥給他了,付過錢之後,他臨走時又説了一句:

  “挑尖的,這地兒挑腥的都悶窯兒猴兒着呢,馬不了”(賣真貨,凡是在這賣假貨的每一個都進監獄了)

  據説那個藥挺靈的,應該是民間的秘方。

  2.路遇竊賊顯身手

  這事發生在北京,有一回一個相聲演員坐公交車,忽然聽到有人掉坎兒(説黑話),仔細一聽,發現是3個小偷在車上配合作案,他發現之後也不動聲色,擠到其中一個跟前,低聲説了句“和字兒”

  當時小偷就是一愣,然後若無其事的説“念着,過橋掰把”(別説話,一會完事分你錢)

  他當時怕小偷有兇器再造成不必要的騷亂和傷亡,就沒説話,下一站下了車,小偷果然按規矩分給他200塊錢,他收起來之後悄悄尾隨小偷到了住的地方,打電話報警破獲了一個盜竊團伙,為這事還得到了榮譽錦旗。

  這裏解釋一下上面説的規矩,在舊社會小偷算三百六十行裏的一行,規矩是同為江湖人看見小偷行竊不能叫破,但是小偷要分潤給看到的同行,這就是所謂的“見者有份”的規矩。但是新社會,對於犯罪行為還是要大力配合警方進行破獲的。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江湖藝人這個門道,外行人真就不懂,也因此鬧出不少笑話

  行外玩笑歡樂多

  在演出間隙,有時也能碰到外行和內行交流產生的一些有意思的事

  1.被玩壞的甲方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比較高大上,是經常出現在電視上的一位曲協領導,一位女性藝術家。

  有一次,有一個嗨置的外穴(勞務費非常高的商演),這位女性藝術家帶隊去演出,中午演出結束後甲方安排了午餐。

  這個時候甲方接待的人想在領導面前顯示一下很專業,就趁着演出時偷偷問一位相聲演員,你們行話吃飯怎麼説。

  那位相聲演員想和他開玩笑,就告訴他吃飯啊,你就説捏果(捏=發生性關係,果=女性)

  結果,演出完,這位接待的人當着他的領導和所有演員對這位女性藝術家説“X老師,您們千萬別走,一會中午我們安排了捏果”

  當時這位藝術家嚇的説道“哎呦,早知道你有這安排我就不來了!”

  2.逗逼的賭約

  第二個內行與外行交流的故事發生在天津,嚴格來説是內行之間藉助外行在開玩笑。

  在天津一號線地鐵上,幾個年輕的演員在準備去演出,這時其中一個説:

  “和字兒,這車廂全鑽坎兒你們信麼”(哥幾個,這一車廂人全都明白行話,都能做出正確的反應你們信麼)

  “不信”另外幾個異口同聲

  “那這樣,我一會來句坎兒,要全鑽了你們一人輸我100,要是沒全鑽我給你們一人100”

  “行”

  説完之後就看這位演員扶住了中間的欄杆,一邊大幅度搖晃身體,一邊大聲叫到

  “你們掉瓢把呵啊!!!”(你們扭頭看啊!)然後全車廂人都扭頭看他。

  前台觀眾看到的,只是江湖人想給您看的。其實,後台那些事兒,往往更沒溜兒!

  行內戲謔多奇葩

  要説最有意思的還是行業人互相戲謔的段子,尤以京津兩地年輕演員居多。

  1.倚老賣老遭戲謔

  先説一個北京的段子,有一天週末相聲俱樂部後台,一位教過幾個外國徒弟的老先生説:

  “你們這幫年輕的使口(説相聲)的不行啊,我們老先生當初在後台那是滿春滿典(嘴裏説的全都是行話)。你們以後有不鑽(明白)的坎兒問咱,咱家三輩幹這個的”

  這時候一個以説單口出名的青年相聲演員走過來:“先生,跟您請教幾句坎兒”

  “你説吧”

  “男的小便怎麼説?”

  “架樑”

  “大便呢?”

  “撇山”

  “電視呢?”

  “彩畫盒子”(此處已經開始使壞,唇典都是舊社會留下的,太新的東西並沒有對應的詞,只能現編)

  “打火機呢”

  “崩星子”

  “汽車”

  “排輪稀流兒啃”

  “超女”

  “尖局果實”(這時候老先生早看出來是來找樂的,已經到爆發邊緣)

  “肯德基”

  “你媽X!”

  罵了一句之後,大夥哈哈一笑就準備演出了,最可樂的是,演出結束之後,這個青年演員走過來説“先生,我開車送您回家吧”(演員後台開玩笑很正常,一般過去就完)

  “行啊,還是你小子有孝心”

  “那您跟我去取車吧”

  説着爺倆和另外取車的幾個演員邊走邊聊天,走着走着,年輕的忽然不走了,張嘴説:

  “先生您等我一下”一指旁邊肯德基“我去你媽X裏架個梁(小便)。”

  2.一句噎死人

  這回説個天津的,一個在天津青年演員裏算是最拔尖的一位了,這位演員有個習慣,叫不犯葛(拿別人找樂、噎人)不張嘴,經常一句噎的人説不出話來,他的很多真事經常被編進段子裏。

  有一回北京有一位相聲界大咖去世,幾個天津演員去北京參加葬禮,坐公交車去火車站的時候,移動電視播動物世界

  “150萬隻羚羊開始了遷徙,這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哺乳動物遷徙”,他馬上跟着來一句“嘛?那你是沒見過春運!”

  坐在火車上,幾個人閒聊天,其中一個説“我這招兒(眼睛)最近越來越念(差),稍微遠一點的把呵不着”

  這時他張嘴了“你透過玻璃裏往上把呵 ,能把呵着什嘛?”

  “太陽。”

  “那你還想看多遠!”

  好容易到了葬禮現場,因為來的觀眾比較多,一羣相聲演員被堵在門口一時半會進不去,圍在一塊説話,其中一位北京的中年演員(剛做完手術出院)説“這就辦的不對,應該和字兒和捻子分開兩條通道,小門口放倆熟盤的(認識行內人多的)把呵着,和字兒往裏近,捻子往大門那支”

  這時候半天沒説話的這位起來神補刀“先生您説的真對,等您土了(去世了)我們就這麼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691 字。

轉載請註明: 豆瓣一刻:MONO和一個説相聲的 聊了點江湖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