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荷花瑞 亭亭獨吐紅
○高銘昱
炎天暑月,鑠石流金,卻有荷花迎着驕陽,競相怒放,芳香四溢,給人帶來幾分清涼。散步湖邊,極目所至,但見青山隱隱,綠水迢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正所謂“滿池碧葉鋪水面,白紅粉蓮次第開”,荷花嫺靜,悄然佇立,把優雅之色調盡情潑灑。
若遇風狂雨驟,滿池飄搖;待雲開日出、波瀾不驚時,再看經雨荷花,則愈加鮮豔明媚,清麗雅緻,便深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説妙絕。唐代詩人王昌齡見採蓮少女泛一葉輕舟、穿梭於荷叢之中,遂寫下“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的詩句,那種情景是多麼美妙。
春蘭夏荷、秋菊冬梅,是大自然賦予四季的名片。詩人泰戈爾,曾説要“生如夏花之絢爛”,光芒萬丈的荷花,足可代言所有夏花。荷花又名蓮花,亦稱水芙蓉,“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因其生於水中,故又有水芝、水華、水芸、水目等名。曹植在《芙蓉賦》中贊其“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荷花氣質聖潔高雅,遂有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宮仙子之稱。《北夢瑣言》記載:唐時有人邂逅一素衣粉臉女郎,被贈玉環一枚,不久後發現庭院水池有荷花盛開,花蕊中有一同樣玉環,但“折之乃絕”,因此後人又稱荷花為玉環。
“荷”也被稱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原始人類出現之前它就存在。西周時期,野生於湖畔沼澤的荷花開始走進人工栽培的池塘。《周書》中有“藪澤已竭,既蓮掘藕”,此時人們已植荷為蔬,搬上餐桌了。那時人們食用的蔬菜大約有40餘種,蓮藕是其中之一;既可食用,又能觀花,荷花開始大規模出現在人類生活中。早在公元前473年,吳王夫差為寵妃西施賞荷修築了“玩花池”,這可以説是人工砌池栽荷的最早實錄。自此以降,國人與荷花共生共長,荷花憑藉豔麗的色彩、幽雅的風姿,逐步滲透到農業、醫學、藝術等各個領域,成為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荷花有着極高的地位,是高潔的象徵。北宋周敦頤寫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荷花自是“君子之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荷從泥濘裏走出,似謙謙君子,超然於名利之外,不在意俗世繁華。陸游在《夢中行荷花萬頃中》曰:“天風無際路茫茫,老作月王風露郎。只把千尊為月俸,為嫌銅臭雜花香。”寧願把千樽美酒作為每月的俸祿,因為怕銅臭污染了荷花的香氣。詩人在讚美荷之高潔魂魄的同時,亦顯露出自己灑脱高尚的情懷。
荷花象徵“清廉”。清廉與“青蓮”諧音,因此荷花常被用來比喻為官清正,不肯與人同流合污。荷花也象徵堅貞、純潔,因此常用來象徵愛情,而並蒂蓮尤其如此。喜聯常有“比翼鳥永棲長青樹,並蒂花久開勤儉家”等,以祝福男女好合、夫妻恩愛。二蓮生一藕的圖畫,叫“並蓮同心”。 唐代詩人王勃《採蓮曲》中有“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表示愛情的纏綿。“藕斷絲連”的意思是表面斷了關係,實際上仍有牽連,多用來指男女之間情思難斷。
荷花又稱“芙蓉”,“蓉”諧音“榮”,蓮花和牡丹花在一起的圖案叫“榮華富貴”,蓮花和一隻鷺鷥在一起的圖案叫“一路連科”。牡丹、蓮花和白頭翁的組合,稱為“富貴榮華到白頭”。蓮又諧音“連”,蓮蓬加上蓮子,叫“連生貴子”。
荷又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音同,故荷花還常被用來作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等意義的象徵。荷花品種豐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組成了高潔的荷花世界,堪稱“荷(和)為貴”了。我們在賞荷之時,也會領悟荷花世界所帶來的深刻啓發。
荷花不僅是詩詞詠歎的對象,也是繪畫最常表現的圖案,還是舞蹈的素材,建築裝飾、雕塑工藝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的圖案紋飾和造型。作為中國的傳統名花,荷花之美無處不在,映日之紅,“紅”透天下。
來源:西安日報