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開始賣貨、導遊轉型咖啡師,仍有旅遊從業者在堅守

近日,話題“今年是否是新冠大流行的最後一個寒冬”在社交平台引發熱議。

同時,紅星資本局注意到,中國旅遊研究院預計2022年國內旅遊人數為39.80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3.8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和27%,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近70%。預計出入境旅遊人數同比增長20%,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20%—30%之間。

2020年以來,全球旅遊業相關產業受到重創,從業人員數量鋭減。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就近旅遊、就地休閒、就時度假正成為大眾旅遊的新態勢。面對旅遊市場變革,2022年,從業者們該何去何從?

多位還在堅守的旅遊業內人士向紅星資本局講述了他們的經歷、對行業的判斷,以及對未來的思考。不確定性迷霧仍然籠罩整個行業,但他們期待着下一年會更好。

旅行社開始賣貨、導遊轉型咖啡師,仍有旅遊從業者在堅守

新冠疫情發生,導遊工作時斷時續,一名導遊開啓了直播生活 圖據IC photo

旅行社轉型:

就近遊、研學遊、賣特產

根據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的數據,2020年全球旅遊總收入同比下降約50.9%。上萬中小旅行社倒閉,和平國旅等老牌行業巨頭也難逃“疫”劫,唯有尋求轉型。

涉外導遊小魚所在的公司位於上海市南京西路,疫情前主打“酒店團”和“學生團”,受疫情影響,“學生團”大幅減少,“酒店團”幾乎徹底消失。面對這樣的困境,公司開發了近滬的湖州、無錫等小眾旅遊路線。

此外,還有許多旅社開發了研學旅行。2021年7月,疫情防控放鬆,國內旅遊逐漸熱絡起來。小魚兩年來首次走出江浙滬,帶了一次敦煌的研學團。小魚告訴紅星資本局,“很多參加敦煌團的學生是為了拿研學證書,對以後上學有幫助,這也迎合了家長的需求”。

除了在規劃路線上轉型,不少公司還開拓了新業務。

Brian是一家創業在線旅行社的合夥人。他告訴紅星資本局,作為一名在華的外國人,他主要從事涉外旅遊,客户也幾乎都是外國人。如今,公司的客户從來華旅遊的外國人轉變為在華生活的外國人,數量上大跳水,公司主打的多日遊因經營慘淡下架。

在旅遊主業之外,他們另闢賽道售賣具有中國元素的周邊產品:印着北京炸醬麪的T恤、畫着上海小籠包的帆布包等。

Brian還在網站商城賣起了中國特色食材,例如四川花椒麪、辣椒麪。“我們還拍攝了視頻,教國外的顧客如何利用這些食材做正宗的中國菜。”Brian告訴紅星資本局,疫情席捲讓他們損失慘重,賣一些周邊商品能夠獲取一定的利潤,但跟之前比起來只是九牛一毛。

8成導遊無業務

旅遊行業出現離職潮

2021年底,小魚所在的公司出現了離職潮。“有的部門直接解散了,我們這一層樓空了一半。”

據世界旅遊業理事會WTTC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旅遊業消失了6200萬個工作崗位,旅遊、酒店、票務、航司等行業都出現了離職潮。

Brian告訴紅星資本局,受新冠疫情影響,公司中國區的十名員工全部離職,目前僅剩他和另外一名合夥人支撐着中國區六大城市的旅遊業務以及商品的選品工作。疫情前他們在每個城市有10至20名兼職導遊,現在僅剩兩三個,還都是兼職的。

在採訪過程中,紅星資本局瞭解到,因為英語聽説讀寫能力強,涉外導遊再就業的空間較中文導遊更為寬廣。一些人去從事與老本行有關聯的工作,比如英語教培和博物館講解業;一些則與老本行無關,比如賣茶葉、賣房、在星巴克做全職等。

中國旅行社協會導遊專業委員會發布的調研報告《疫情下導遊生存狀態與職業發展需求》顯示,從事導遊工作的被調查羣體,目前有80%無業務,10.6%疫情期間從事兼職,8.4%已經轉行或者計劃轉行。

從20年初至21年5月,小魚每週僅工作兩三天,早十晚五。她決定去星巴克做兼職,既能學做咖啡又能掙一點外快。“剛開始不熟悉操作,主管一般會給我晚班,客人少一些不至於手忙腳亂。熟悉了以後就排早班了”。朝九晚五,副業兼職的工作時長比在旅行社的正業還要長。

有人選擇做兼職,也有人選擇提升自己,自由職業導遊彭碼就學習了整理收納等課程。

小魚也在工作之外重拾了以前因忙碌丟下的掃街、拍照、探店等愛好,對於離職的問題,小魚説:“第一年不清楚情況猶豫不決,第二年還有一點業務就沒離職,不過後面疫情又嚴重了。我就是求安穩的性子,不然確實可能跑了吧。”不確定性迷霧仍然籠罩着旅遊業,在轉機到來前,小魚們仍然在堅守。 

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實習生 敖玉連

編輯 陶玥陽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旅行社開始賣貨、導遊轉型咖啡師,仍有旅遊從業者在堅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4 字。

轉載請註明: 旅行社開始賣貨、導遊轉型咖啡師,仍有旅遊從業者在堅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